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崇明
摘 要:初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創設積極的課堂學習情景和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輕松愉快地學習并了解化學世界的奇妙多彩和各種有趣的化學現象,讓學生在興趣的帶領下深究化學現象的變化過程,從而提高自信心。初中化學教學想要實現這一標準就需要從課堂入手,精心打造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并創設多樣化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學習情景,讓學生通過多種感知,親身體驗化學帶來的變化。文章研究從初中化學的有效課堂教學方法和課堂學習情景創設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多方面的策略,提升化學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高效率學習。
關鍵詞:初中化學;有效課堂;課堂學習情景
一、 引言
構建主義認為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是在一定的課堂學習情景中進行的,積極、融洽的課堂學習情景可以將學習內容整體化、使學生在腦海中可以快速地瀏覽、回憶、搜集多種可利用的資源信息,形成自己的認知,幫助自己解決多種問題。但是好的課堂學習情景離不開課堂教學方法,因此教師應該立足于課堂和學生實際,遵循相應的規律,設計真實、標準的教學方法。通過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在學習情景中學習、討論、探究,從而誘發學生內心無限的知識智慧,讓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并感悟情感價值,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認知觀。
二、 初中化學有效課堂教學和學習情景創設概念
情景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入一定積極情緒、具體、形象化的教學場景,通過這種場景可以最大效率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緒感知,引導學生通過自我感知和情感活動對知識進行學習,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模式。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運用情景教學既符合學生身心特點,也能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和情感調動能力,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在情景中獲得各種社會能力。且情景教學法具有直觀性、主動性、互動性、趣味性、豐富性的特點,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參加,既符合學生學習需求和愿望,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有效、科學的方法。另外,將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和課堂學習情景進行結合可以讓學生在一種趣味性的活動中,通過互動,幫助自己改變學習上的困難。
三、 初中化學有效課堂教學和學習情景創設現狀
初一學生正處于小升初的初始階段,初三學生正處于初中升高中的關鍵階段,而化學是在初三時才有的科目,學生在進入初中階段沒有系統性地接受化學教學。因為學習壓力和已經具有的固定的學科模式,導致學生在接受和學習新學科時難免會產生困難,不僅陌生、沒有興趣,也缺乏認知思維,使初中化學教學變得異常困難。如果教師依然選擇傳統的課堂單一知識講授,教師主動式教學、學生被動式學習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認可意識,也不利于學生在后期的學習中保持源源不斷的動力,促進學生創新力和創造力的提升。但是目前,隨著化學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一方面教師們已經注重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景等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改變以往的教學現狀和學生問題。有利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景中快樂地探究化學知識,并積極參與化學實驗,滿足自己渴求知識的欲望。但是一方面,部分教師沒有遵循不同學生學習規律,且情景設置不當,沒有平衡情景和理論知識之間的關系,使情景教學法無法發揮其實際作用。
四、 初中化學有效課堂教學方法與課堂學習情景創設的策略
(一)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重要內容之一,化學實驗不同于課堂教學,可以通過客觀的實驗室和多樣化的實驗器材,為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化學變化的奇妙,感受化學實驗的多姿多彩,從而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熱情。另外化學實驗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思維,讓學生樹立化學思維去解決各種化學問題,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和化學認同。初三化學是基礎化學知識階段,且初三化學已經涉及了多種化學公式和原理、現象等。因此對于初三基礎的化學教學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方法,將重心放在基礎知識的講解上,引導學生為進行化學實驗奠定知識基礎。對于初三后期涉及公式、定理的化學知識,教師可以將重心放在實驗教學上,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引導學生運用特定的思維去思考、解決化學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用白紙顯字,濕手帕燃燒、無殼雞蛋的制作、煙花的燃燒等這些趣味實驗,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看到化學的奇妙,且在不同的課上,教師都可以適當地改變實驗內容,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新鮮感。
(二)利用對比教學法,明確學生化學概念
初中化學基礎的概念和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相似,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因為腦中積累的化學常識會對自己所學習的新知識產生錯誤的認知,可能會導致記憶混亂,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不理解時,難免會憑借自己的認知經驗去判斷。因此,教師通過實驗對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實感知并體驗生活中現象發生的原因,這樣讓學生對自身正確的經驗做出判斷,學生也能加深化學概念的印象。例如,在學習“氧氣的燃燒”這一相關的化學概念時,學生在學習時,如果僅憑自己的經驗,可能會認為只要有氧氣存在都能燃燒,教師因此需要通過實驗教學,幫助學生糾正這種錯誤的認知。教師可以先通過提取高錳酸鉀中的氧氣,然后將點燃的火柴放置到提取的氧氣中,引導學生觀察其燃燒然后教師將其這種純氧氣暴露在空氣中,引導學生觀看火勢的變化。學生可以通過這種對比性的實驗,真實地感知氧氣燃燒的原因,可以加深印象,深入把握,氧氣產生和燃燒的條件,這種教學方法既可以糾正學生錯誤的經驗觀念,也能讓學生明白真理和經驗之中的界限,激發學生自己動手探究,運用實驗檢驗真理的存在。
(三)創設實驗性的學習情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化學實驗本身就是在一種學習情景中進行的,它具有自身獨特的教學優勢,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善于創設豐富、多樣、靈活的實驗方法,利用實驗環境,讓學生投入積極的學習情景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教師可以在實驗前,先將此節課中的實驗現象用魔術的方法向學生展示出來,激發學生的動手意識,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大膽地動手實踐、探索,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過程,詳細地看到教師的魔術的真正產生原因,從而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當教師進行了魔術表演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對魔術進行詳細的演示,讓學生深入了解整個化學現象,激發學生的討論,讓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想法。例如,在學習“高錳酸鉀遇見濃硫酸可以使燈被點燃”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先自己拿一根玻璃棒,然后在玻璃棒上沾點濃硫酸,然后在沾點高錳酸鉀固體顆粒,去點燃酒精燈,讓學生觀看酒精燈是否被點燃了。當大家都在感嘆神奇的現象時,教師可以拿出一張白紙,用氫氧化鈉溶液在白紙上寫下字,然后用酚酞試液滴在白紙上,讓學生再一次觀看白紙的變化。很明顯,剛剛消失的字跡又開始出現了,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總結以上這兩種現象產生的原因,讓學生總結結束時,教師對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評價。告訴學生這些就是化學原理和化學現象,既能提高課堂效率,也能凸顯實驗主題,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得到啟發,化學實驗情景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實踐,將動手和動腦進行結合,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