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全

摘要:目的:比較傳統方法與分子生物檢測結核病的有效性。方法:選擇2016年~2017年在醫院就診的疑似結核患者90例。檢測方法采用分子生物檢測方法與傳統方法,比較兩種方法的有效性。結果:傳統方法檢出率為62.2%,生物檢測方法檢出率為82.2%。傳統方法檢出率低于分子生物檢測法檢出率(P < 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兩方法檢測陽性符合率為75.6%。結論:在結核病檢測中,生物檢測方法比傳統方法有更多的優點,例如較為方便、速度快、出錯率低等,具有良好的診斷價值,適合臨床醫療在診療活動中使用。
關鍵詞:傳統方法;分子生物檢測方法;結核病;比較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所引起的一類傳染性疾病,是由單一病原體傳染而引發的死亡數最多的疾病[1~2]。在2010年,我國進行了一次結核病流行病學篩選,流調結果表明,我國每年有超過130萬的結核病病人,在全世界的結核病患者中,占比約13.2%,位居全球第二[3~4]。經過過去很長時間的努力,我國結核病的發病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結核病的發病情況趨于平穩。但最近這些年[5~6],我國部分地區結核病再次增多,使得研究人員對此現象十分重視。結核病的初步預防很關鍵,重點依靠實驗室診斷、結核病的鑒定、診療的實施。當下結核病檢測方法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不符合臨床的實際需求,因此,必須研究一種新的方法[7]。文章選擇2016年~2017年來醫院就診的90例疑似患者,對傳統方法與分子生物檢測法進行對比,對所獲得的結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2016年~2017年來醫院就診的90例疑似患者,其中男性占比5/9,女性占比4/9,所有患者的年齡30~73歲,年齡的均值與標準差分別是45.4歲、3.6歲,所有選定的患者都被告知本研究的科學目的,同時簽署了知情書。
1.2 方法
儀器:PCR儀器所采用的是宏石SLAN-96P。
標本采集液:在采集到的痰液標準樣板中加入4%NaOH飽和溶液,加至4倍痰液體積,混勻,室溫放置30 min使其液化,取1 mL置于離心管中。離心機12000 rpm,離心5min,除去上清,沉淀后加入1 mL無菌試驗生理鹽水,攪拌均勻,12000 rpm重復離心5 min,洗滌兩次[8~9]。沉淀后加入50 μDNA提取液,充分攪拌得到飽和溶液中的水不溶性成分,采集過程中應使用進樣器充分混合均勻平衡[10]。如果移液器吸頭太細而無法消化吸收或堵塞吸頭,使用未受污染的吸頭將其從移液器吸頭頂部取出并切成塊,然后置于金屬浴中10 min,離心5 min,12000 rpm。
檢驗方法:所有標本均通過提取病原載玻片、抗酸染色光學顯微鏡和熒光定量PCR檢查采集。取一個PCR反應管,插入已解析的質量保險單,8 000 rpm離心5秒,將反應管置于PCR檢測器中,增加至93℃預旋2 min,然后93℃45 s,55℃120 s,30個循環后,置于33℃條件下;PCR反應后檢測熒光,將PCR管充分冷藏至33℃,擴增后的反應管迅速放入熒光中,檢測儀讀取并記下數據,熒光激發波長487 mm,檢測波長525 mm。
1.3 統計學處理
統計分析軟件采用SPSS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兩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兩兩比較采用χ2檢驗。P <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傳統方法檢測陽性56例,檢出率62.2%;分子生物檢測方法檢測陽性74例,檢出率82.2%。傳統方法陽性檢出率低于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P < 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 8.792) 。兩方法檢測陽性符合率為75.6%(56/74) ,見表1
3 討論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所引起的,近年來流行率再次持續上升。結核病檢測是診斷結核病最特異的方法,痰涂片是肺結核患者診療、判斷、開具治療計劃、評估治療結果的常用方式或方法。涂片抗酸染色迅速方便,同時因為非典型分枝桿菌在中國基本上看不到,如果分枝桿菌出現陽性,那么大體上能夠判斷結核病。樣品在體外聚合,采用鏈式反應(PCR) 方法,擴增出結核桿菌中所含的DNA,并通過電泳進行檢測。該方法不用體外預培養,2d就可以獲得報告,節省時間并且很方便,可識別細菌種類,但不足之處是可能存在假陽性或假陰性的情況。 PCR技術的應用對于臨床療效評價、傳染病控制和發病機制調查具有重要意義。因為被結核桿菌所感染后并不會出現任何顯著的癥狀,只是PPD檢測結果是陽性,所以結核病的判斷是臨床科研以及結核病預防的關鍵。過去,肺結核的臨床判斷大多數是按照就診病人的臨床體征,再加上相應的檢測化驗數據,但由于很多的就診病人并未存在明顯的癥狀,所以臨床診斷困難。實驗室結核病的判斷大體上是以細菌涂片與痰培養為核心。痰涂片檢查法能夠判斷出結核病的傳染源,價格便宜,適合我國國情,然而檢測陽性率不高,進而使得對結核病的判斷不夠準確。然而在當下的結核病實驗室測試中,痰培養診斷還是金標準,尤其是針對藥敏檢測,在患者臨床用藥和耐藥性檢測等方面有著十分關鍵的價值,但檢測周期還是比較長,所以需要進行更新。
在治療結核病領域,生物技術逐漸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其中便包括PCR熒光技術的廣泛應用 [11~15]。PCR技術采用結合分枝桿菌為非特異性引物、非特異性熒光探針、PCR反應液、高溫DNA聚合酶、單四多肽鏈等成分,在體外擴增的基礎上檢測結核分枝桿菌。
PCR技術在生物檢測法中的實施是在PCR反射中加入熒光功能基團,檢測熒光數據信號的積累,檢測PCR的全過程,并對樣品中DNA確定的過程。測試結果在1d內獲得[16~18]。PCR擴增在封閉狀態下進行,會降低環境的影響,減少陽性結果的出現,在檢測靈敏度上確定性很高[19]。
本研究獲取90份疑似患者痰標本,采用傳統方法、生物檢測法分別進行檢測,傳統方法痰涂片陽性率為62.2%,生物檢測方法陽性率為82.2%,兩種方法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總而言之,在結核病的檢測過程中,生物檢測方法比傳統方法有更多的優點,例如較為方便、速度快、出錯率低等,具有良好的診斷價值,適用于臨床醫學用途。但是,隨著對結核分枝桿菌的科學研究不斷增多,許多新的檢測方法層出不窮,雖然每一種檢測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優劣勢,而且部分新研究出來的檢測方法還未能在臨床上普及,甚至有一部分還在實驗室階段,但是相信隨著我國基礎醫學以及生物科技的不斷進步,研究探索從整體的角度進行,從細菌水平到分子水平,從傳統的實驗室方法到現代的實驗室方法,并且在各個層次和深度上不斷進化和完善,這樣就可以一個接一個地走進醫院,以理想化的方式成功完成結核病的檢測[20~22]。作為醫學檢驗技術人員,每個人都必須掌握新的專業知識和新技術應用,尋找一種高精度、非特異性、高靈敏度、簡便快捷的結核分枝桿菌檢測新方法。
參考文獻
[1]Lawn SD,ZumLa AI.Tuberculosis[J].Lancet,2011,378(9785):57-72.
[2]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技術指導組,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辦公室.2010年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J].中國防癆雜志,2012,34(8):485-508.
[3]李強,夏輝,歐喜超,等.應用線性探針技術與傳統藥敏試驗檢測耐藥結核病的成本比較[J].中國防癆雜志,2013,35(3):187-190.
[4]趙琪林.三種檢測方法對結核病診斷價值的比較研究[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16(3):85-86.
[5]李榮輝,羅又瑋.4種檢測方法在診斷結核病中的價值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3):96-98.
[6]馮玉敏.結核病的實驗室診斷方法學比較及進展[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5,30(4):29-31.
[7]王震,龔玉華,錢彩娣,等.5種結核桿菌檢測方法的臨床應用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3):334-336.
[8]張威,李國蘭,徐杰,等.3種結核病快速診斷新技術與傳統方法的對比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6,27(22):3245-3247.
[9]梅早仙,韓駿鋒,吳琦.結核分枝桿菌耐藥性檢測新進展[J].國際呼吸雜志,2015,35(8):611-615.
[10]高孟秋,劉菲,紀濱英,等.兩種γ-干擾素釋放分析在結核病臨床診斷中的比較研究[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2,35(10):762-765.
[11]陳雪林,崔嘉,劉宇,等.兩種全血γ-干擾素釋放試驗試劑盒在結核病診斷中的比較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3,6(24):11380-11383.
[12]鮑磊,李濤,盧水華.全血γ干擾素釋放試驗在兒童和成人中的結核病診斷價值[J].微生物與感染,2014,9(1):21-27.
[13]陸宇.結核分枝桿菌活菌檢測方法及應用[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4,27(6):423-426.
[14] Dye C,Williams BG.Th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tuber culosis[J].Science,2010,328(5980):856-861.
[15] 中國防癆協會臨床專業委員會.結核病臨床診治進展年度報告年(第一部分,結核病臨床診斷) [J].中國防癆雜志,2013,35(6):405-424.
[16] Diya Lu,Cheng Chen,Shenglei Yu,et al.Diagnosis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T-SPOT.TB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Interferon-γ detection methods[J].Lab Med,2016,47(1):6-2.
[17]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66.
[18] 王海英,王仕昌,趙靜,等.結核感染T淋巴細胞斑點試驗技術在學校結核密切接觸者中篩查潛伏結核感染的應用[J].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9,32( 9) : 1030-1033
[19]張建武,魏存樂,吉煥英,等.結核PCR定量測定在結核病診斷中的應用[J]. 北方藥學,2013,10(10):3.
[20]卞永娟.PCR技術在結核病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社區醫師,2015(24):117-117.
[21]梁斌.實時熒光PCR方法與痰涂片法檢測結核桿菌的價值分析[J].中國療養醫學,2020,29(7):3.
[22]張少靜,翟振國,田清武,等.不同檢測手段對結核病診斷價值的比較[J].康復與療養雜志,1996(4):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