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娟
【摘 ? ?要】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其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研究與創新一直是教師津津樂道的話題。對于有效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教師已經開展了廣泛的探討。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簡單介紹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教育 ?語文教學 ?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108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發揮著社會交際工具的作用,同時也代表著一種獨特的精神文化,因此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筆者將從小學語文教學的內涵出發,深入分析語文興趣教育的要點,并簡單敘述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一、探討小學語文教學內涵
(一)培養學生的基本語言技能
語文教學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門漢語的語言教學,與英語等其他語言學科具備相似的教學內涵。作為工具性科目,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技能。人類是一種社會性動物,一生都生活在各種人際交往和社會關系之中,因此對于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技巧和能力培養應格外予以關注。具體而言,語文教學的任務就是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在小學語文學習階段,教師應當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基本語言技能。
(二)樹立學生的人文思想
語文是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深入研究,深入挖掘母語表達背后暗含著的情感,以及中國社會中的各種文化脈絡和現實節拍。同時,對于學生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培養也有著重要作用。成功的教育永遠不僅僅局限在學生對于學科基礎知識的機械掌握層面,必須同時注重學生在人文精神和情感思想范疇內的健康成長與理性思考。從這一個角度來說,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內涵就包括了樹立學生的語文人文思想。誠然,在這個時期的小學生還不具備足夠豐富的知識儲備和認知能力來全面理解語文的本質,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學習氛圍的營造是十分必要的。
(三)開發學生的探究創新能力
語文教學的內容,上下可跨越數千年的時光,縱橫可囊括數萬里的疆域。從史前人類在非洲大陸上仰望星空的一個抬頭,到21世紀現代人在都市校園內喜怒哀樂的一瞬剪影,都可以作為語文開放性教學所涉及的內容。生活就是一切教學的素材,人文關懷就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由此可見,各個階段的語文教學都具有開放性、多樣性的特點。為了充分鼓勵學生去探索和深入如此廣泛和多樣化的語文內涵,教師應當做的就是開發學生探究和創新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研究性的學習。
二、語文興趣教育要點
(一)以教學內容為基本方針
興趣教育的教學理念早在20世紀的教育體系中就已經被提出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好評。但是在我國的教育工作中推廣的力度和收獲的反饋中,還未達到最理想的程度。興趣是一切知識學習的導師,也是教學效果的有效保障。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中,興趣元素所占據的關鍵地位尤為明顯。而語文興趣教育的要點之一就是以教學內容為教學的基本方針。究其本質而言,興趣教育必須從教學的內容出發,以各種手段豐富和拓展原本或簡略或枯燥的教學內容。
(二)以興趣內容為教學導向
考慮到小學生身心發育和理解認知能力的特點,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生注意力易分散、興趣愛好易轉移、自控能力較差等情況。這既是學生成長發展所具有的年齡特質,也是教學工作中無法回避的話題。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充分把握語文興趣教育開展的要點——以學生興趣內容為教學導向。教師在課堂上應當盡量避免枯燥、晦澀的課堂語言和內容解讀,把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對象引入教學中,通過對學生興趣點的掌控實現對教學導向的把握。
(三)以創造想象為拓展目標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下,語文教學不但要以學生主動活動為中心,而且要鼓勵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充分的創新精神。為了打破死記硬背和口口相傳的局限,需要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以創造想象為拓展目標來啟發學生的思維方式。
三、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一)引導學生分析概括教學內容
在堅持以教學內容為基本方針的條件下,教師為了實現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目的,需要科學地引導學生分析和概括教學內容。應當明確的一點是,課本教材的教學內容是根據語文教學大綱進行系統性、目的性、科學性地整理與篩選出來的,是教師教學工作開展的客觀標準和基本參考。教師不管是對課本所涉及內容的有效講授,還是對相關課外內容的合理拓展,都應該限定在教學大綱所囊括的范圍之內。在這樣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分析、概括教學內容就顯得十分必要,既能夠幫助學生消化課堂內容,又能夠促進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體系。
(二)合理多樣地引入開放性內容
教育終究是面向社會、面向生活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語文的學習無處不在。學生日常的各種活動,比如看電視、街頭的廣告標語、游戲開展等都是學習語文的良好機會。由此可見,語文興趣教育同時也具備充分開放性的特點,教師應當在課堂上合理地引入開放性內容。除了對于基本字詞的講授,還有歷史典故、文化常識、時代背景解讀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豐富語文教學的廣闊性,還可以盡可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三)放飛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理想狀態下的學習不僅是教師引領學生進行探究和摸索的過程,更是學生主動進行創造和創新的過程。小學時期的學生具有豐沛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為了培養他們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應當做的就是對這兩種寶貴能力進行盡可能的放飛。
綜上所述,語文與其他社會人文學科一樣,緊貼時代背景,同時把握歷史的脈搏和人們的思想意識緊密聯系,反映社會也反映現實,對社會中的各種人和事物進行有溫度、有力度、有深度的刻畫與思考。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其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一門學科,不但承擔著基礎工具學科的作用,更是參與構成基礎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在小學的教學階段,作為與語文學科剛開始打交道的時期,對于學生語文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為了實現夯實語文學習基礎的教學目標,開展語文興趣教育已是廣大教師的共識。
參考文獻
[1]扎西卓瑪.淺談西藏鄉村小學語文興趣教學-扎西卓瑪[J].成功:教育版,2012,000(006):89.
[2]王明華.建構感悟空間,培養學生想象力——小學語文想象力培養探究[J].學生之友,2013,000(005):57.3E8F2EEA-38EE-4E7D-9CEE-5A4D1C0E46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