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點學科之一。其中,教育學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理論中,以融入生活理念來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并通過明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來有序開展語文教學,已達到散發學生思維、調動其語文學習主動性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有效措施。綜上所述,文章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論基礎上,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自主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
【關鍵詞】自主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學;運用探討;陶行知教育理論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0-0077-02
【本文著錄格式】董淑荷.對于自主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課外語文,2021,20(10):77-78.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傳統教育方式存在的弊端問題也逐漸明顯,教師常規教育方式均是主張自身為課堂主體地位,刻板的教學方法不僅會影響學生課堂積極性,還會降低其學習效率,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此外,歷年來,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教師課堂上多是采取一講到底的教課模式來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灌輸,不僅導致學生主體地位未能體現,其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也是降低學生學習效率和積極性的主要原因。因此,現今教育主張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可基于陶行知教育理念下,高效利用自主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設計,并融入生活實踐內容來豐富課堂教學知識點,幫助學生養成主動求知和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其今后良性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文章現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自主教學模式作探討方向并展開研究,具體如下所示。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
眾所周知,語文源于生活,并作為學生母語課程教育項目之一,區別于其他學科教學意義更具備特殊性。陶行知作為我國知名教育學家,其教育理念則是劃分為三個板塊,即“生活就是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三個理念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此外,語文學科知識涉及范圍廣闊,包括學生生活地理環境、人文狀況、風俗習慣等,加之語文學科具備教學周期長、教學內容廣等特點,故,教師利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來引導學生生活融入課堂中,結合學生生活經驗來進行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課程學習效率和綜合素質的有效方案。
二、自主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改進課程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實現自主學習
歷年來,學生在學習期間都會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而缺乏主動性,即使教師明確要求學生學習上應當保持積極性,并在課堂中設立學習活動來引導學生參與,以活躍課堂氛圍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但是大部分學生卻是以應付了事的態度來完成課堂作業,故距離達到教師預期教學目的仍有一段差距。此外,教師傳統教育模式中,常通過布置大量作業來避免學生學業進度落后,此類情況也會間接對學生造成學業壓力,加之學生還需學習大量生字生詞,長此以往,不僅導致學生缺乏語文知識自主學習能力,還不利于其思維散發。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明確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通過應用自主教學模式開展課程講解,并結合課文內容來改進教學模式,同時做好引導及適時鼓勵來扭轉學生被動學習的心理,由此樹立起主動學習意識,為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如,教師在開展《豐碑》一課教學時,為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及鍛煉其學習能力,就可組織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主動揣摩文本中心思想,從而達到預期課堂教學效果,對促進學生健全發展同樣有積極影響。故,教師在開展本課程教學前,可結合教學內容來制定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明確文章學習重點和意義,即:(1)掌握《豐碑》一文中出現人物的描寫方法。(2)掌握文中所表達的精神。學生在明確課文目標后,教師就以上述學習要求來組織學生展開自主學習,通過文本閱讀,生字詞義理解等方法來獲取感悟。之后再結合文本內容來進行問題設定,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質量,即:(1)課文描述了一件什么事?(2)“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身體,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這句話有什么含義?(3)《豐碑》中的將軍,人物形象是怎樣的?(4)中心思想是什么?這時候,學生就可以根據問題序列來展開自主閱讀,通過領悟來尋找答案,此類學習過程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起到一個很好的鍛煉作用,并加深文章理解印象及相關知識理解層面,既能完成課文教學目標,又能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及綜合素質水平,體現其課堂主體地位。
(二)組織獨立討論活動,強化生生間交流
組織獨立討論活動,既能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層面,又能對其自主閱讀能力和鑒別欣賞能力起到很好的鍛煉和培養效果。故,基于我國現今素質教育思想背景,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時,可結合文章內容來進行問題設立,并于課堂中合理規劃問題討論時間,鼓勵學生通過同桌、小組間的交流,能有效強化生生間的溝通和交流,對提高學生素質水平、促進生生間感情均有積極影響。
例如,教師在開展《詹天佑》一文教學時,結合文章內容指出文中中心句來引起教學的課時目標,即: (1)詹天佑作為一個工程師,“愛國”體現在哪?(2)他主要杰出才能在文中如何體現? 結合兩個問題,教師可結合班級學生語文綜合水平來進行學習小組分配,并開展合作探究活動來找出問題答案。討論期間,教師通過巡視小組問題探究進展,發現大部分小組學生能快速找出第一個問題的答案,第二個問題卻表示解決過程比較棘手,教師就可通過小組討論整理出問題所在,發現大部分學生能很好理解“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法”和“豎井鑿進法”兩種設計方法,卻對“人字形線路”設計方法表示不解。此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來播放課前準備的線路通車視頻供學生觀看,學生通過視頻觀看就能很好理解此線路設計的獨到之處。最后,每個小組代表再針對問題來進行發言,總結和梳理出文章重點,以此完成學習任務。此類教學方法,通過結合課文內容、學生生活實際來設計問題,以解答問題來引入課程教學,既能保證教師得以有序展開教學活動,還能活躍課堂氛圍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水平的有效措施。
(三)組織主動探究活動,發揮學生主體個性
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時,需注意凸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以此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因此,教師可在進行教案設計時,合理組織主動探究性活動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如自發性進行學習資料搜集、在主動鑒賞文本中領悟思想和掌握知識,既能有效鍛煉學生學習能力,也為實現高效語文課堂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教師在進行《十六年前的回憶》一課教學時,在指導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時,可組織學生針對文中描述人物“李大釗”來搜集相關信息,課前作業則是安排學生思考李大釗為人,課前預習能有效幫助學生對人物形象有個初步認知,為后期學習深入理解人物精神層面奠定基礎。之后,組織學生對文本中的一些重點句子進行鑒賞探究,如:
(1)那年春天,父親每天夜里回來得很晚。每天早晨 ,不知什么時間他又出去了。
(2)記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p>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句子在文中的意義,并鼓勵其主動發言來表述觀點和看法,之后引入課堂開展教學。此類方法,不僅能凸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調動起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還能有效培養學生形成探究意識,深入了解文本內涵,以此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水平及課堂學習效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教師需注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結合學生實際生活、教材內容及教學要求來靈活運用自主教學模式進行課堂設計,以幫助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也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鍛煉其學習能力的有效措施,為學生今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望采納。
參考文獻
[1]陶全德.陶行知教育思想對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啟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5).
[2]繆蕓蕓.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7).
[3]王生俊.探究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J].學周刊,2020(23).
[4]胡希霞.自主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20(4).
作者簡介:董淑荷,女,1974年生,甘肅會寧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