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杭秀
摘 要:《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由此可見,小學英語課程教學指導過程中應關注小學生的英語思維培養,通過能力提升的方式實現思維的發展,在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英語思維,因此,研究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生思維;培養策略
一、 引言
小學生剛剛接觸英語學科內容,對英語知識存在著明顯的好奇心理,如何將英語好奇轉為英語學習內驅力,初步建立和培養學生英語思維,形成英語學習習慣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堅持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原則,在指導過程中注重思維的培養與拓展,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形成英語學習的習慣,提升學生英語思維能力,讓學生真正融入英語學習的語用環境當中,不斷發展學生英語思維。
二、 注重情境設計,激發學生思維
情境化設計是激發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小學生剛剛接觸英語學科內容,英語知識理解能力有限,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遇到多種問題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英語思維的培養,通過情境化的設計可以將英語內容轉為學生熟悉的場景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在英語場景中完成英語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場景中了解如何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逐步激發學生英語思維。
以“My classroom”為例,四年級學生正好也更換了新教室,教師可以以“We have a new classroom”為背景進行情境化教學,讓學生分析新教室里面有什么?學生很容易就回答出,黑板、燈、照片、電視、門窗、桌椅等內容。然后教師可以引入“Lets learn”的環節內容讓學生將新教室的內容與英語單詞進行對應,如黑板blackboard、燈light、圖片picture 桌椅desk/chairs等內容,引導學生快速完成“Lets learn”中的英語情境內容后進行聽力的示范,讓學生在聽力中掌握Whats in the classroom? One blackboard、one TV、many desks and chairs的對話內容,完成“We have a new classroom. Whats in the classroom?”的學習內容,以學生新換教室為情境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情境化的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的需要,在指導過程中教師可以實施生活化情境在內的多種方式,為學生英語學習提供必要的條件,提升學生思維。
三、 鼓勵學生表達,訓練發散思維
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身英語學習的內容進行合理表達,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了解英語知識的不同應用,提升學生英語使用能力。小學英語知識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也符合學生生活、學習的實際因此需要引導學生將用英語的方式進行表達,通過不同場景的更換訓練學生英語思維的發散能力,避免英語知識的僵化。
以“What would you like?”為例,在“Lets talk”環節教師應鼓勵學生表達,訓練學生英語的發散思維。教材“Ask and answer”中提供了“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兩種問題,然后提供了chicken and bread、rice and vegetables、wate、orange juice等內容,這些內容的對話比較僵化對學生產生了限制。因此,在英語表達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英語表達模板,讓學生根據自身在生活中的場景為例進行拓展,如除了eat/drink兩類還可以拓展“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等內容,發散學生英語思維,還可以引入其他的食物和食材,如watermelon;Coca Cola;內容可以是“I like to eat watermelon”等。通過鼓勵學生表達的方式讓學生有更多訓練自己英語能力的機會,在英語思維發散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英語的能力,讓學生活學活用避免英語知識的僵化。
四、 開展多種游戲,培養學生思維
小學英語指導過程中游戲化的英語指導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提升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思維。游戲化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英語表現的機會,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需要靈活應用英語內容進行表達,需要達成“既要讓自己表達清楚也要讓對方聽清楚”的結果,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以“Whats he like?”為例,在“Lets Learn”環節教材提供了“Who is your art teacher? Is he young?”的對話內容并給了五個老師的圖片分別為Music teacher Mr Young、Atr teacher Mr Jones等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2人一組的方式進行對話,每組在對話時都需要“Is he young? Yes, he is.”或者“No he is not.”并對對話內容進行簡單的調整,如“Who is your art teacher?”可以換成“Is Mr young your music teacher? Yes he is.”或者“Is Mr young your science teacher? No he is not.”。學生還可以用其他的對話方式在內容中進行體現,進一步拓展對話內容,通過對話游戲的方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英語思維的表達能力。此外“Lets talk”環節中提出了“What are your teachers/friends like? Talk with your partner.”的問題設置,教師也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相討論用英語對話的方式描述“What are your teachers/friends like?”,進一步培養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和鍛煉學生英語思維。游戲化的教學策略有利于進一步鍛煉小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在指導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游戲當中,降低知識理解難度實現有效互動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