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丑
[摘? ?要]2020年的新冠疫情給人類的生命和財產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和損失,但客觀上也促進了信息化教育革新的進程,成為推動教師從技術應用向能力素質拓展的重要推手。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三中學始終高度重視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在長期的融合探索基礎上,系統地梳理了疫情背景下線上教學的思路和做法,不斷反思和修正提升師生信息素養的理念和路徑,從立德樹人、塑造生命的高度對教育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構想。
[關鍵詞]藝術高中;信息技術融合;教學策略;智慧課堂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長時間以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創客空間、自適應學習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新技術的興起對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雖然新冠肺炎疫情阻礙了師生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但其客觀上也加快了信息化教育革新的進程,成為全面提升師生信息素養,推動教師從技術應用向能力素質拓展的重要契機。
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三中學作為多樣化發展的典型學校,高度重視對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這一問題的探究。一方面,雖然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有現場感和溝通交流的優勢,但從某種程度看,也制約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而隨著5G時代的到來,在線教育伴隨著VR和AR技術的成熟,其虛擬性和開放性將極大扭轉時空限制,有效喚醒、催生學生從被動到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另一方面,受到學校發展以及生源問題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如何走出發展瓶頸期,穩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成為擺在學校面前的一道難題。此外,作為藝術高中,還存在著高三學生外出專業集訓期間無法兼顧文化課學習的問題。因此,學校長期以來,敦促和引導教師們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完善自身知識體系,合理運用教育領域不斷產生與發展的新興信息技術來提高教學效率的思路拓展和實踐研究,逐漸達成了摒棄原來粗放式、外促型的發展思維,苦練內功,以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為突破口,從而在育人理念、教學方式、課堂效率等方面尋求突破的共識。
一、實現動態調整,依次實施“三步走”戰略,形成制度保障
接到延期開學通知后,學校遵循思路清晰、便于操作的原則,綜合考慮組織、實施、管理各個環節,認真貫徹落實省教育廳、市教育局“停課不停學”的具體要求,進一步規范教師線上教育教學活動,持續提高線上課堂質量,并制定了“三步走”戰略。
一是制定了《秦皇島市第三中學防疫期間線上教育教學工作安排》。指導各年級提前組建班級學習群,讓家長與學生了解學校安排,明晰時間節點與學習內容;提前培訓科任教師熟練掌握文字、語音、圖片、短視頻、微課、PPT的上傳方法,體驗并熟悉全流程線上教學方式;要求備課組提前兩天完成備課,并做好備課記錄。
二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全面統籌資源,開展在線集體備課、研課、課題研究等教研活動,有效開展在線教學、輔導答疑等教學活動。采取“以年級組為主體、以班級為單位”的教學組織形式,提出了以藝術生學情背景為前提,特別強調以班會和心理課為主要形式的新冠肺炎防控宣傳和學生心理疏導活動。要求各年級組研究在線教學的特點、規律,根據學校總體部署精神及年級實際制定“年級備課組教學計劃”,編制在線教學課程表。一方面,由科研室牽頭各教研組,積極指導教師整合線上教學資源,研討制定詳細教學計劃,參與確定各年級各學科的教學內容和進度。各年級組織備課組集體備課,完成“在線授課流程”,并由備課組將研討后的“周授課安排”、教學內容電子文本、視頻等在線教學資源項目表提交年級組存檔。另一方面,備課組組織任課教師通過網絡平臺或班級QQ平臺在線教學,把學習資源、學習任務推送給學生,及時進行答疑指導、作業批閱、跟蹤反饋,并布置預習任務。
三是正式復學后,對在線學習的課程進行系統梳理和復習,有效彌補在線學習可能存在的不足。
在廣大師生熟悉了線上學習流程、思路后,學校跟進制定了要點明晰、權責明確的《秦皇島市第三中學教師線上授課行為規范》。以“認真落實課改精神。積極探索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的線上授課形式和方法,課堂內容要體現學科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核心素養等主干內容”為核心,提出要“貼近線上教學實際。認真備課,用問題帶動學生深度思考,增大思維容量,及時推送學習資源、學習任務,積極做好網絡作業批改、答疑輔導、階段測試等工作”,同時“保持良性家校溝通。強化家校合作共育,注意防范線上教學事故,營造良好育人環境”等。通過“三步走”戰略的順利實施,學校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高效地開展。
二、在實踐中提升,初步形成課堂教學策略,完成成果固化
為期四個月的線上教學,各教研組、備課組殫精竭慮,謀劃、實施、調研、反饋、總結,克服困難,捕捉亮點,聚焦于在線上授課基礎上對學科本質屬性的融合。“以提高線上授課效率為前提,以學生會學、樂學為落腳點”,大膽探索出了符合藝術高中特色的、彰顯本校及學生實際的課堂教學策略。
不同學科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語文學科“以傳統文化為根,凸顯時代感”的教學策略;數學學科不同課型“四步走”策略,即新授課“情境導入—知識探究—鞏固練習—總結提升”,習題課“知識回顧—變式訓練—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復習課“知識回顧—整合訓練—鞏固練習—知識提升”;英語學科閱讀新授課體現聽、說、讀、寫綜合能力,語法、詞匯課體現主題綜合能力的“英語綜合能力提升策略”;政治學科體現“問題引領式教學策略”;歷史學科體現“故事敘事式教學策略”;生物學科“力求體現生活化,以問題串的方式打造生物課堂”的教學策略。
三、整合抗疫資源,打造生動的在線生命教育,踐行立德樹人
在做好積極防控抗疫工作的同時,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深厚的教育情懷關注到,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冠疫情的高度重視,親自指揮、部署,多次做出的重要指示、批示,在凝聚人心、科學抗疫方面成效顯著;同時,全國各地在疫情防控中涌現出的大量可歌可泣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對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政治覺悟的培養,都有著難以估量的潛在作用。
因此,學校面向全體線上授課教師發布了《秦皇島市第三中學關于“積極整合疫情防控教育資源,不斷提升課程思政水平”的通知》,推動廣大教師積極挖掘疫情中的教育因子,引導啟發學生置身現實,將線上授課內容與思政教育相融合,體味國難興邦,充分認識黨有決心、有能力帶領全體人民打贏這場抗擊疫情的戰爭,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科學教育各環節。實施“五個一工程”,如完成一篇體現“三進思想”“課程思政”理念的教學設計;錄一節體現三進思想、課程思政理念的微課等。在《通知》精神的感召下,師生用語言的藝術、深情的表達,助力戰“疫”。
四、精心設計流程,打磨高效的互聯智慧課堂,聚焦校情學情
1.綜合信息技術手段,滿足“學生的良好體驗”
線上課堂大大弱化了師生天然的從屬關系,為了確保學生注意力的持久性,破解遠程教學的“情感交流障礙”,教師們普遍摒棄或消減了簡單音頻播放、幻燈片放映等陳舊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大量依托釘釘、QQ課堂、Zoom平臺+微信群+金山文檔+問卷星”等綜合信息技術手段,以“學生的良好體驗”為訴求,打造具有學科特色、個人魅力的互聯智慧課堂。教師全程指導點撥助學,在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將創設情境、問題引領、探究導學貫穿始終,讓線上課堂真實地屬于學生。
例如,在使用騰訊課堂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教師的提問,在討論區以文字形式迅速回答,討論熱烈。與學生進行語音連麥發言,以訓練聽說能力,效果清晰。同時通過多人連麥上臺發言,解決了在線課堂不能多人語音互動的問題。此外,借助騰訊課堂的視頻播放和屏幕分享功能,大大提升了教學效果。
2.創造性地開展學情反饋和教學評價
教師要根據網上教學和學科特點,充分應用網絡學習平臺的各種功能和小程序,本著簡單、高效、易操作的原則,創造性地布置了多類型課后任務。對于客觀性作業,可采用諸如“家校本”等平臺自動批閱方式實現學生的自我評價,也可由學生自主評批、統一講解。對于主觀性作業,如思維導圖、課堂筆記等,可讓學生拍照上傳、教師批閱或以師生線上交流討論、互評互學等方式展開,發揮學生集體教育功能,促進學生互助互學并提高學習積極性。
3.培養學生良好的線上學習習慣
由于學生需要兼顧專業課和文化課,同時自身學習習慣、學習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班主任在每周一的第七節課都要通過視頻班會,有主題、有側重地做好思想工作,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如要求學生制定學習計劃,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明確上課的紀律要求,制定嚴格考勤制度和作息制度,及時反饋學生上課狀態,列入課堂考核。避免學生上網課一心兩用,建立學生課堂激勵制度,安排時間做眼保健操和居家體育鍛煉,緩解單一線上學習單調性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適應信息技術所帶來的教育變革的同時,從教者也要警惕“信息技術異化”的風險。在教育越來越依賴信息技術所形成的教育工具和手段時,特別是線上教育中的教、學、評、測、管等各個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將被格式化,教育所獨有的人際性與社會性、道德性與倫理性將面臨著被弱化、簡化的風險。因此,無論是管理者還是從教者,都需要從立德樹人、塑造生命的高度,不斷反思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和路徑,避免方式方法的形式化、重復化、簡單化,學生的心智與思維的線性化和機械化,踐行以道馭術。
(責任編輯?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