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秀敏
【摘要】親子閱讀是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圖畫書中精彩內容過程,當父母和孩子共同看一本書時,豐富的語言交流、溫暖的親情傳遞以及圖畫書帶來的視覺體驗,很容易會讓孩子在讀書的過程中產生一種愉悅的感覺,這種愉悅的感覺會傳遞給家里的每一個成員,成為家庭和諧的助推器。基于“視”“聽”“合”“溫”的親子閱讀路徑,我們從“親”“暖”“明”這三方面對和諧家庭進行了建構。
【關鍵詞】親子閱讀;和諧家庭關系;親子閱讀路徑;構建策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強調“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要促進國家的發展、民族的進步、實現社會的和諧,首先就要做到家庭和諧健康發展,因此,培養親密、溫暖、和諧的親子關系尤為重要。而親子閱讀這種方式,在20世紀60年代被新西蘭人提出以來,這種成人兒童互動式的早期閱讀法,讓親子在輕松愉快的親密氣氛中,以一種類似游戲的活動共同閱讀一本書的方式,受到了越來越多教育者和家長的推崇。因為親子閱讀不僅可以讓父母將圖畫書內容傳遞,更多的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它是通過聲音的傳播、語言的交流、情感的碰撞、身體的接觸,特別是帶有情感的溫暖話語,眼神傳遞出來的脈脈溫情,溫暖了親子的身心,從而促進家庭和諧健康發展。
大量研究表明,親子閱讀在家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覷。家長的角色,遠比教師要來得寬容,更有彈性,他們可以給到自己孩子足夠的自由空間,是孩子背后最溫柔、堅定的支持力量。
一、親子閱讀可視化——家庭素質的凈化器
在3-6歲學齡前的兒童,以具體的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不具備有太多的識字儲備。而圖畫書的閱讀,往往是從看圖開始的:豐富多彩的圖畫書內容、精彩的繪畫風格,吸引幼兒的眼球,還可以成為幼兒的游戲來源。因而,選擇優秀的適合的圖畫書,幫助幼兒建立看書的方式,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品格,為家庭整體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魅力圖書看起來
1.讓書有家,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我們根據家庭實際,可以騰出一個空間或者一個小角落,面積無所謂大小,擺放一個書柜,或者直接搭一個帳篷書屋擺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配上適合看書的燈光,擺上一些柔軟的墊子、一張固定的地毯,讓這個小角落成為親子閱讀的專用場所。每次看書的時候,大人都陪伴孩子在這里看書,成為“親子閱讀”不可侵犯的神圣之地。如果想給孩子推薦一本好書,還可以將這本書放在孩子最容易看得見、拿得到的地方,讓家庭中有濃郁的書香氛圍。
2.好書挑選,滿足幼兒的視覺享受
好的圖畫書能凈化人的心靈,還能提高幼兒和家長的審美能力。好的圖畫書一般用色、造型、構圖都很藝術,畫面設計張弛有度;豐富的內涵讓讀者越讀越有興趣,趣味性強,有常讀常新的感覺;書的整體與細節都有很多令人嘆服的看點。對不識字的孩子而言,他們直接進入圖畫的世界,由圖畫來了解故事,關注圖畫的細節去揣測畫面的含義,或找出書中的主角。例如,《鱷魚怕怕,牙醫怕怕》整本書中鱷魚和牙醫的形象不是非常的形似,每一頁的故事角色幾乎占據了大半的畫面,突出的故事形象,細致的表情刻畫,清晰地述說著一場有關鱷魚與牙醫之間的心理較量。你瞧他們的表情互相懼怕,但又不得不因為鱷魚的那顆蛀牙把兩者湊在了一起。故事的最后,再兇猛的鱷魚也只能乖乖地聽從牙醫擺布,而紅臉的牙醫也只好壯著膽子為鱷魚拔去那顆蛀牙牙。這種反差總會讓人禁不住開懷大笑,笑聲就像撫慰劑,撫慰親子之間的心靈,讓心與心之間更貼近。
3.畫書有路,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
親子閱讀的過程,最終是為孩子養成自主閱讀習慣的習得打下基礎。在親子陪伴閱讀的過程中,家長可以通過手勢或者聲音的指引,讓孩子了解圖畫書的基本結構:封面、封底、環襯、扉頁、頁碼內容;會拿正書,會從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順序看書,然后一頁一頁翻看。
讓幼兒從小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幼兒每次看完書之后,知道從哪個地方拿出來,要放回哪個地方去。尊重愛護書籍, 會讓幼兒的品性儒雅起來。
三、親子閱讀聽覺化——家庭和諧的傳播器
人類語言的發展,一般來說是先從聽、講開始的。大多數情況下,幼兒的“聽覺理解”會超過他們的“閱讀理解”。因此,幼兒跟父母共讀的時候,往往是成人讀,孩子們聽,家長通過聲音起伏的變化,不同聲調的運用,這種情感充沛的、包含著愛的閱讀方式,溫潤著人際關系和心靈見的溝通,伴隨著喜悅,傳播著家庭和諧的信號。在讀圖畫書時,我們可以通過原汁原味、添油加醋、蜻蜓點水的方式開展。
1.原汁原味地讀
顧名思義,就是按照圖畫書提供的文字信息去讀圖畫書。這種讀法由于成人沒有增加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能讓幼兒認識作品的原貌,獲得書面語言學習的機會。圖畫書往往會出現重復的句式,成人讀一遍之后,當再遇到相同的語言,可以邀請幼兒念出來,享受你一句、我一句的互動式的和諧共讀氛圍。
2.添油加醋地讀
添油加醋地讀,就是成人根據圖畫書中釋放出的信號,按照成人自己的意愿去講述給幼兒聽,從而讓幼兒“聽”見成人的想法。例如,在《母雞蘿絲去散步》的親子共讀時,當讀到第六頁“越過干草堆”這幾個字時,成人可以結合圖片的內容,用輕松的情緒讀出“母雞蘿絲越過了干草堆”,然后再用緊張的情緒扮演圖畫中出現的老鼠和三羊的聲音勸蘿絲“快點逃走啊,后面的狐貍要來吃你啦”。這種添油加醋的做法,能夠豐富幼兒的想像,增強閱讀圖畫的理解。同時,幼兒也會為成人的聲音給吸引,崇拜成人對畫面的解讀能力,進而增加親情和諧。
3.蜻蜓點水地讀
蜻蜓點水地讀是以一種自由的方式展開的閱讀,家長可以根據故事的梗概,有針對地選擇畫面讀給幼兒聽。也可以根據幼兒的反應,在他們喜歡的頁面多做停留,在幼兒喜歡的故事書多講幾遍。這種蜻蜓點水式的讀法能讓幼兒迅速了解圖畫書的內容,并且會好奇沒有為他讀的頁面,進而產生有效的親子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