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
摘要:現在全民都在提倡閱讀,得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小學階段的教學是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打基礎的非常關鍵的時期,語文課程又是整個小學階段當中的重點課程,因此語文教師就需要通過鼓勵學生去進行課內閱讀以及課外閱讀,來為學生進行知識面的拓展,開闊學生的眼界,從而為學生打下一個良好的語文基礎。而具體的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鏈接,促使二者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則是本文下面將要探討的內容。本文立足于當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來對課內外閱讀的鏈接做論述。
關鍵詞:課內閱讀;課外閱讀;鏈接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過程當中,語文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能夠對課本上的內容有一個通透的理解與掌握,還需要根據課本上的教學內容進行課外閱讀拓展,從而最大效益的發揮閱讀對于學生的推動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都還很小,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時,不能采用一些強制性措施,強硬學生去進行閱讀,這樣學生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阻礙教學進展,具體的教師可以通過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產生熱情,樂于閱讀,主動、深入的投入到閱讀當中去,進而教師就可以根據課本內容向課外拓展,或者由課外閱讀內容轉向課內,二者之間靈活轉換,有效的發揮閱讀對于學生的促進作用,推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進展。
一、通過舉辦主題閱讀會,進行課內外閱讀鏈接
為了能夠更加有效的將課內外閱讀進行鏈接,小學語文教師在班級上可以定時舉辦主題閱讀會,促進學生們的閱讀量以及互相之間的交流溝通,使得學生們可以通過這樣一個主題閱讀會得到最大化的收益。具體的來說,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本上的教學內容,向學生布置下去一個閱讀與該節內容有關的課外書的作業,之后在為學生留下一定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對閱讀的內容有一個最基本的消化,之后再在班級當中舉辦主體閱讀會,讓學生輪流講一講自己閱讀了哪些課外書,從中得到了哪些體會等等,這樣一來,以課本內容為基礎的課內外閱讀拓展整合就可以得到最大化的收益。
以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燕子》的時候,這篇課文給學生介紹了小燕子的樣子。針對這一課程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同樣尋找相應的描寫小動物的課文內容,進行閱讀。并在教師舉辦主題閱讀會的時候,將自己所找到的文章帶到課堂上與同學分享。具體來說,學生要向同學說明自己為什么會選擇這篇文章來做介紹,這篇文章講了些什么,有什么地方和課文描寫的很像,有什么地方則是由出入的,還要讓學生簡要說說自己喜歡這篇文章的什么。從而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界面,又能夠實現課內外閱讀知識上的聯動。
二、通過課內重點內容向外拓展,完成鏈接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的內容,而且低年級段的學生就算解決并掌握了該節內容,也不完全能夠做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因此,語文教師就需要根據課內的重難點內容,搜集一些與之類似的課外閱讀上的內容,例如比喻句、擬人句等等知識點,在班級當中羅列出來,讓學生能夠不拘泥于課本內容,對知識點有更加通透的理解,之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的去尋找類似的知識點,推動學生自主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并將所自己所學到的新的語文知識應用在課堂上,完成課內外閱讀的整合。
以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荷花》的時候,這篇課文主要給學生介紹了荷花的景色,從而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讓學生能夠形成荷花的了解,培養學生對于大自然的熱愛。針對這一教學內容,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的時候,其中會遇到一定的細節描寫,如“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這些細節描寫是需要學生進行重點掌握的,但是學生僅僅通過一個案例是沒有辦法完全消化的。這個時候,教師便可以通過讓互聯網資源,給學生截取同樣的細節描寫的閱讀內容,讓學生一同進行閱讀,從而達到對學生細節描寫的教學,促進學生對于這一知識的掌握,同時也難怪形成課內外閱讀之間的聯系與互動,提高整體課堂教學效果,并落實學生的知識水平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為學生打下良好語文基礎的關鍵時期,對促進學生的發展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意義,為了能夠使得學生得到更加良好的發展與學習,語文教師就需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與教學策略,將教學過程當中的課內外閱讀進行整合,有效促使二者發揮更加的教學效益,從而促進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在這一過程當中,語文教師還需要注意的是切實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增加教學能力,在實踐過程當中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完善教學方式與方法,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益,達到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目的,為學生奠定良好基礎,促進其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侯鳳娟. 立足課內,拓展課外——談初中語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有機整合[J]. 新課程導學, 2016(20).
[2]張吊艷. 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有效整合[J]. 讀寫算:教育導刊, 2015(15):150-150.
河北省文安縣第二小學?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