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鑒賞力的培養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初中生的身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適當滲透對語言鑒賞力的培養,不但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語言知識的學習,而且可以激發學習興趣,陶冶思想情操,提高人文素養。
【關鍵詞】初中英語;語言鑒賞;閱讀教學;培養策略
【作者簡介】陳一虹,福建省惠安侯卿中學。
一、引言
對于語言鑒賞活動來說,其本質上就是對文本的深入挖掘,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并且融入自身的情感體驗,可以對文本進行更加個性化的解決,以形成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見解,從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涵與意義,對于初中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二、英語閱讀教學中語言鑒賞力培養的作用
1.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文本理解。在英語閱讀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不僅可以讓學生感知西方文化的獨特魅力,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引領學生進入到文本情境當中去,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2.培養閱讀能力,普及文學知識。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可以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西方社會的風俗習慣、社交禮儀和文化知識等,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素養。
3.豐富寫作素材,提升寫作能力。在開展文本鑒賞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組織學生摘抄、誦讀,將文本當中的精彩語句和生字詞記錄下來,這樣不僅可以為學生普及文學知識,還可以讓學生接觸到大量的詞匯、精辟的語句和優美的文本,通過長時間的鍛煉,可以為學生的寫作提供大量的寫作素材,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英語閱讀教學中語言鑒賞力的培養步驟
1.培養語感。新課標當中多次提到了“語感”一詞,而語感就蘊藏在文字當中,單純的講解,無法讓學生領悟其中真摯的情感,而朗讀卻可以讓學生不斷內化,更加有利于學生形成語感,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感悟能力。因此,若想要培養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教師就首先需要培養學生的語感,這是學生初步理解文本含義的必要前提和條件。
2.情感體驗。在識別理解語言的基礎之上,學生就需要結合自身的日常體驗,展開積極主動的聯想和想象活動,從而將文本的內容置于腦海當中,進行文學想象的再創造。因此,為了能夠給學生更多的體驗,教師應注重通過多種渠道,著力豐富閱讀材料內容,促進學生在文本中習得知識,體驗情感。
3.理性升華。理性升華是鑒賞性閱讀的最高層次。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必須要讓學生受思想認識和道德觀念等方面的熏陶,促進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培養學生的移情性,從而達到情感的升華。
四、英語閱讀教學中語言鑒賞力的培養策略
1.基礎前提——熟悉作品創作的背景。對于每一篇文章來說,其創作的背景都離不開特定的歷史、社會和時代背景,并且作者也會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融入其中。因此,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時,必須要注重文本的文化背景導入,不能夠將文本的時代性和歷史性割裂開來。
例如,在講授仁愛版八年級上冊Unit 1 “Playing Sports Topic 2 I'll kick you the ball again.”的Section C的時候,這篇文本主要講述了:籃球是美國Statstats和世界其他地區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它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籃球的發明者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來自加拿大。他在1891年為自己的學生發明了籃球。起初,這是一種室內游戲,因此,學生可以在惡劣的天氣下比賽,而后通過不斷的流傳變成了一項比賽運動。這篇文章的創作就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那么教師就可以安排以下幾個方面內容:(1)讓學生先對文本進行預習。比如,要求學生課前閱讀文本,并寫出一篇約150詞的文章概要,這樣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文章中心思想;(2)介紹文章的背景知識。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在閱讀英文文本的時候,最困難的就是無法理解文本中的一些文化背景,那么教師就給定文字資料,或者可以提前讓學生搜集與籃球發明相關的材料,然后再進行課堂提問和討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3)詞匯語法知識的講解。教師可以適當講解一些有趣的單詞或者短句,加深學生的記憶,同時活躍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利用語境,以及所學的詞匯和語法知識自己去猜測單詞的含義,這對于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由此可見,通過文化背景的滲透,能夠極大地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并且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了解文化知識。
2.重視過程——掌握文學體裁的劃分。在仁愛版的初中英語教材當中,里面所選用的文章體裁是十分豐富多樣的,有富含哲理的小說、有意蘊優美的散文,還有著名的演講節選,而不同的文章在閱讀和賞析的時候都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那么教師就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來開展教學對學生進行合適的引導,促使學生可以逐漸掌握英語閱讀的基本方法,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英語教師必須要把握每篇文章題材的特殊性,從文章的布局謀篇和題材特點做出介紹,為學生指明閱讀重點、范圍和要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將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們,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與思考,從而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更深刻的分析和理解。
例如,在講授仁愛版九年級上冊Unit 1 “The Changing World Topic 1 Our country has developedrapidly.”的Section C的時候,這篇文章是一篇記敘文,內容比較的枯燥乏味,并且有灰色難度,那么學生在閱讀和分析文章的時候,就非常容易產生放棄的念頭。因此,教師在講課的過程當中應該適時地向學生介紹記敘文的寫作方法和特點,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文本內容,以一個更加理性的思緒閱讀和理解全文,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讓學生對英語有更深刻的了解。
3.注重內容——賞析修辭手法的運用。初中英語教材,里面不乏一些美文佳作,而且每一篇文章都是具有獨特美感的,文本當中的每一詞和每一句都是經過作者無數次斟酌選用的,具有濃厚的文學色彩,語言優美,修辭手法多樣,那么學生如果能夠對文章進行品鑒和賞析,指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學習作者的表達技巧,然后再讓學生進行多次的重點閱讀,便可以獲得美的感受,同時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從而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整篇文章的內涵和情感。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踐行精講多讀,在分析作品內容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賞析能力,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鼓勵學生在理解文本內涵的基礎之上,重視語境對語義分析的影響,深入分析文本的英語修辭手法,把文章的語言文字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例如,在講授仁愛版七年級下冊的Unit 8 “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一課時,作者多處運用擬人、擬聲、移就等修辭手法,足見英語語言之獨特魅力。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精讀,然后對文本進行詳細的閱讀和分析。接下來,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作者的修辭手法,從而讓學生掌握和了解寫作的具體方法和技能,使學生對于寫作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這樣學生們的思維會顯得異常活躍,并且也使得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由此可見,教師通過精講精讀的方法,能夠讓學生改正閱讀當中的盲點,逐漸學會細讀文本,在了解文本修辭方法和布局謀篇的基礎之上進行細讀,這樣可以讓學生學習思路,讓學生對英語有更深刻的了解,提升學生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4.后期反思——理解文章內涵的升華。在英語核心素養當中,文化素養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維度,而英語教材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文化知識,這些人文精神大多是美好的、感人的,是值得學生學習和效仿的,而這些文化知識則是需要學生進行深度挖掘和探索的,才能夠展現在學生的面前。由此可見,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不僅讓學生學習文本的詞匯和修辭手法,更需注重對文章的內涵進行深度挖掘,因而,老師要使用合理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親身去感悟文本當中的哲理和文化,抒發個人的生命感悟和個人思考,并且可以身體力行的體現在實際生活當中,使其逐漸成為文化的踐行者。
例如,在講授仁愛版九年級上冊Unit 2 “Saving the Earth Topic 3 What can we do at hom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一課時,由于這篇文章的篇幅比較長,并且內涵也比較深刻,學生在閱讀起來是具有一定難度的,但是這由于篇本文與我們的生活是實際相關的,與人類的生存也是密不可分的,因而仍然是值得學生鑒賞和品位的,通過合理的引導可以讓學生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因此,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待學生閱讀完畢之后,給出以下問題指導學生進行讀后反思:Would you like to be a greener person? 此時,學生會回答道:Of course, I'd love to.接下來,教師可以繼續進行引導:Some things we have done are good for the earth while some are bad.But what can we do in our daily life?學生就會紛紛陷入思考,然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來進行自由討論活動,讓學生就文本當中所蘊含的哲理展開討論,有的學生可能會說:We should use both sides of paper and reuse plastic bags.有的學生會說:We should better walk or ride a bike instead of taking a bus or a taxi if you travel a short distance。由此可見,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后的反思,能夠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當中的深刻內涵,并且抒發各自關于環境保護的感悟,或認同或否定,以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合理地使用教學形式,重視學生語言鑒賞力的培養,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興趣,還能夠讓英語閱讀課堂變得十分豐富和精彩,帶領學生走進新的學習層次當中,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明.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引入英美文學名著[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4(4):47.
[2]哈靜.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引入文學鑒賞的作用[J].學周刊,2016 (33):212.
[3]錢曉霞.試論英語專業閱讀課教學中學生文學能力的培養[J].外語界,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