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觀
摘 要: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關注點著重放于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掌握。而重難點是否突破,常常是作為一節課好壞的評價標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中,更加看中的是學科的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的集中體現,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價值觀念、必備品格與德育息息相關,德育對學生的影響不言而喻。教師要善于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效率。
關鍵詞:德育 導入 互動 任務 欣賞 課后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作為教育者在新時代背景下要意識到教育的變革,教育不單是知識的傳授而更應該看中的學生的全面發展。德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靈魂,如何做好德育是教師應該終身研究的命題。教育家蔡元培說過:“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德育對學生的影響是長遠的,深刻的。教師如果能在課中巧妙、潛移默化的傳遞一種信仰,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必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1 導入環節現德育
導入是課程的開始,一個好的開頭能夠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情趣,可以幫助教師迅速梳理好本節課的內容,形成一條主線。教師可以利用導入環節巧妙的進行德育滲透。借助情景的創設,通過一個視頻、文字、圖片來傳遞一種教育,它可以是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教育、人生觀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學風教育、審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四年級下冊《修補圖像煥新顏》,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利用光影魔術手對相片進行旋轉、“扶正”、裁剪操作。我圍繞知識點創設端午佳節的情景,課前播放端午節由來與習俗視頻,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魅力。出示端午佳節的照片,組織學生發現問題。課中通過小組討論、上機實踐,突破課堂重難點。本節課我圍繞著端午節主題,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沖擊,滲透德育。
2 互動細節藏德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保證學生學習的進行,互動環節少不了。一個高效有意義的互動才是良性的,師生的互動是多樣化的,多層次的。教師要善于利用互動環節來進行知識的傳授,當然德育的滲透也可以在此進行。那互動環節中的德育該如何實現呢?
例如:三年級上冊《計算機部件我愛護》,作為學生正式接觸計算機的第一課,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認識到計算機各個部件,教材將人的身體與硬件相聯系。在認識輸入、輸出設備時,我在課中邀請同學們來當“教具”,蒙住學生的眼睛塞住學生的耳朵,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當無法獲取外界信息時,人的內心是無比的焦慮。從這樣一個互動過程,提醒學生要愛護身體,保持健康的體魄。緊接著我提問:“你們認識輪椅上的巨人霍金嗎?他全身癱瘓,不能發聲。卻成就了一番偉業。他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呢”?通過提問,感受科技的進步對生活工作產生的影響,讓學生樹立健康的價值觀。
3 任務設置透德育
任務設置經常出現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教師通過布置任務,完成任務來達到掌握知識目標的目的。任務的設置往往是與知識內容相掛鉤的,但是是呈現多樣化的。我們可以利用任務的設置來進行德育的滲透,這是一種兩贏的辦法。即可以掌握知識又可以熏陶學生的情感。這就要求教師要領會教材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和素質教育的目的前提下,對教學的體系和基本內容熟練掌握之后,合理的設計課堂任務融合德育從而對課堂的內容進行提升。
例如:三年級上冊《鼠標操作有方法》,本節課學生在認識鼠標后,進行鼠標的基本操作方法的學習。我出示任務:垃圾分類小能手,我在桌面新建多個文件夾更改圖標的樣式,創設一個垃圾分類的小游戲,邀請學生小組合作拖動垃圾進行分類,雙擊打開垃圾桶查看分類結果。學生在有趣的任務中掌握了鼠標基本操作方法,并懂得了垃圾分類的知識,喚醒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4 作品欣賞見德育
信息技術課堂五彩繽紛,在課前、課中、課后隨時都存在著作品。作品代表著階段性的收獲,起著示范引導的作用。自然賞析成了不可缺少的課堂環節,作品呈現在師生的面前,如何去欣賞它?里面藏著大秘密。一般情況下,我們習慣于籠統的去說好與壞,其實這都是片面的。我們應該去發現作品背后的秘密,引導學生從內容走到內涵,提升欣賞的層次。
5 課后延伸拓德育
40分鐘的結束并不代表著課堂的結束,它是終點也是起點。學科知識本身就是具有連續性的特點,環環相扣。本節課與下節課之間的知識往往是有聯系的。教師可以利用課后時間對本節課的知識內容進行情感的升華,它不一定是上機實踐操作、寫紙質作業。它也可以是融入生活當中的衣食住行,所以在進行課后延伸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去貼近生活,感受德育無處不在的魅力。
例如:四年級上冊《網絡信息辯真偽》,本節課學生了解辨別網絡信息真偽的途徑,學會如何辨別信息的真偽。為了讓學生真正的掌握辨別信息真偽的手段,我布置課后作品,讓學生當生活的有心人,去關注身邊各式各樣的信息。
赫爾巴特說:“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闭嬲慕逃龖撌亲杂桑竦淖杂?。課堂中德育的滲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慢慢的滲入骨子里的才能堅定不移。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師要有極大的耐心和觀察力,不斷提升自身的素養,為教育而終身奮斗。
參考文獻:
[1] 楊勇,張詩亞.小學德育課程的校本建設[J].課程.教材.教法.
[2] 陳永德.信息技術環境下中職德育模式創新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08).
[3] 胡光榮.創新德育教育模式,發展信息技術教育[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19).
[4] 郭謙.信息技術背景下美術教育與德育滲透探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09).
廈門市同安陽翟小學 (福建省廈門市 3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