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藝彬
摘 要:圖像是地理學科獨特的語言和學習工具,在應試教育下多數教師在教學中忽略了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以致學生產生忘圖生畏的情緒。文章以全面提升初中生的地理綜合素養、提高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為目的,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初中生圖像信息提取和解讀能力等方面,提出合理的策略,從而使地理教學趨于高效。
關鍵詞:初中地理;圖像教學;讀圖能力;培養策略
一、 引言
初中地理學科中,涉及了很多的地理原理、數字、文字、圖形和圖像等,描述了地表環境和事物之間的各種關系,知識相對比較抽象,中學生學習的難度較大。地理圖像是地理學科教與學的重要工具和語言,若是能從圖像中快速提取信息,可幫助初中生掌握更多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促進初中生掌握更多的綜合性和科學性知識,促使他們做到學以致用。文章就如何培養初中生圖像信息提取和解讀能力的基本原則和策略等入手,以全面提升初中生的地理綜合素養為目的,促進他們地理讀圖水平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二、 培養初中生圖像提取與解讀能力的基本原則
(一)要以學生為中心
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堅持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人翁。教師在培養學生地理圖像提取和解讀能力時,也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親自動手、主動參與各種活動等,這往往能激發起初中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他們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而促使他們對地理學科產生全新的認識,使得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更高,對知識的掌握自然也會更扎實。
(二)建構穩固的地理知識
在現階段的教學中,很多教師潛意識里覺得可以借助題海戰術有效提高初中生信息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以死記硬背來獲取答題分數,但是若基礎知識不扎實、對基本的地理原理掌握不牢固,也很難真正提升學生的地理水平。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幫助初中生建立穩固的地理知識框架,促使他們形成科學的知識體系,從而逐步培養起初中生的學習能力,促使他們在獲取大量信息的同時,具備快速解讀信息的能力。
(三)堅持循序漸進
地理信息獲取和解讀能力是多種能力的綜合,需要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較強的概括化能力和綜合評判能力等,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出來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并根據初中生的學習規律和性格特點等,合理制定教學策略,促使全體學生都獲取相應的地理技能,從而為初中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信息獲取和解讀能力相結合
地理圖像信息獲取和解讀能力是相互聯系的整體,不能把這兩種能力分開進行培養,否則很容易使初中生顧此失彼,甚至出現思維混亂的現象。畢竟獲取地理圖像信息是提升解讀能力的基礎,而解讀能力的提升能促使初中生獲取更多的圖像信息,兩者是缺一不可的。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堅持兩者相結合的教學原則,促進初中生對地理知識有更清晰的認識,使他們在獲取大量圖像信息內容的同時,快速解讀出這些信息的含義,從而使地理成績和綜合水平更上一層樓。
三、 提高初中生圖像信息提取與解讀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借助案例展開教學
在地理課程教學中引入案例,能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維,可為后續信息獲取和解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可借助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學習《世界的氣候》部分知識時,教學大綱要求學生認識到世界氣候的復雜多樣性和地區差異性,并能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不同地區的主要氣候類型和特點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給出相關案例,即位于南太平洋的圖瓦盧島國因為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舉國遷移的國家。由于該案例的趣味性較強,能在課堂開始之初激發初中生的好奇心,引發初中生深入思考造成這種現象的氣候原因,因此可大大提升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概念、原理、規律等的理解,還有助于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快速掌握知識,促使他們真正愛上地理課程的學習。
(二)引導學生建構心理地圖
地圖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學科的“第二門語言”。地圖是地理教材重要組成部分,“無圖不成題”也成了初中地理試卷的主要特征。而心理地圖是地圖中的各種信息在人腦中形成的表象,通過構建心理地圖,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好地掌握地理原理圖、理清地理要素關系圖和記憶地理信息分布圖等,有助于加深學生的記憶。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下冊學習《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部分知識時,教學大綱要求初中生能在地圖上指出四大區域的地理位置、范圍和劃分原因等,并掌握四大地理區域的基本特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合理運用地理教材中的各種地圖,把每個知識點都落實在圖上,引導初中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對地圖進行勾繪輪廓、填充及仿繪等練習,將所學內容構建成心理地圖,以在圖圖轉化的基礎上,將地理中的自然、人文等知識聯系在一起。又如,在學習完一個區域后,可讓學生閉眼回憶地圖輪廓,嘗試用回憶的方式總結所學內容。
教師在引導初中生構建心理地圖時,應注意將先前所學的地理知識也融入地圖中,從而實現新舊知識的銜接,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等。
(三)合理運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導圖,是指借助圖文并重的形式,將所學內容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的過程,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初中地理課程的綜合性較強,涵蓋的知識點也較多,通過運用思維導圖,能幫助初中生梳理知識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有助于他們圖像信息提取與解讀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學習《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部分知識時,教材中涉及了等溫線、等降水量線分布圖、我國南北氣溫差異、我國溫度帶及干濕地區的劃分等知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運用思維導圖,理清脈絡,使初中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的氣候特征,培養他們分析氣候特征的讀圖技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