李佳洋 劉文利
【關鍵詞】性教育;讀本;家庭教育;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16-0026-04
【作者簡介】1.李佳洋,北京師范大學(北京,100875)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博士研究生在讀;2.劉文利,北京師范大學(北京,100875)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文利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全12冊)(以下簡稱《珍愛生命》)是為提高小學階段兒童的性教育知識水平,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性價值觀并幫助他們掌握促進自身福祉、維護自身權益等技能的科普讀物。事實上,《珍愛生命》不僅是為小學生設計的性教育讀物,同時也是親子共讀以及適合父母參考的家庭性教育用書。
《珍愛生命》以家庭與朋友、生活與技能、性別與權利、身體發育、性與健康行為和性與生殖健康六大內容為主線,將家庭性教育的理念和方式貫穿其中,并根據兒童的不同學齡段,不斷豐富和拓展學習內容。父母若能夠把握《珍愛生命》中相關的性教育理念,選擇適合自己孩子年齡段的內容進行講解和引導,將能夠很好地促進家庭性教育的開展。
一、家庭與朋友
在一年級上冊,《珍愛生命》向孩子傳遞的第一個性教育核心價值觀便是“熱愛家庭”。孩子需要認識到家庭有關愛、家庭有信任、家庭有規矩,這些認知和技能的獲得離不開父母為家庭營造的和諧氛圍以及自身在家庭中的榜樣示范作用。
在三年級上冊,《珍愛生命》向孩子介紹了“結婚”與“離婚”的概念,幫助孩子理解父母結婚與離婚的選擇。父母在選擇離婚后,如何給予孩子一個新的健康的生活環境、如何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對其未來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珍愛生命》除了向孩子傳遞“盡管父母離婚了,他們仍然是愛著自己的”價值觀,同時引導父母離婚后如何為孩子營造一個幸福快樂的成長環境,這些都需要父母雙方積極面對和共同努力。在“寬容、接納與尊重”主題中,《珍愛生命》向孩子傳遞了“寬容需要理解和體諒”以及“接納自己、接納別人”等核心價值觀,這些價值觀的形成,離不開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寬容和接納。例如,當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碗、摔壞了玩具,父母是嚴厲批評還是理解孩子的不小心并對其進行安慰和引導;當孩子對自己的外貌或身高不滿意時,父母是冷嘲熱諷還是向其傳遞積極的價值觀。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孩子也一樣,當孩子從父母身上學會了寬容、接納與尊重,他/她才能更好地寬容、接納和尊重他人。
在四年級上冊“家庭與朋友”單元中,《珍愛生命》進一步向孩子介紹了家庭成員的角色和責任等知識,孩子需要在家庭中體驗這些角色的作用,并了解角色之間責任的相互轉換。如在一個家庭中,家庭角色可以分為照顧者和被照顧者,但是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可能成為照顧者和被照顧者。在“認識人際關系”主題中,孩子將學習到如何分辨健康的人際關系和不健康的人際關系,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和拒絕不健康的人際關系。在家庭中,同樣有可能出現健康的家庭關系和不健康的家庭關系,因此,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也需要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并將健康的家庭關系帶給孩子,為孩子提供溫馨、愉快的生活環境。
在五年級上冊,《珍愛生命》向孩子講解了“歧視”的概念和危害等知識。在家庭生活中,父母需要提高自身對歧視的認知水平,盡可能地消除歧視,避免將帶有歧視或偏見的價值觀傳遞給孩子。這些歧視包括性別歧視、地域歧視、年齡歧視、健康狀況歧視和性傾向歧視等。
二、生活與技能
在一年級上冊的“生活與技能”單元中,孩子掌握“學做決定”和“尋求幫助”的技能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和支持,同時這些技能的習得需要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識地幫助孩子進行演練和提升。在“學會交流”主題中,孩子將了解到“生活需要交流”。孩子最初的交流活動是從家庭開始的,什么樣的交流方式能夠獲益、什么樣的交流方式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孩子對這些經驗的獲取,離不開父母在家庭生活中選擇的交流方式和發揮的教育作用。
在“電視與成長”主題中,孩子會了解到父母為其制定的一些家庭規則能夠幫助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此同時,父母要注意媒體或者一些節目內容有時候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父母不僅要關注所選擇的節目內容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有助于孩子增長見識,還要及時幫助孩子學會識別不良信息。為孩子提供豐富的室內或室外活動,陪伴孩子參與各種適宜的游戲活動能夠避免他們沉迷于電視節目,同時這也是高質量家庭陪伴的重要形式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與媒體的接觸從觀看電視逐漸發展為自己獨立使用電腦或網絡,《珍愛生命》在三年級的“電腦、網絡與成長”主題中向孩子和父母傳遞了關于合理使用電腦和網絡的知識,并引導孩子和父母共同在網絡世界和真實世界中體驗不同的美好。
在四年級的“生活與技能”單元中,《珍愛生命》幫助孩子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當自己解決不了時,就需要向他人尋求幫助。無論是在生活上、學習上還是處理人際關系上,父母都是孩子身邊最親近的幫助者。這些幫助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也體現在父母回答孩子提問的態度中。當孩子提出與性有關的問題時,父母能夠積極地解答孩子,不僅能夠滿足孩子求知的欲望,還能夠提高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增加其安全感。
三、性別與權利
在四年級的“性別與權利”單元中,孩子將了解到兒童權利的實現離不開父母的家庭養育。例如,兒童擁有生存的權利,包括受到父母照料的權利、獲得充足營養食品和清潔飲用水的權利、獲得最高水平醫療保健服務的權利等。兒童在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會等方面的充分發展,離不開父母在家庭中給予孩子的關心、愛護以及實施適宜的家庭教育。
“社會性別平等”是性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應當避免性別刻板印象,如男孩女孩都可以勇敢、主動,都可以細心、體貼,都可以負責任、有擔當,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活動,都可以向往自己感興趣的職業等。
在五年級的“性別與權利”單元中,《珍愛生命》向孩子介紹了預防兒童性侵害以及應對兒童性侵害的知識與技能。同時,也向孩子傳遞了遭受性侵害并不是自己的錯,也絕不應該由自己來承擔責任等價值觀。父母對兒童性侵害的防范承擔著責無旁貸的責任,它不僅需要父母在生活中有著敏銳的覺察力,更需要父母對孩子的關心、愛護以及信任。如警惕可能實施兒童性侵害的人或情景;保護孩子不去孤立無援的地方,杜絕他人可能看或觸摸孩子身體隱私部位的情況發生;若孩子受到侵害,不要保持沉默,要及時報警并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和照顧,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的過去,宣泄消極情緒,積極面對未來。
在六年級上冊,《珍愛生命》向孩子講解了關于“性傾向”的知識。迄今為止,關于性傾向形成的原因尚未可知,但無論孩子最終認同自己是哪種性傾向,父母都應對其表示理解和尊重,并給予支持。同性傾向和雙性傾向的人與異性傾向的人擁有一樣的權利,他們都可以取得學業和事業上的個人發展,他們同樣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都可以擁有幸福完美的生活。
四、身體發育
在一年級下冊,《珍愛生命》介紹了孩子對于“認識身體”“探索身體”“關愛身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等知識、態度和技能的掌握,離不開父母在家庭中的悉心指導、教育和陪伴。因此,父母不僅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性知識水平,做好相應的知識儲備,還需要及時把握生活中的性教育機會。例如,孩子洗澡或換衣服時可能會問媽媽“為什么自己的乳房那么小,而媽媽的那么大”;如廁的時候孩子可能會疑惑“為什么男孩站著撒尿而女孩蹲著撒尿”等,父母無須感到驚訝或者害羞,因為這正是孩子認識身體和探索身體的學習方式之一,只需要告訴孩子科學的答案即可。
二年級的《珍愛生命》向孩子介紹了生命的誕生,包括生命的孕育、胎兒的成長歷程以及胎兒出生的不同方式等。父母可以向孩子講述他/她的誕生過程,這將會幫助孩子獲得更感性的認識。如果父母準備孕育二胎或者已經懷有二胎寶寶,也可以借助這次寶貴的機會,引領大寶一起感受這份生命誕生的不易和珍貴。
對于快要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提前了解有關青春期的知識對其身心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在三年級下冊,有關青春期的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包括青春期的身體變化、青春期的心理變化、青春期開始的重要標志、孩子對青春期可能產生的困惑等。青春期也被稱為“發育加速期”,兒童在這段時間的身體增長速度是自嬰兒期后最快的,他們將迎接劇烈的生理變化以及相應的心理變化,如情緒波動較大,對身體變化的不滿意等。此時,孩子特別需要父母的理解、幫助和引導,這也是親子關系重新調整的重要時期。
五、性與健康行為
在一年級的“性與健康行為”單元中,《珍愛生命》向孩子介紹了了解自己身體的重要性以及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方法,這些都是保障身體健康的基礎技能。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規律的作息、均衡的營養、適宜的運動鍛煉等。
在二年級,《珍愛生命》再一次向孩子強調了對身體隱私部位的認識和保護的重要作用,并通過引導孩子識別舒服和不舒服的感受,幫助孩子提高保護自己身體的基本技能。父母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獨立性也不斷提高。例如,小時候,爸爸媽媽會幫孩子洗澡,在洗澡的過程中會清洗其隱私部位,但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她會學會自己洗澡,并提高對個人隱私的保護性,此時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在五年級下冊,《珍愛生命》向孩子講解了青春期會出現的身體變化和生理現象,如月經和遺精。父母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月經和遺精的到來,與此同時,月經期和遺精的衛生保健十分重要,初次面對月經和遺精的孩子,非常需要來自父母的關心和指導,如為孩子準備符合衛生標準的衛生巾,告訴孩子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及時清洗外生殖器官,及時清洗弄臟的床單、內褲等。有的女孩子在月經期會出現痛經的現象,父母要對孩子的身體狀況進行關注并及時應對,幫助孩子以積極的心態和健康的方式對待月經。有些孩子在青春期或者更早的時候會開始出現自慰行為,包括男孩和女孩,這是正常和自然的現象。父母要正確看待孩子的自慰行為:自慰本身對身體并無任何害處,有的孩子有自慰行為,有的孩子沒有自慰行為,不管有沒有自慰行為都是正常的,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因此責罵孩子、帶給孩子心理負擔。
六、性與生殖健康
《珍愛生命》在三年級“性與生殖健康”單元中向孩子介紹了傳染病的概念、種類、傳播途徑、特點等知識。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建立預防傳染病的技能,如引導孩子把痰吐在紙巾里再丟棄;打噴嚏時用胳膊肘內側擋住嘴;不買、不吃不安全的食物;不喝未經消毒的生水;飯前便后要洗手;不與他人共用毛巾、內衣褲等,讓良好的生活習慣成為預防傳染病的健康屏障。
在六年級下冊的《珍愛生命》中,孩子需要了解有關健康生育以及性行為的知識,這些知識將有助于他們尊重生命并對自己的性行為負責。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基本的避孕方法,幫助孩子對非意愿妊娠有更清楚的認識,有足夠的準備,并引導孩子可以選擇除性交行為以外的方式向戀愛中的伴侶表達愛意,如交談、擁抱、親吻等。學習避孕的方法并不意味著鼓勵孩子發生性交行為,相反,科學的性教育能夠推遲第一次發生性交行為的時間。
全面性教育是以幫助兒童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從而確保其健康、福祉和尊嚴為目的所開展的教育活動。兒童相互尊重的社會關系,包括家庭關系以及性關系的培養,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對兒童行為的不斷校正。因此,幫助父母提高性教育知識水平并建立端正的性教育態度,不僅能夠促進其自身健康、福祉和尊嚴的發展,還有助于家庭功能的完善,進而促進家庭性教育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