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導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事關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對我國和世界各國友好交流起到了奠基作用,同時,還對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針對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并發現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待提高、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教學模式傳統化的問題,因此,本文基于傳統文化提出了大力宣傳中國傳統文化、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等策略,希望本文的寫作能為今后我國大學英語教育中導入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一些參考借鑒。
【關鍵詞】大學英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導入
【作者簡介】吳曉鳳,荊楚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荊楚理工學院2019年教學重點項目“基于POA的大學英語分層教學改革實踐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X201918)。
當前,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普遍缺乏傳統的中國文化內容。大學英語教學中通過融合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學生可以增強他們在學習英語方面的文化自信心,還有助于增強他們的民族歸屬感。在大學英語傳統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可以提高大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擁護者。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的重要性
1.對我國與世界各國交流起到了橋梁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國之間的溝通也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頻繁,互相學習、互相進步的協同發展思想使語言交流變得格外重要。加強語言交流就要從學生開始,在課堂教學中不斷讓學生認識到世界通用語言——英語的重要性,進而提高其國際交流能力。通過各國之間不斷地交流和溝通,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世界各國文化中,這樣不僅增強了各國友誼,也為弘揚世界各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作出積極的貢獻。
2.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弘揚起到了促進的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多年來各族人民不斷積累下來的精神財富,學校不僅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更應該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據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是教學和文化相互結合的具體表現,這樣做對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對其宣傳和推廣,是保障學生外語文化交流的前提。在課堂上講解一些傳統文化,學生可以對中國的傳統有全面的了解,并通過英語向全世界介紹自己,將中國偉大的、優秀的文化介紹給全世界。
3.對學生文化自信起到了增強的作用。在大學英語課堂中導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使學生在文化方面更加自信,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進行中外文化對比,通過對本國文化的學習,進而對世界各國優秀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更是新時代大學生的理應擔當[1]。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并不樂觀。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新生代大學生從小就受到各種西方文化的影響,有些學生甚至盲目崇拜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不深。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當代大學生失去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而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缺乏了解[2]。大學英語教學是提高學生與他人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徑,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會使這些學生缺乏與西方人交流的文化自信心。
此外,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時更注重對實際內容的解釋,而忽略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在當今的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更注重的是完成教學任務并讓學生對書本知識深刻理解,目的就是讓學生取得理想的英語考試成績。老師和學生都沒有足夠重視融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樣就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無法在英語課堂中發揮隱性教育的作用。在大學英語教科書中更多地是注重英語學習和西方文化的介紹,而沒有更好的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不夠導致學生對中國文化的忽視,并盲目敬拜西方文化。
三、當前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待提高。無論是什么學科,教師永遠是提供教學服務的主體,教師的教學能力決定著學生學習知識的多少。因為大學英語是一種語言學科,因此對學生來說,學習英語是一種煎熬,特別是從小英語基礎很差的學生,他們對英語學習喪失了積極性,對英語課采取應付的態度,認為只要最后考試通過就可以了。所以,為了可以帶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任課教師應該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夯實自己的英語基礎知識,掌握學生學習動態,設計有吸引力的課堂內容。然而,目前大部分任課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板書教學,無法有創新性,有的教師甚至自己的英語能力都存在問題,上課就是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課前準備好課件,上課用PPT展示,課后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作業去完成。這樣的教學模式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反而會讓學生越來越厭煩學習英語,進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
2.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對于大學生來說,很大一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通過四六級考試,他們整天機械化背誦單詞,一套套地去做試題,就是為了在最后的考試中達到通過的目的。因此,任課教師應該認清學生這種學習心態,從四六級考試中找到突破口,以四六級考試為核心逐步安排教學內容。雖然課程教學不應該以考試為目的,但這是我國教育常年積累的弊端,無法在短時間內改正,因此任課教師不能忽視學生的主觀感受,與實際需求相悖,太過冒進反而會事與愿違。比如,就近幾年四六級考試來說,每年都會涉及一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任課老師就可以從這一點入手,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導入到平時的教學內容里,讓學生認識到這種教學的重要性,認識到這樣才有可能在四六級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然而,大部分任課教師在課前安排教學內容時,僅僅參考教學大綱,認為自己按時完成學校交給的教學任務就達到目的了,并沒有從學生角度出發考慮問題。課程教學的主體應該是學生,他們才是課堂上的主要對象,任課教師這種機械化的教學模式,很難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的四六級考試。
3.教學模式傳統化。大學英語教學中對英語的要求還是很高的,所涉及的內容較多,包括口語、聽力、寫作、閱讀等方面,任課教師任務繁重,在平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大綱中的基礎知識,還要訓練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從筆者大學英語教學經驗來看,聽力與口語教學一直都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大難題,到目前為止,也未能有明顯的改善。這歸咎于兩方面原因:第一,學生自己對聽說英語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有效性不能保證;第二,任課教師教學模式傳統化,沒有新穎的模式吸引學生去自主學習[3]。目前,大多數大學英語教育還是以多媒體教學為主,缺少趣味性,學生沒有學習激情。我國從小學就開設了英語課程,但是一直到大學,教學模式仍然是傳統的、機械化的,實際上,學生們自己也明白英語對將來生存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任課教師的教學模式傳統化,他們不會再有學習興趣,在課堂上除了睡覺就是聊天、玩手機,課后就更別提自學了。
4.忽視本土語境。與高中英語相比,大學英語教育更加重視語言環境的教學。英語的基本體系、基本內容和基本教學方法不可避免地要在西方語言環境中學習和傳播。忽略中國本土文化導致了學生僅僅專注于西方文化背景,他們對本土文化了解少之又少,并形成了以西方文化為主導的誤解,這是與我國人才培養的原則背道而馳的。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必要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其中。
四、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導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對策
1.大力宣傳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教學大綱中并沒有任何學科明確顯示要給學生講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這就使學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很空白,他們認為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并沒有實際意義,更沒有想到要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這就使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導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很大的阻礙[4]。所以,高校應該采取先進的手段大力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例如校園網、LED大屏幕、板報等,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上能夠學習傳統文化,還能在課余時間學習到傳統文化。此外,高校還應該要求每一位任課教師在課堂上涉及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思想,為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導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奠定基礎。
2.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國大部分學校的教學模式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這樣導致學生們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因此,英語任課教師要打破這種傳統模式,設計出新穎的教學方法,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地融合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第一,任課教師可以錄制微課,把教學內容有關的傳統文化做成一個個小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英語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第二,教師讓學生對小視頻進行模仿,既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又加深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最后,老師可以通過評比模式讓學生進行講解介紹,老師進行點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還讓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3.提高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一方面,高校應該定期給任課老師進行培訓,讓英語教師更新自己的英語基礎知識,讓有經驗的專家給任課教師傳授合理、科學的教學模式,保證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有效地融合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另一方面,高校在招聘教師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教師的創新能力,不僅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品德考察,還應該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能力進行考察,端正教師教學態度,讓進入學校工作的老師能夠做到從學生利益角度考慮問題,始終以維護學生利益為教學核心。
4.重視本土語境。如果大學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僅僅將西方文化引入課堂教學,那么就會導致學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必須首先提高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改變教學方法,豐富課堂內容,并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融入成語和諺語、文學典故和名人故事等優秀傳統文化。這樣學生就可以既了解西方文化,又能培養正確的民族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增強民族自豪感,并樹立為祖國繁榮不懈奮斗的理想和信念。此外在課堂上,教師還應豐富教學方法,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增強每個人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關注,并將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客觀規律與學生的英語學習相結合。
五、結論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國際交流語言變得越來越重要了,英語已經轉變為一種世界交流語言。目前,我國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傳統文化內容還很少,無法跟世界接軌,這不利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和提高交際能力。因此,我們應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利用世界各國文化和本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的結合,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保持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通過英語展現中國優秀的一面,爭取做一名有理想、有信念的文化傳播者和繼承者,把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展示給全世界人民,以達到提高我國文化競爭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石若琳,李芃芃.“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的研究[J].智庫時代,2019(45):135-136.
[2]閆絨利.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合[J].科教導刊(下旬),2019(10):151-152.
[3]李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探究[J].英語教師,2019,19(15):112-113.
[4]岳紅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