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翻轉課堂被廣泛地關注。翻轉課堂旨在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以學生為中心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翻轉課堂能夠縮小思想與行動之間的差距,通過反復內化和外化來設計學習流程,是實現和深化主動學習的有效教學活動。文章以深度學習為理論基礎,分析大學英語翻轉課堂設計,從而更好地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大學英語;深度教學;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56(2021)01-0029-03
2020年,我國教育部修訂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指出,大學英語課堂除了在高中課程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外,最主要的任務是進行跨文化教育和培養學生語言實際交際交流能力,以適應社會、國家、學校和個人的共同發展[1]。 由此可以看出,大學英語應該注重學生個性化培養和知識運用能力,注重學生的知識內化,促進知識的深度加工。然而,現實中的大學英語課堂與教學目標還存在差距,主要表現為學生主體意識不強、教學和學習的深度不足。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互聯網與教育教學進行了融合,翻轉課堂孕育而生,教師與學生角色由傳統主客體模式變成了學習者為中心的模式。深度學習就是為了實現知識的深層加工,促進知識有效遷移,完善個人發展而提出的學習方式。
一、翻轉課堂的內涵及特征
(一)翻轉課堂的內涵
2000年,學者Lage與Platt在《經濟學教育雜志》上發表的文章中第一次將翻轉課堂作為一個獨立的概念提出來[1]。翻轉課堂也稱顛倒課堂或者反轉課堂,是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的一種結合體,這種結合旨在讓學生在正式進入課堂前進行預備學習,在課上讓學生進行交流、合作、探討、練習,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更加充分。我國學者鐘曉流、宋述強等經過對翻轉課堂產生的背景進行分析研究,給出了翻轉課堂的定義。他們認為,翻轉課堂就是借助互聯網資源,任課教師在上課前將提前準備好的學習資源發放給學生,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中,師生一起提出問題,通過探究合作等方式解決問題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2]。
(二)翻轉課堂的特征
通過對翻轉課堂定義的分析,可以將其特征進行如下劃分。一是翻轉學習過程,實現學生個性學習定制。翻轉課堂知識的傳授與傳統課堂相比,最大不同在于課后設置,教師提供資源以便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前感知困惑開展學習。由于線上學習具有方便觀看、隨時回放的特點,學生可以依據自身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特點,選擇自己適合的時間、方式進行知識的輸入,增加學生獨立思考時間,無形中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發展及創新思維發展,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學習內容。二是翻轉課堂角色,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翻轉課堂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深刻轉變,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從知識的接受者變成了主動學習者、合作者。教師指導學生如何運用教學資源進行自主線上學習,返回課堂后指導學生解決自主學習中的疑惑,真正做到個性化指導。學生在翻轉課堂中,可以真正做到知識的自主構建,發揮主觀能動性。三是翻轉學習環境,幫助知識內化。翻轉課堂借助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教師將整合組織好的教學資源提前準備好,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在回到課堂前進行自主探究。學生可以在課堂外實現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根據自己對知識的理解選擇學習的進度,同時根據難易程度調節上課的順序,學習時間和空間上合理地轉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深度學習的內涵及特征
(一)深度學習的內涵
深度學習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美國學者費倫斯·馬頓(Ference Marton)和他的團隊對學習過程進行了實驗研究。隨著互聯網時代到來,微課和慕課(MOOC)給學習者帶來了新的學習體驗,從而使深度學習研究逐步發展起來。我國何玲、黎加厚兩位學者闡述了深度學習的內涵,指出深度學習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者能夠批判性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思想,將眾多的思想進行聯系,并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從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2]。
(二)深度學習的特征
深度學習本質是學習者積極主動建構新知識的過程,學習者通過對新知識思考和分析,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相整合,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從而形成對學習資料的重新理解。深度學習發生時,大腦較為活躍,不會像淺層學習那樣只是基于知識表面的記憶,因此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會被理解、保持、應用得更好、更持久。由此可知,深度學習的基本特征是批判性思維,信息整合,知識建構,遷移運用,問題解決。這五個特征相互連接,共同作用于深度學習的實現。
三、基于深度學習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設計
(一)制定合理教學目標,適應學生個性化發展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提出了大學英語課程三級目標體系,即基本要求、提高目標、發展目標,針對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目標期望。因此,大學英語教師面對的人群都是來自不同地區,擁有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翻轉課堂的實施正好為實現這種三級不同目標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教師在上課前,應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分析,可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專業特長等謀求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一般來說,藝術類和專科學生英語入學水平較低,針對這樣的班級,教師的教學目標設置較低,只要求學生達到最低要求,因此在翻轉課堂設計中,教師提前準備的材料更多的應該是幫助學生達到最基本的識讀要求;而對于國際貿易和對外漢語等專業的學生,其入學英語水平較高,此時,教師在設定教學內容時,則要跳出最基礎的識讀層次,可以補充相關的文化、專業術語類的拓展,以適應學生更高水平的要求。因此,翻轉課堂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二)充分利用教學內容,構建豐富的學習任務
教學內容是學習的核心,而大學英語現行教材主要是以單元為主,同一單元內的文章都以同一主題形式呈現,具有關聯性,而單元與單元之間的聯系并不是很緊密。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要對課本單元內容進行二次研發。教師在了解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及專業特長等相關情況下,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將沒有關聯的各個單元進行聯系。教師在授課前,可以通過單元主題進行分析,比如將涉及到大學生活的單元聯系在一起,給學生發布一些國內外大學生活的相關資料,鼓勵學生挖掘更多的大學生活相關話題。這是因為從英語學科本身的性質來看,對于已經學習英語多年的大學生來說,其深度學習不再是僅僅強調英語詞匯、句型、翻譯等的理解,而更重要的是了解其可用情景及背后文化意義,這樣有利于學生以后將英語知識順利遷移。
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可以確保學習的深度,體現在翻轉課堂中就是教學視頻等課前教學資源的開發,教師不再局限于某一個單元的內容,他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發布不同的自主學習資源,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
(三)翻轉英語教學的過程,讓學習者成為教學中心
大學英語不同于專業課,學生的專業背景不同,學生的英語水平往往有很大的差異。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往往會對單詞學習、句子翻譯等內容進行具體而詳細的教學,大部分課堂都是普通講述式的,學生較難進行深度學習探索。翻轉課堂的實行將解決這一難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翻轉課堂中現代化教育手段,在上課前針對不同的專業學生發放不同的教學材料,同時也可以設置不同的測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中心。大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英語學科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的詞匯識記、句子簡單翻譯上,需要更加注重整個文章的背景文化以及學生英語學習的遷移上。翻轉課堂讓學習者成為教學中心,讓學生自主構建學習體系,進一步促進了知識的內化,這樣既符合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實際情況,激發了學生的個性化思維,促進學生的知識遷移,解決了大學英語教師和學生共同的難題。
(四)設立多樣化的學習模式,促進學生知識遷移
深度學習促進學生作為社會人的全面的發展,強調學生的社會參與。大學生作為一名成年學習者,具備將課本知識進行社會化情景遷移的能力十分重要。在翻轉課堂中,教師不再設置統一的學習任務,回收統一的紙質版作業,而是創設多元化的學習模式,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輔導,如口語好的學生可以提交口語作業,翻譯好的學生可以提交翻譯類型作業,擅長表演的學生甚至可以提交視頻錄制的表演類型作業等。讓學生可以帶著自己的興趣去學習,同時也能夠較好地將課本知識進行遷移,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這個大課堂。通過設立多樣化的教學任務以及不同類型的學習模式,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從而使大學英語課堂變成學生知識深度加工的場所,使學生運用英語的機會增加,促進學生英語知識的遷移與利用。
(五)實施全面多元的教學評價,引導學生深度反思
學生是否達到了深度學習的要求可以通過恰當的教學評價來衡量。翻轉課堂的評價主要有三部分內容,即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質量和整個課程知識遷移程度的評價。隨著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推進,線上教學平臺可以設置各式各樣評價方式,如自我評價、小組互評、第三方評價等。這種模式下,平臺數據能迅速統計出學生學習情況并及時反饋給學生,促進學生的深度反思,啟發學生進行多維度評價與反思,從而促進學生知識遷移的深入。
(六)有效開展師資培訓,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翻轉課堂的實施不僅對學生是一種挑戰,而且對于教師也是一種挑戰。教師不再扮演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在實施翻轉課堂的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引導者,需要宏觀地把控課堂,應對學生個性化的課程要求。這就要求教師進行現代信息技術的培訓,有效完成翻轉課堂中的遠程操作。同時,教師還需學習教育心理學知識,從而調節學生心理狀態,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學習方式的改變。所以,社會、政府、學校各級單位為教師提供必要的支撐培訓顯得尤為重要。
四、結語
通過深度學習理論的指導,翻轉課堂的實施將更為順暢,能夠有效地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同時也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翻轉課堂對調動學生上課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及促進學生進行知識有效遷移具有重要作用。當前,高校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因此,高校應以深度學習理論為指導,推動教學實踐的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向明友.順應新形勢,推動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建設——《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課程設置評注[J].外語界,2020(4):28-34.
[2]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3]何玲,黎加厚.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計算機教與學,2005(5):29-30.
[4]羅莎,胡世清.翻轉課堂環境評價框架與指標體系研究——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9(5):54-64.
[5]王崢.基于移動端的英語詞匯深度學習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8.
[6]朱光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大學英語學習效果的影響研究[D].大連:大連外國語大學,2019.
[7]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8]陳意.基于移動學習的深度學習研究[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24-26.
[作者簡介]余培,重慶師范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
[責任編輯 楊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