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松
摘要:山東和遼東半島均處在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在我國大力實行改革開放之后,隨著市場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兩個半島之間的交流開始變得更加頻繁,客、貨運輸量的規模不斷擴大,文章主要根據山東——遼東兩半島間客貨滾裝運輸才能在的實際問題,結合的日本滾裝運輸的實際情況,綜合的分析了當下山東——遼東兩半島間客貨滾裝運輸的問題,并且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優化解決措施,希望能推動我國山東——遼東兩半島間客貨滾裝運輸的發展和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參考資料。
關鍵詞:山東——遼東兩半島;客貨滾裝運輸;對策研究;問題分析
一、山東半島、遼東半島開發滾裝運輸的地域優勢
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位于我國東北、華東、華北這三個經濟發達地區,中間隔著渤海海峽,是北方省市進入太平洋的咽喉要道,所以無論是在區位還是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絕對優勢。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地區形成的C型海岸以及當地經濟的繁榮發展,為滾裝運輸的發展奠定了穩固基礎,二者之間的滾裝航線也因此獲得黃金水道的美譽。結合地理優勢及運輸條件來看,發展滾裝運輸的優勢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
(一)擁有密集交錯的鐵路干線
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的所處地區均具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山東省境內建有鐵路干線共十五條,比如,淄東鐵路、蘭煙鐵路和津浦鐵路等,其中,津浦鐵路自北向南貫穿全境,是境內外經濟腹地和沿海各港相互聯系的交通要道。遼東境內的鐵路干線共計11條,比如沈丹鐵路、沈吉鐵路和沈山鐵路等,1030余條專用線路成為東北三省與內蒙古地區相互聯系的重要渠道,這些都是兩個半島地區開發滾裝運輸所具備的天然優勢。
(二)擁有發達的公路交通網絡
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的公路發展速度極為迅猛,1998年山東省公路網密度就已經達到0.38km/km2,同時在短時間內建出了數條高等級公路,目前正在投入使用的高等級公路有煙威公路、燕青公路和濟青公路等。遼寧省高等級公路里程在通車總里程中占有40%以上的比例,兩個半島都具有發達的公路交通網絡,是發展滾裝運輸行業的先決條件。
(三)擁有可觀的人流量和物流量
山東半島—遼東半島的經濟發展程度在國內可謂是屈指可數,外加上當地的人口基礎較大且血緣關系十分特殊,這都是東北和華東經濟區域擁有巨大人流、物流量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近幾年,兩半島運輸量的年增長幅度都保持在20%以上,為滾裝運輸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支撐。
(四)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
山東半島—遼東半島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如果兩半島的滾裝運輸得以穩定發展下去,那么,我國長島、蓬萊、大連等多個熱門旅游景區之間的互聯就會更有把握。與此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及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居民對旅游出行方式的認知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都是發展當地滾裝運輸業的動力來源。
二、 現行系統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地理位置的角度來分析,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僅有一海相隔,其中分布著大量的港口及相對完善的設施設備,再加上錯綜復雜的航線分布,僅用了十余年時間,兩半島間的貨物滾裝運輸就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果,目前共計有36艘船舶用于客貨運輸,30艘為客貨滾裝船,其余均為普通客船,比如高速客船。以下是現行系統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船齡問題
就當前兩半島間正投入使用的客貨滾裝運輸船舶的船齡來看,建成時間是在1955~1995年范圍內,大多數是20世紀70~80年代使用的老船,其中有1艘的船齡不超過10年;8艘在10~20年內;16艘在20~30年內;剩余5艘都已超過了30年,所占比例依次為3.3%、26.67%、53.33%、16.67%。從以上資料中不難發現的是,我國海船的船齡20~30年居多,而日本正投入使用的客貨滾裝船有近90%以上的船齡都沒有超出十年,首先是兩國國情存在較大差異,想要做到完全相近顯然是不現實的,但我國交通部新出臺的財務制度已單獨強調到,鋼質海船的折舊年限是在8~18年范圍內,說明當前國內正使用的大多數海船都已經到了更新換代的時候,船舶老齡化現象特別嚴重,這對今后我國滾裝運輸業的發展壯大是極為不利的。
(二)載客、車的性能問題
從載客性能的角度來看,目前客滾船中客位數有小到80人的,也有大到可容納1160人的,平均載客量在560~570人左右,其中有1艘的載客量不超出100人;5艘可載100~300人;15艘可載300~600人;剩余4艘的載客量不低于1000人,所占比例依次為3.3%、16.67%、50.00%、13.33%。從載車性能的角度來看,目前客滾船中車位數有小到19輛的,也有大到可容納130輛車的,平均車位數在50~60輛左右,其中有2兩艘車位數不超過29輛;18艘在20~60輛以內;8艘在60~100輛以內;剩余2輛的車位數不低于100輛,所占比例依次為6.67%、60.00%、26.67%、6.67%。
車位數和客位數的比值在0.036~0.6這一范圍內,平均值等于0.125,在0.06~0.16以內的占大多數,僅有兩艘超出了0.2,所占比例為6.67%。
日本的客、貨滾裝船的車位數和客位數的比值通常不會低于0.3,比值為0.6的更不在少數。盡管兩國的基本國情存在顯著差異,但相比之下,我國客貨滾裝船的車載性能仍舊是遠遠落后于絕大多數的國際發達國家。不僅如此,由于我國的客、貨滾裝船在載客與載車的比例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從而也就導致了載客和載車性能相差甚遠。
(三)航速方面
對于山東——遼東兩半島航線的船舶行數一般位于11~19千米每小時之間,在1995年建設的錘到號的航速可以達到19千米每小時,在20世紀60~70年代建設的船舶的航速較為緩慢,其中航速在15千米每小時的占比達到了70%,對于日本的滾船的行數最低航行速度都達到了22千米每小時,最高的航叔更是接近30千米每小時,因為航速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服務質量和水平我國不足于日本地區,因此我國需要逐漸地淘汰航行速度較慢,使用年限較長的船舶,在構建新型船舶的時候需要考慮實際航速的性能。
(四)運力和運量發展不平穩
目前,我國滾裝船舶的客位數量以30%的速度發展,滾裝船舶的車位數量增長速度達到了驚人的45%,并且很多企業還加大對于船舶的投資速度,現目前山東——遼東兩半島之間的運輸市場不斷擴大,運量規模不斷拓展,這就導致了從宏觀角度分析運力過大,導致出現了不良競爭的發展。
(五)船舶老舊,安全不夠穩定
山東——遼東兩半島間進行貨運的船舶大部分是國外淘汰的二手貨船,船舶達到了20年以上,大部分的船舶設備較為老舊,不夠環保,并且非常復雜繁多,這就給后續的維修和保養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導致事故比例不斷增加,效率降低,船舶的實際安全性能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
(六)政策過多,政策條例不一
目前我國實施的管理條例當中船舶檢測、港灣檢測等部分都設定了兩個完全不同的執法機構,分別是中央和地方兩個機構,各地方在實際的執法標準存在一定的問題,現階段山東——遼東兩半島間滾裝運輸市場對于船舶的審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出現了權力的分割,地方保護較為嚴重,阻礙了市場的正常發展。
(七)管理不足,調控出現問題
山東——遼東兩半島間隨著滾裝運輸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完善,市場的實際管理業務不斷增加,對于市場的管理要求不斷增加,多個地方的管理部門作為水運市場管理的要求不斷提高,各級別的航運管理部門作為實際的市場管理的主要部分,無論是在管理方式還是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和市場的實際發展速度存在一定的問題。
三、對策和建議
(一)優化船舶質量
船舶的老齡化是目前困擾山東——遼東兩半島航線運輸最大的因素,目前對于山東——遼東兩半島間運輸的船舶大部分是二手貨輪,老化現象較為嚴重,安全性和穩定性得不到保障,雖然在短時間里面不能做到全面的更換,但是相關部門可以在宏觀角度進行調控,給予一定的政策引進年齡較小或者新船作為運輸的主要運力。
(二)提高船舶的航速
船舶的航速決定了影響船舶運輸效率最主要的因素,目前我國山東——遼東兩半島間船舶的航速大部分是在15千米每小時以下,這和發達國家的船舶航速存在較大的差異,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雖然不能再短時間里面提高我國的船舶航速,但是在船舶的更新過程當中盡可能的引入船舶速度較快的船舶。
(三)提高船舶的實載率
對于船舶的運輸效率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船舶的實際載貨率,這樣才可以盡可能的提高的運輸產業的實際經濟效益,強化船舶的寫作和運輸,加強售票網絡體系的建設亂丟,全面提高船舶實際的服務質量,讓山東——遼東兩半島間船舶運輸效率提升。
(四)整合相應的政策
針對目前船舶政策和相應的法律法規存在的問題,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法律法規和滾裝運輸管理方案,打破船舶的運輸政策,防止出現國家和地方政策的脫軌,打破地區的差異,形成跨地區統一運輸市場,明確實際的職業才能,制定相應的收費標準,保護滾裝運輸的實際需求,保證滾裝運輸的發展。
四、結語
客滾運輸誕生于20世紀20~30年代,并于20世紀60年代迅速發展起來,作為一種結合了滾裝和客運運輸方式的新興產物,它在簡化傳統運輸方式的操作過程中,同時為旅客和貨主的經濟效益提供了充分保障,在海峽運輸中具有無可取代的先天優勢。
山東和遼東半島均處在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在我國大力實行改革開放之后,隨著市場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兩個半島之間的交流開始變得更加頻繁,客、貨運輸量的規模不斷擴大,對兩半島間客、貨滾裝運輸業的迅速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兩半島間的客貨滾裝運輸為旅客乘船帶來許多便利,同時車輛跨海運輸也從不可能變成了現實。貨暢其流、人便于行不再是夢,兩半島間疏密相間、互相補充的客、車運輸線路,共同構建起了東北與山東地區間相互聯系的密集交通網。然而,隨著客滾運輸的持續發展,客、貨滾裝船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多,客、貨滾裝運輸市場的競爭日益加劇,各方面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本文在分析現行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一基礎上,結合日本滾裝運輸的發展程度對兩半島間客、車運量作出客觀預測,希望對本系統未來發展提供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朝陽.淺析達到報廢船齡船舶登記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4(05):14.
[2]安.船齡與海難關系的分析研究[J].世界海運,1994(01):23.
[3]束開寶.加速我國船隊更新與實現現代化之對策芻議[J].水運管理,1996(07):10-12.
[4]國際油輪協會調查報告顯示:75%運原油船只船齡均超逾19年[J].航海科技動態,1994(12):25.
[5]宙.船舶缺陷隨船齡增長[J].航??萍紕討B,1994(08):17.
(作者單位:山東港口威海港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