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主要表現為:詞匯知識儲備不足且記憶掌握效果不佳。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許多中職英語教師嘗試應用思維導圖這一優質工具來輔助學生的詞匯知識學習,驅動學生對詞匯知識進行深入的審視思考與加工研究,從而提高其記憶掌握的效果,有力夯實薄弱的語言基礎。以下先對思維導圖的概念及其應用于中職英語詞匯教學的意義進行基本分析。
【關鍵詞】思維導圖;中職英語;詞匯
【作者簡介】史景通,杭州市余杭區社區學院。
思維導圖是一種表達放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它具有層層遞進的各級分支及網絡框架結構,能夠有效呈現不同主題之間的邏輯化關系,從而加強學生對某項問題、話題或觀點的鮮明認知與深層理解。根據中職英語龐大詞匯體系中蘊含的多類隱性邏輯關系,本文將從單元整體詞匯教學、英語構詞法、難點項目教學需要,以及英語自然拼讀法則等方面拓展路徑,以研究思維導圖的應用策略。從這些方面對中職英語的各類詞匯進行不同種類或用途的分類,借由思維導圖充當分類的工具與手段,從而引發學生的高階思維運作,最終促進其深度記憶與掌握。
一、基于單元整體詞匯教學的思維導圖應用
從課程教學安排方面入手,在教師結合中職英語教材展開教學時,首先需要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對該單元的詞匯知識進行深入學習。雖然一個單元的詞匯量并不多,但為助力學生維持較長久的記憶時效,不至于在學習下一單元內容時,便將此單元的詞匯淡忘,那么教師在各單元的教學中都要重視學生的詞匯知識習得,深入指導學生運用高性能的思維導圖對單元詞匯作深入地聯想與加工,最終完成分類與歸納整合,以此確保良好的掌握與持久性的記憶效果。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礎模塊1“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bank?”單元為例,在本單元的詞匯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本單元話題對其中所涉及的各類詞匯進行有力地歸納與整合。那么在思維導圖繪制中,本單元主題“How can l get to the nearest bank?”所傳達出的“尋、問路”主旨思想,便成了學生在導圖構建中所需圍繞的中心概念,而后學生便可根據這一中心概念,對本單元的各類詞匯知識進行分類與歸納整理:
如圖所示,學生能圍繞“尋、問路”這一中心概念對零散于單元各處的詞匯知識進行充分地考量與分類整合,期間,學生在針對單個詞匯的研究中會審視該詞匯在“尋、問路”中的作用,在全面審視思考完單元所有詞匯后,學生便可將具有同一作用或種類的詞匯知識視為一個群體,并在導圖的二級結構中對各群體進行命名。接著,學生便能將單元各詞匯對號入座,填充在二級結構所對應的各三級結構中,那么存在于同一結構中的詞匯便形成了一定的關聯。
學生對導圖的繪制過程也是對這種關聯性的思考過程,這能使得其對復雜詞匯進行重新地審視加工,提高理解認知的效果。而在導圖繪制完成后,學生也可清晰梳理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對某一屬性、種類或功能的詞匯群組進行聯想記憶,最終提高掌握效果。
二、基于英語單詞構詞法則的思維導圖應用
構詞法是中職英語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概念,中職階段的許多詞匯就是通過英語構詞法而演變與轉化過來的。掌握了英語構詞法,了解了其構詞原則后,學生便也能掌握更多的詞匯知識,又或是強化對某些詞匯含義及屬性的認知,最終切實彌補薄弱的語言基礎。鑒于此,中職英語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基于英語單詞構詞法進行詞匯學習探索,并嘗試運用思維導圖這一高性能工具來清晰探尋構詞法的概念或原則、規律,最終實現對詞匯知識的深層次理解與記憶掌握。
前綴法與后綴法是英語構詞法中的兩項重要原則,由前綴法與后綴法演變而成的英語詞匯,在中職英語階段的數量也居多。對此,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在詞匯學習中以前綴法或后綴法為中心概念完成思維導圖的構建,根據這一概念來分析當即所學詞匯知識、聯想以往所學的詞匯知識,并展望未學詞匯知識來作充分的審視思考,最終按照構詞法則對各詞匯知識加以清晰地分類與歸納整合:
如圖所示,學生可根據“后綴法”這一構詞原則,并選用其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形容詞后綴”對所學過的詞匯知識進行再次地審視研究。此期間,學生會考量所學過的各類形容詞后綴成分,發現一定規律后,再次回想所學過的各類形容詞,從而找尋相同后綴成分的詞匯知識,最終可將某一詞綴成分作為導圖的二級分支結構,那么在其所承接的三級結構中,便可對具有同一后綴成分的各詞匯進行有力整合。
這一過程中學生首先能借由構詞法則,深層解析詞匯結構,以此加深印象;然后借助構詞法則對同一詞綴的詞匯知識進行聯合歸納,據此實現整體聯想,最終提高記憶與掌握效果。
三、基于難點項目詞匯需要的思維導圖應用
聽說讀寫是中職英語教學的四大基礎項目,這其中每一個項目都極具難度與復雜性,需要教師付諸心力來進行深入研究與教學實踐。在這四個板塊的教學中,最為基礎的工作便是詞匯教學,唯有學生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匯,才能更自如地施展或鍛造聽說讀寫技能,從而實現語用綜合水平的提升。
出于四個板塊的詞匯教學需要,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性的詞匯學習探索,指導其立足不同的語言教學板塊,根據其實際需求來對所學過的詞匯知識進行科學的汲取與充分的歸納整理,以求能夯實學生在該板塊的語言基礎,提高最終的學習效果。
以寫作教學為例,教師需要發掘詞匯學習對學生寫作探究的重要性。如在中職英語寫作中,適當融入高級詞匯替換形式,可提高學生語言組織的豐富性與專業性,那么學生便可輸出較高質量的文章而贏得閱卷老師的欣賞。對此,在詞匯學習探索中,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基于寫作項目有關詞匯的教學需要,指導其以“高級詞匯替換”這一中心概念來對所學過的詞匯知識進行重新審視分析與歸納整理:
以高級詞匯替換為中心概念,學生能對不同屬性的高級詞匯替換形式進行分條目地歸納與整理,此期間,學生可以展望以往所學過的詞匯知識作充分研究,找尋具有含義相同或相似,并且性質一致的詞匯歸納到同一群組中。經由導圖的繪制,學生不僅能再次對詞匯的含義進行審視研究,還可對同一歸屬的詞匯含義進行高效的聯想記憶,除此之外,學生也能將導圖體系應用于后期寫作中,彌補薄弱的語言基礎而提高寫作表達的水平。
四、基于英語自然拼讀法則的思維導圖應用
上述大都是根據詞匯含義或結構進行的分類與歸納,除此之外,教師不妨從“形、音、義”的另一個角度——發音入手,根據詞匯之間具有的某種特定發音聯系,對所學過的多元復雜詞匯進行有效地分類與歸納整理。此方式在提高學生對詞匯聯想記憶與掌握效果的同時,還能助其再次梳理及糾正詞匯的發音,從而達到對詞匯較高程度的記憶掌握效果。
在針對詞匯發音的規律探索中,基于中職學生薄弱的英語發音基礎,教師不妨利用部分時間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或復習自然拼讀法則,使之能充分了解英文字母及其字母組合在詞匯中的發音規律。在梳理自然拼讀法的基本概念之后,教師便可指導學生根據其中的某一項或者某一套規律來對所學過的詞匯知識進行有力的歸納與整理:
這是根據字母“e”及其字母組合在詞匯中的發音規律所繪制而成的思維導圖。在繪制過程中,學生需先選定所要立足的自然拼讀法則,而后便可基于對該法則的了解,深入聯想以往所學詞匯的發音狀況。那么根據自然拼讀法則的指引,學生便可對具有同一發音規律的詞匯進行充分整合,經此,學生立足某一法則便能極力擴充與此相關的多元詞匯,充實自身知識儲備。與此同時,在同一框架結構中的詞匯又具有相同的發音規律,那么學生便可以基于此進行聯想化記憶與規律化拼讀,最終加深認知掌握效果。
五、結論
中職英語有一套龐大的詞匯知識體系,在此體系中,不同詞匯與詞匯之間具有某種特定的關聯,在思維導圖驅動下,教師所要做到的便是指導學生發掘不同詞匯與詞匯之間的特定關系,然后對當即所學、以往所學或還未學到的詞匯知識進行有力的分類與歸納整理,最終以思維導圖的各級分支呈現詞匯間的并列或從屬關系,而在分支所對應的框架結構中則呈現具有同一關聯或屬性的詞匯知識。以此方式對中職階段的詞匯知識進行深度聯想與加工,在導圖的繪制中方可實現深刻的記憶與掌握。
參考文獻:
[1]劉電芝.應用思維導圖策略提高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效率當代教育論壇[J].教學研究,2017.
[2]練音.思維導圖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
[3]李秀美.思維導圖在中職英語詞匯學習中的應用[J].中國培訓,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