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麗
【摘要】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只有積極探索寫作策略,觸動學生心中的那根弦,讓學生多去閱讀、思考、體驗和表達,學生才會創作出一篇篇精彩的習作。
【關鍵詞】鼓勵讀書;感悟名篇;課內外閱讀;創設情境;先說后寫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可謂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普遍的現象是學生毫無寫作熱情可言,每次的作文總是絞盡腦汁拼湊而成的,結果自然是內容題材陳舊,千篇一律,質量不高。如何撥動學生心中的那根弦,讓學生有寫作的沖動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筆者淺略談一點習作教學策略。
一、鼓勵學生樹立熱愛讀書的思想
面對學生畏懼讀書學語文的現狀,教師應該對學生灌輸“讀書好”的思想,讓學生從小樹立熱愛讀書的思想。平時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教學內容,多和學生交流分享讀書心得。如,學習部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憶讀書》時,筆者會注意引導學生通過了解冰心的讀書經歷,重點去理解“讀書好,讀好書,多讀書”,讓學生反復讀這九個字繼而領會到讀書有諸多好處,自己也要選擇性地多去閱讀一些好書,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寫作水平。在《我的“長生果”》一課中,莎士比亞的那句“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讓學生頓悟書籍的作用。特別是筆者講到作者兩次寫的作文被教師又圈又點時,學生個個發出驚訝的感嘆。筆者也趁機教育學生這就是作者平時讀書多帶來的積極影響,鼓勵他們要從小開始樹立熱愛讀書的思想,廣泛閱讀,讓自己也有機會破繭成蝶,在語文學科上能取得長足的進步。
二、讓學生感悟典型篇目的魅力
現行的部編版語文教材雖然是新教材,但是仍保留了不少典型的篇目。如,五年級上冊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就屬于這種典型篇目,這篇文章寫了慈祥的母親和嚴格的父親對作者小時候的一篇作品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讓作者頓悟到父母對自己不同形式的關愛。文章語言樸實,感情真摯,也沒有太深奧的道理。學生看了后會很容易引起共鳴,繼而回憶起自己和父母長輩相處的一些日常情景。這樣的學習給學生的感覺,就相當于和課文的作者蹲下身來和他們有了親密接觸,拉近寫作和生活的距離。學生寫作的畏懼心理就會自然地減輕甚至消失了,以至認為類似的經歷自己也有過,也就有了寫作的沖動。
三、讓學生積極進行課內外閱讀,豐富學生課堂內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需要,積極利用課文后面的閱讀鏈接,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從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比較、分辨出文章的優劣,也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相應的文章進行閱讀。這樣的一些做法對學生來說比較直觀,也更具人文關懷,比教師單純地傳授寫作技能要好得多。課文鏈接的文章內容,或者寫法和課文有差異,或者是作為課文內容的延伸與拓展,應該說能豐富學生的課堂內涵,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能細細地體味文章的技法或內容,自然而然就會去加以模仿乃至創新。
教師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給學生推薦同一作者的其它篇目或者其它類型作品。如,教學了《少年閏土》后,我們可以推薦學生去閱讀魯迅的其它作品,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還可以推薦學生訂購《廣東第二課堂》《興趣語文》《河源教育周刊》等報刊,讓學生慢慢地養成愛看書的習慣,然后他們自己寫的文章也會更加貼近生活,再鼓勵學生去報紙刊物上發表出來。這樣既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激發了他們的寫作熱情。
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創作靈感
寫作需要素材的積累,也需要靈感。作為教師要利用一切機會給學生的寫作提供素材和靈感,畢竟學生的生活是比較單調,閱歷也比較少。因此,創設情境或者可以讓學生更有話可說。如,在一個夏日的下午的第二節課,筆者正在給學生上課。突然一聲響雷像是劃破了太空,緊接著大雨傾盆而下,課堂已經無法平靜下來了,學生們開始躁動起來。筆者索性停下來不講了,走到學生的中間去聽聽他們的談話。有人說:“這雨下得好像天都破洞了一樣。”又有人說:“哎呀,我媽中午還說這太陽夠猛,把衣服掛出曬曬呢!”那邊有學生小聲地說:“太好了!我爺爺終于幾天可以不用老惦著澆花了。”……反正教室里的學生們是各有各的感慨。筆者于是決定把這節課剩下的時間給學生即興寫作,就以“今天下午這場不期而遇的大雨”為話題寫一個片段記錄當下自己的心情想法。這樣的寫作,毫不違和突兀,學生很輕松地就完成了這次的片段寫作練習,而且寫出來的東西也親切自然。
五、讓學生先說后寫,提高學生整體寫作水平
因為平時練筆較少,課堂上要求學生寫不少于400字的作文,學生總是苦不堪言,匆忙成篇的作文也往往構思平淡缺乏新意。針對這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教師在作文教學時就要重點突出謀篇布局構思,夯實學生寫作基礎。筆者認為,寫作教學時讓學生們先說后寫就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比如,在教學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寫作“我的奇思妙想”時,可以先問學生:“你想發明什么?”接著讓學生說說這種發明的樣子大概是怎么樣的,再說說自己想讓它有什么特別的功能。按照這樣的問題一一回答完時,學生們已經基本把這種發明說清楚了。這時,再提醒他們訴諸筆端寫在作文本上時別忘了表達一下自己未來要實現這個發明的愿望?;乜凑麄€教學過程,學生們不知不覺就說出了這次習作的基本構思。這樣既體現了語文教學中說寫結合的原則,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創作的輕松。
寫作是一項極其個性化的工作,任何固定的模式都可能會不小心地關閉了學生創作靈感的閘門。作為教師,要多探索寫作策略,我們只有觸動了學生心中的那根弦,讓他們多去閱讀、思考、體驗和表達,他們才會創作出一篇篇精彩的習作。
參考文獻:
[1]朱以其.撥動學生心中的那根弦[J].小學語文教學通訊,2005.
[2]聞麗香.讓學生愛上寫作[J].父母課堂,2013(6):22-23.
[3]鄒文生.不要讓作文成為負擔[J].師道,2017(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