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
【摘 ? ?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為21世紀教育中的一種有效手段,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關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恰當使用,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教學由靜態變成動態、由抽象變為具體,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而降低學生學習知識的難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124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痹谛W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已成為現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時代需要。信息技術的滲透,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育模式。這種學習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能自主地通過媒體資源進行觀察、討論、操作、質疑等探索活動,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寬松的學習環境,減輕了學生的畏懼心理,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促進了他們的主動學習。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真正落實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引導小學生積極探究學習的良好方法,是小學生學習的動力。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枯燥,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缺乏興趣,課堂上就會出現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征。而傳統的教學手段,難以激發學生的智慧和靈感,學生的數學創新素質能力難以得到提高。因此,教師要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直觀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繼而對其進行延拓,創新的過程。于是,教師如何設計數學問題,選擇數學問題就成為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F代信息技術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利用其資源容量大、趣味性強、效率高等優勢,能較好地彰顯圖、文、聲、像并茂的良好課堂教學特點。悠揚的樂曲,生動的畫面,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在最佳狀態下進行學習。從小學生觀察的角度講,多媒體具有極強的教學演示功能,能將傳統的“靜態演示”轉變為直觀形象的“動態演示”,使過去實物和圖片不易展示的教學內容得以充分展示出來,幫助學生有效感知,豐富表象,使抽象的知識更能讓學生理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獲取技能,突破課堂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是否能突破是一堂課能否成功的關鍵。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學,數學中的某些概念、理論既抽象又脫離實際,教師的講解只能使學生機械掌握,而簡單操作演示,又往往達不到效果,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化繁為簡,變模糊為清晰。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獲取技能和經驗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如教學“線段、射線、直線”一課,對于小學生來講無疑是很抽象的,一位教師卻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動畫、漸變和閃爍的技術分別顯示三種線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充分感知,在頭腦中建立它們的概念,這位老師先在屏幕上閃現一個亮點,然后從亮點一端射出一條水平線,學生馬上就悟出“射線”是怎樣形成的,接著通過這一端的伸縮讓學生認識到射線“一端可以無限延伸”的特點,然后在其下面又出現一個亮點,在它的兩段分別射出一條水平線,自由伸縮,以此讓學生理解直線的生成和“無限延長、不可度量、沒有端點”的特點。接下來屏幕上又出現兩個亮點,再由一條水平線把這兩個點連接起來,也讓學生感悟到線段“有兩個端點、不可伸縮、有長度、可測量”的特點。通過這樣的直觀演示,將看似靜止、孤立的三種線聯系起來,很好地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構造了一個知識的生成情境,使學生清晰地理解了概念。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獲取知識,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數學知識,還要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揭示數學知識的發現過程和思維過程,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猜想結論,發現定理和結論,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入現代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地展示新知識的發現、思維和形成的過程,優化教師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主動探索。如教學“圓的面積”一課時,我采用了實驗教學與電腦輔助教學的相結合的方法。先讓學生復習長方形面積公式,并結合軟件中的圖形與色彩的搭配,引導學生回憶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理思路,溫習了“形變而面不變”的原理。然后讓學生動手割剪圓形拼成長方形。最后利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演示:一個圖形用不同顏色二等分成兩個半圓,再把兩個半圓各分成八個相同小扇形,通過移動、翻滾、重組排成上下兩行,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接著,依次把圓進行16、32等分的同樣割拼,外加近似長方形虛線框的閃動顯示,學生很直觀地看清,分的份數越多,越接近長方形的道理,那么學生在觀察、比較、分析的基礎上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就易如反掌了。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公式推導過程,激活了學生的思路,減緩了學生思辨、推理的難度,也為學生實現由具體感知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架設了橋梁,使學生在腦中展開發散性思維,建立了空間觀念,提高了空間想象能力,掌握了知識,還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能力,培養了思維的邏輯性,促進思維品質的升華。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既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還可以增大課堂信息容量和教師控制教學信息的靈活性,豐富學習資源,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