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暢
【摘? ? 要】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教育的改革,國家教育部門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讓學生學會基礎知識之外,還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格、道德素質,將課堂中學習到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提高自身的品格。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從道德與法治的實際教學內容出發,融入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當中,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 教學有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1.063
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加強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法治教育,培養學生形成法治意識,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這一任務的有效渠道,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工程。具體來說,當學生形成一定的法治意識后,他們就會更加明確學習的重要價值,從而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時刻規范個人行為舉止。可見,加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法治教育是極其重要且必要的。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現狀
在小學的課程教學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場所。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規范學生社會行為的活動性學科,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教學任務。但是目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學生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對課本的處理存在問題——教材與學生之間、學生與生活之間、課本與生活之間不能進行很好的聯系,也不能根據教學的任務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合理刪減或者增加,對于生活中的素材和教材中的內容也不能有效地整合在一起,生搬硬套課本內容的現象比較嚴重,使得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學習嚴重脫離了生活實際。此外,課堂教學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以說教為主。在學生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中,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知識學習與生活能力之間的關系,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課堂教學中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嚴重脫節,依舊采用單一說教為主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環境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就會顯得枯燥無味,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品格。
二、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展開實踐活動,加強法治教育的教學效果
為了更好地加強法治教育的教學效果,小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學習與運用法律的空間,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過程中樹立良好的法律理念,學會更多的法律知識。例如,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與一部分法治講座實踐活動,讓學生學習更多和自己相關的法律知識,或者是設定某一個法治教育主題,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在課后搜集有關資料、設計宣傳計劃、書寫演講稿等,接下來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向同學進行講述、分享,從而有效推動學生通過自身經歷與感受來學習更多的法律知識,對加強學生的法律素質有所幫助。
(二)加強師生互動,構建高效課堂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實施法治教育時,可以通過趣味性故事或者視頻片段等引申出后續教學的內容,以此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其中。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了解和內化知識,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在提升個人是非觀念的基礎上強化對課堂所學知識的記憶。例如,在教學“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這一課時,教師先讓學生試著說說自己了解的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并且讓學生談談自己現在的權利和未來的權利。這個時候,教師可以發現由于學生年齡較小,缺乏一定的法律常識,因此對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了解較少,甚至是陌生的。為了加強學生的了解和把握,教師借助現代化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了相關法律視頻,將原本抽象、繁雜的內容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基本權利和義務會以何種方式實現,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如何做。通過課堂上的交流、互動,逐步引導學生投入課堂上,讓學生在消化課堂所學內容的同時,明白、珍惜并實行自己的權利,真正感悟到公民權利的神圣不可侵犯。
(三)角色表演,創設體驗情境
小學生年齡小,很難理解高深的德育觀點,這時候,就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創設體驗情境,讓學生走近課本中的人物或情節。以角色扮演活動創設體驗情境,可以彌補小學生人生經驗的不足與道德認知的缺陷,對學生的德育認知有促進作用。角色扮演使學生在參與中產生學習的興趣,因此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會更有持久性,學習熱情也會更高漲。而將枯燥的知識轉化為角色扮演,更顯趣味性,抽象理論的知識也變得通俗易懂了,學生會從中獲得更真實的感受,提升道德認知也成為必然。例如,筆者在執教“愛心的傳遞者”一課時,通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來感受明明在一天中受到的幫助,讓學生把生活認知聯系到了課堂中,學生會覺得原來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真實的愛。
三、結語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把握好這一時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來組織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借此讓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并且持續加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在這個過程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通過新的角度來探索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教學對策,積極創新自身的教學形式,高度重視把法治教育和課程教學相結合,持續開發多種教育教學資源,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學習更多的法律知識,并且學會遵法、守法、用法,促使學生更好地發展,并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樓會利.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J].新課程(教研版),2017(12).
[2]閆美麗.核心素養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9(14).
[3]任海燕.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生活化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