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凡剛 盧志虹
摘 要:在小學階段,語文是學生學習中非常重要的科目,不僅因為語文中包含著豐富的語言文化知識,而且因為語文的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以及思想道德的提升都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一定要基于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來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與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
一、 引言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化,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了各個科目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語文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不斷提升語文學習能力。文章主要提出了幾種培養核心素養的教學方法,期待能夠為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高校課堂的構建提供一定的參考,進一步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二、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高校課堂構建的現狀分析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進行高校課堂的構建,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極大地豐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語言文化的積累,讓學生能夠通過語文學習有效掌握漢語言的運用技巧,進一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但是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仍然有很多問題存在,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造成了很大的阻礙,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對問題進行分析,并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創建高效的課堂,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當前語文教學中阻礙高效課堂構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落后
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有效性與教師有很大的關系,教師是課堂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的效率,對課堂教學的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教學中依然沒有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仍然采用對教材講述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同時需要對內容進行背誦和記憶。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且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不僅不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而且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
(二)在課堂教學中并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只有學生對語文教學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在課堂上真正融入教學活動中,從而使得教學效率有效提升,并且也有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并沒有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教師而是注重利用課堂的有限時間向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灌輸。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因此在學習中自主性和對事物的認知都非常有限,在課堂上學習容易開小差,上課不認真聽講,在課后也不愿意主動完成作業。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是學生自身自制力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與課堂教學方式有很大的關系,課堂上枯燥的教學方式無法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學生無法在課堂上集中精力。小學生的思維一般都比較活躍,但是枯燥與嚴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無法進行有效的發揮,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三、 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的策略
(一)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都比較小,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吸引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興趣。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資源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更加形象和生動的教學內容,并且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還能夠實現對教學內容的擴展,吸引學生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語文教學不同于其他科目,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都是非常重要的,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將教材中文字性的內容通過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學生就能夠很直觀地感受到文字中的場景,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不斷提升其核心素養,并且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
例如,教師在進行《富饒的西沙群島》內容的教學時,因為很多學生并沒有到過西沙群島,而且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也非常有限,因此對于課文中描述的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的詞語并沒有太深刻的感受,僅僅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并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相關的內容,而且影響到學生對相關詞匯以及句子的理解。為了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課文中的詞匯“富饒”“五光十色”“蠕動”以及“威武”等所呈現的景物,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網絡上找尋關于西沙群島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在學習中將教材中文字描寫的內容與圖片或視頻對應起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中詞語和句子所描述的場景,加深學生對內容的印象。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二)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課堂教學,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新課改的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以課堂教學引導者和指導者的身份對學生進行啟發,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思考中加強對教材相關內容的學習。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為了能夠在教學中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環境,需要小學的語文教師也能夠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在教學中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啟發學生主動對教材內容進行思考和學習,學生在主動探索和討論中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使得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其實都是可以進行無限的擴展和延伸,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所在對相關的內容進行探索,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斷豐富相關的內容,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例如,教師在進行《將相和》內容的教學時,就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對相關的內容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這篇課文的題目叫作《將相和》,請問同學們,題目的含義是什么?”“題目中的‘將‘相以及‘和分別代表什么意思?”學生在思考中就會對相關的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通過網絡技術充分了解到古代的“將”和“相”所表示的官職以及在國家的管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當時的歷史背景進行探索,學生探索都會對歷史事件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探索中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幫助學生有效提升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