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勝光
摘要:最近幾年,隨著教育事業的改革進步,國家開始重視對農村地區的教育工作。由于農村教育資源貧乏,而導致農村教育觀念落后,嚴重缺乏師資力量,同時教學條件也無法滿足教學需求,以至于課堂教學質量相對較低。基于此,通過分析農村初中生物教學現狀,提出相關策略,希望能有效改善農村初中生物教學現狀。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物教學;教學現狀
引言:
現如今,我國正處于教育全面改革的階段,為初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新課改教育理念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養。而在農村,由于其本身發展落后,導致新課改教育理念無法有效落實下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具備開發課程的能力,優化課程內容,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一、農村生物教學現狀分析
在農村,大部分中學都沒有為學生設立專業的生物實驗場所,儀器設備也是和化學實驗共同使用,而儀器設備也比較落后,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雖然農村生物資源相對比較豐富,但是由于教學條件落后,導致生物實驗無法開展,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只能通過語言進行單一描述,極其不利于學生掌握生物知識。農村地區發展相對比較落后,素質教育理念還沒有全面貫徹落實到農村教育中。大部分學校領導對素質教育理念認識薄弱,只是盲目追求升學率,把分數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對生物,課程重視不夠。在農村教學中,大部分教師認為生物課程無關緊要,出現了嚴重的占課行為,忽略了對學生進行生物知識的傳授。
二、改善農村生物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提前預習,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
生物實驗教學和一般的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差異,同時,生物實驗與物理、化學實驗也不相同,生物實驗需要小動物做實驗標本,所以有些學生會因膽怯、害怕而不敢做這些實驗。這就需要教師在每一次生物實驗課程之前,對學生做好課前培訓,帶領學生提前預習實驗內容,讓學生弄清每個實驗的目的、內容操作步驟、注意事項等,這樣才能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進入實驗室才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實驗操作。比如:在“觀察蝗蟲”這項實驗中,教師要帶領學生提前預習,明確該實驗的目的是了解蝗蟲的形態特點,所用到的實驗材料有蝗蟲、鑷子、放大鏡解剖盤等。教師帶領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有利于幫助學生提前了解實驗知識,減輕心中的負擔,從而激發學生對生物實驗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生物實驗時,必須重點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實驗態度。在生物科學領域一切結論都應該是通過實驗得來的,無論是專業的實驗還是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驗,都應該有具體的實驗現象和數據記錄。
(二)充分利用農村資源,化劣勢為優勢
農村地區和城市相比,有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和自然環境優勢,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農村生物資源,把其價值最大化,對學生進行生物教學。在生物課堂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較為直觀的教學方式作為新課的導人環節,從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例如,在《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一課中,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作業一一采摘相關植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讓學生介紹自己所采摘植物的名稱、特點以及生活環境,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相關知識講解。新課改要求教師做到生物課程和生物實驗有機結合,重視學生動手能力。但由于農村中學教育條件較差,無法滿足生物實驗需求。因此,教師要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利用有限的資源對學生展開生物教學。教師可以利用農村資源和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進行實驗設計,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動植物的形態特點和生活習慣,豐富學生生物知識積累。
(三)強化生物學科認識
在我國素質教育的大力推進下,要保證能夠全面落實到農村地區,首先要加強學校領導對生物教育的認識,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素質教育理念。在初中教學中,學校領導應該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宗旨,加強學校管理,使教師正確認識生物學科,充分調動任課教師對教育工作的積極性,督促任課教師制定教學計劃,完成教學任務。除此之外,學校領導應對各個學科的教學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在原有基礎上,優化教學設備,保證生物教學設備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學習生物知識提供良好條件。
(四)將教學視頻應用于實驗講解環節
眾所周知,生物概念是對生物現象的分析和概括,具有抽象性。基于生物概念的這種特點,教師在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教學視頻,借助動態演繹的方式,直觀地將生活現象展現出來,使學生通過發揮視覺作用,觀察、分析生物現象,把握生物規律,自然而然地建構出生物概念,加深對生物概念的理解。為接下來有效地學習生物知識打下基礎。以“苔蘚植物”為例,該節課教學的旨在引導學生們掌握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的區別。在之前的教學活動體驗過程中,學生們學習了藻類植物。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我將藻類植物內容引入到這節課中,驅動學生遷移知識,建構新舊知識聯系。具體地,在實施課堂教學的時候,我圍繞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藻類植物,為學生們播放了三個極具針對性的教學視頻。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學生們輕松地從生活環境、形態結構、生殖方式和用途這四方面,發現三種植物的特點。在學生們發現特點之后,我指導他們結合教材內容,自主地按照生活環境、形態結構、生殖方式和用途建立表格,將三種植物分門別類地展現出來。如此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們在教學視頻的輔助下,輕松地建構對藻類植物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認知,還可以通過對比分析各自的特點,總結出基本的生物概念,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
結論:
總而言之,在農村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把素質教育理念全面貫徹到教學中去,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為學生學習生物知識創設良好條件,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廖勇.基于多層次提問的初中生物學重要概念教學探討[J].生物學教學,2020,45(5):19-21.
[2]李益蘭.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活動的策略探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03):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