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霞
摘 要: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全社會都更加關注學生的美育教育。事實上,美育教育在提高人的審美素養、綜合素質、個人完善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美術教育在美育教育中起到了頭重腳輕的作用,美術教育關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的敏感程度,有利于幫助學生提高審美情趣,以積極的眼光和態度看待世界、欣賞世界。而小學階段正是美術教育的關鍵時期,教師需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的美術教育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文章結合實例,就小學美術教育個性化教學策略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美術;個性化教學;教學實踐;教學策略
一、 引言
著名畫家畢加索曾經說過:“美術是揭示真理的謊言。”事實上,在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培養發現美的眼睛,同時引導學生透過事物的表面看到其中內涵,其中內在美,在乏味枯燥的日常生活中學會賞析生活。個性化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尊重每個學生個性的教學,十八世紀法國啟蒙主義思想家盧梭在他的教育論著《愛彌爾》中便充滿了個性化教學相關理論,旨在引導大眾尊重不同學生的個性、興趣、認知、智力等多方面的差異,因人而異,指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小學美術教學和個性化教學的有機結合,有助于教師幫助學生在發展個性、保持自我的基礎上夯實美術基礎,以個人不同的特殊的眼光合理認知美的藝術,以崇高的情感來欣賞人類的精神產物,進而提高自己的創新創造能力以及審美情趣。
二、 小學美術開展個性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縱觀當代美術教學,似乎十分尷尬,學生好不容易在繁重的文化課之余可以通過相對輕松的美術課進行放松,但卻因為美術課程不那么精彩而倍感無趣。事實上,美術課程現處于“雞肋”狀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又因為美術課程于青少年教育而言不可或缺,因此,教育部必須根據創新教學理念在現有基礎上對小學美術進行改革。核心素養強調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那么小學美術在改革創新過程中則更加需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同樣,學生也是如此,那么這便要求教師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基礎上合理設置教學環節,以視覺、聽覺等感官來引導學生發展個性。除此之外,眾所周知美術能夠培養學生大膽創新能力、藝術想象能力,對今后的生活學習工作也存在一定積極影響。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個性化教學。
三、 小學美術開展個性化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設置趣味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這個階段的學生雖然已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有趣的生活依然能夠激發起他們的興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為學生設置趣味教學情景,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以三年級上冊第二十課《迷人的動畫片》為例,教師首先提問學生:“大家喜歡看動畫片嗎?大家最喜歡的動畫片是什么?”緊接著教師以演示文稿的形式為學生分享不同時代的動畫片:“如1975年于日本播放的以特立獨行的禪宗僧人一休童年為主角的《聰明的一休》、1999年在尼克國際兒童頻道開播且播放至今的《海綿寶寶》、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于1986年原創出品的13集系列剪紙動畫片,且代表中國動畫片第二個繁榮期的《葫蘆娃》,以及近幾年來流行的為廣大兒童青少年所熟知的《熊出沒》。”教師帶領學生回顧了動畫片的發展歷程后,吸引了學生的興趣,緊接著向學生提問:“什么是動畫片?動畫片的種類都有哪些?”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其交流討論:“動畫是一種綜合藝術門類,集合漫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多種藝術門類與一體。而動畫片則是以‘視覺暫留原理制作而成的玩具活動視鏡,最早誕生于法國。動畫片種類龐雜,有木偶動畫片《神筆馬良》《阿凡提》;剪紙動畫片《海螺姑娘》《南郭先生》;折紙動畫片《小鴨嘎嘎》;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動畫形象的特點大都線條流暢、色彩鮮艷、造型簡潔……”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設計一個動畫形象作為課后作業。
(二)結合世界名著,引導學生詳細剖析
文學家常常說:“文學名著以其無與倫比的文學價值,以及思想價值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美術教育亦是如此,美術名著往往是高檔次的藝術,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于藝術作品的欣賞水平。當欣賞不同國家的藝術作品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會透過色彩與線條,了解不同國家的地域特色、文化背景以及人文特點;當欣賞不同時代的藝術名著時,教師輔以簡單的講解,學生因此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不同時代的文化特色以及畫家的藝術風格,進而了解不同畫派在不同時代的發展特色以及發展歷程。在欣賞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詳細講解,幫助學生剖析名著中的繪畫技巧以及“點睛之筆”。
以三年級下冊《家鄉的橋和塔》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搜集各種畫派的關于橋和塔的作品。教師首先為學生介紹橋和塔的結構:“橋是一種能夠跨越障礙的建筑物,通常能夠跨越湍急的河流,多呈拱形;而塔則在亞洲十分常見,是一種東方傳統建筑。”教師提前通過互聯網為學生搜集各個國家不同時代的能工巧匠建造的橋與塔,在課堂上通過精美的演示文稿為學生呈現:“位于河北趙縣的趙州橋由著名工匠李春設計,是當今世界上保存最為完整的敞肩拱橋;橫跨紐約東河的布魯克林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懸索大橋,繼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后被譽為第八個世界奇跡的大橋;世界著名的巴黎埃菲爾鐵塔是位于塞納河畔巴黎人的驕傲;比薩斜塔是位于意大利的傾斜了七百多年的神奇小塔……”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不同時代的塔和橋的風格特點,緊接著為學生展示不同畫家筆下的橋和塔:“清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著名畫家吳冠中的《橋》顏色清麗,線條簡潔流暢,被譽為中西合璧的完美統一;阿爾弗萊德·西斯萊創作的世界名畫《塞弗爾橋》是一幅油畫,屬于印象主義畫派……”就是引導學生觀看不同畫派的橋和塔,有助于學生理解各個畫派表現線條與結構的不同,進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藝術作品。在課堂的最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選擇一幅世界名著進行簡單的臨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