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立敏
摘 要:衍紙藝術制作簡單、造型多樣、立體感強、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貼近學生的生活,為學生提供了藝術創作和發揮想象力的空間,使學生獲得快樂和滿足,這對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有著巨大的積極作用。通過編寫校本教材,在開展日常教學和組織社團活動的基礎上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關鍵詞:美術核心素養、衍紙制作、校本課程、審美能力、動手能力、人文素養、體驗成功
衍紙起源于西歐,于19世紀走進中國。目前,衍紙藝術越來越受人們所喜愛,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對藝術的追求不單單只限于繪畫上,他們對新興的藝術門類更有學習的欲望和創作的動力。目前有很多學校著手開始研究衍紙校本課程,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發展、團結合作精神與創新意識。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而衍紙工藝的優點是成本低、取材容易,可塑性高,解決了農村小學硬件資源不足的弊端,滿足了學生更高層次的藝術追求,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近年來我校將衍紙制作與德育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相結合,賦予衍紙制作更多的文化內涵,力求在手工制作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文化滲透,潤物無聲。
《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中指出“加強對學生進行美育、人文素養教育,讓學生生動、快樂學習,健康文明成長”。藝術教育的基本規律:“讓學生在觀察中、在生活中發現美,從而學會去欣賞美,感悟美,最終學會創造美”。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兒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這些都為衍紙校本課程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說,只有讓孩子在操作中動手、動腦、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才能使他們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更大限度的發展。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指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態度、創新能力、文化理解。衍紙藝術制作簡單、造型多樣、立體感強、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貼近學生的生活,為學生提供了藝術創作和發揮想象力的空間,使學生獲得快樂和滿足,這對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有著巨大的積極作用。那么如何在衍紙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呢?
一、編寫教材,進行實踐研究
通過網上搜索、參考專業書籍并深入到師生中間去座談,然后選取并整合適合本校、適合學生的教育資源編寫校本教材。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教材制作精美,內容豐富,文化內涵深厚,給學生提供廣闊地創作空間,這樣在教學中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激發了學生藝術興趣和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幫助學生掌握藝術特長,享受藝術帶來的快樂,形成學校獨具風格的藝術發展之路。我校衍紙校本課程的一大亮點就是賦予了衍紙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學生在衍紙教學不僅能了解衍紙本身的文化內涵,而且與中國的傳統節日、12生肖、24節氣、56個民族、愛國愛黨、感恩教育等內容相結合,不斷向學生滲透各種文化知識,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其將來“文化理解”的形成奠定基礎。
二、重視課堂教學,將日常教學引向深入
衍紙教學是學生在充分細致進行觀察的基礎上展開的,教師通過作品展示的方式引導學生從色彩、整體造型、細節等方面進行觀察和分析,完成初步的圖像識讀。學生欣賞的同時,認真觀察、分析作品中基礎卷的種類、畫面顏色搭配等,久而久之形成了對各種作品進行正確觀察和分析的素養。制作衍紙作品除了需要具有圖像識讀能力,還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衍紙校本課程教學中,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模仿學習后,我們注意引導學生獨立進行設計、創作,自主完成作品,從設計畫稿到選擇不同的基礎造型、顏色搭配有條理地開展衍紙手工創作,培養了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衍紙教學豐富多彩的教學和各種各樣的制作材料為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提供一個較好的實踐載體,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引導學生互相合作、互相團結、共同進步,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思維。完成作品后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展示與評價,引導學生對自己、對同伴的作品進行感知和鑒賞,說出這些作品的優點和缺點,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端正的審美態度。
三、以點帶面,在社團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
社團活動是培養學生個性特長的主陣地,每周定期活動,課余時間學生可以自由進行制作,妙趣橫生、創意十足的衍紙活動吸引了大批的學生,在共同實踐、研究、創造中,學生的潛質得到開發,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通過社團活動學生對衍紙產生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學生從平時的生活中汲取靈感,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校園。而且帶動更多的人了解衍紙,為校本課程的推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開展主題制作活動,體驗成功的喜悅。
根據校本課程開設和教學情況,我們開展了56個民族、抗疫、春節祝福、建黨百年等主題創作活動,通過開展主題創作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新意識,動手能力明顯提高,促進了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提高和發展。同時我們將部分優秀作品進行裝裱,在校園內進行展覽并保存在學校的展室內,每當有領導或外校師生來參觀的時候,我們會讓學生輪流到展室進行解說,每當孩子們看著自己的作品能夠在學校展室進行展覽,吸引外校師生來參觀時那種成功的喜悅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五、開展校本教研互動活動,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院”集體備課是集眾人智慧,采眾家之長,在衍紙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進行了集體備課活動,由骨干教師主備,其他課題組成員共同探討、相互補充,使得教案內容更加充實、完善。同時開展聽、評課活動,將集體備課成果落實到實踐,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提高了衍紙校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從而提高教師在衍紙教學方面的能力。這一活動的開展,從不同的角度對教師的衍紙課堂教學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趙俊. (2016). 優化農村環境資源 創建特色校本課程——淺談農村小學美術校本課程的構建. 教育觀察(下半月), 5(9).
[2]王祎萍. (2017). 淺析農村小學美術手工課教學資源的挖掘. 都市家教月刊(3), 245-245.
[3]魏入秀. (2015). 教學相長 衍紙生花——淺談衍紙社團活動開發. 美術教育研究(17), 130-131.
[4]魏入秀. (2016). 衍紙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教育(10), 00258-0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