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斌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不斷改革推進的過程中,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偏重于知識點的概念、定義以及例題的講解和展示,忽略了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核心素養。而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則側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數學教學中的生長模式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通過分組合作、自我反思等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品質,從不同維度提升小學生的數感、邏輯思維及空間想象等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長數學;學習方法;思維品質
一、 引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要不斷創新自己的授課模式,課前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挖掘性的自我學習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學搜集到數學課堂上需要解決的問題。課堂上則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式的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不同觀點的交流碰撞找到更多科學的學習方法。課后則可以引導學生對之前的學習過程進行復盤反思,讓學生在多重思考中逐漸激活自己的數學創新思維。
二、 生長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優勢
小學數學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狀態、課堂內容以及班級學情的不同及時調整上課的情境和狀態。小學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師要通過日常教學培養學生多學科的遷移能力。而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以教授相關知識點為目的,對小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引導較為欠缺。在傳統數學課堂上,教師會處于課堂的中心,學生是處于課堂的從屬地位的,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得到完全發揮。不同于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生長模式則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生長型的小學數學課堂里,學生會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會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互動。另外生長型課堂還要求教師在進行相關知識點教學時,要不斷延展知識點的內容邊界,要讓教學內容更具有啟發性,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將目光只聚焦于某一個單一的知識點上,才能逐步地培養出學生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能力。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生長模式更有利于動態數學課堂的展開,更能綜合培養小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能讓他們更加高效地應對小學及以后的學習。
三、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生長結果
(一)在自學中生長問題
在傳統小學數學課堂上,老師是占據主導地位的,學生更多是數學知識的接收者,并沒有以課堂主人翁的狀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去。那樣的數學教學模式會讓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主動性,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難以被很好地調動和利用。要想讓小學數學教學進入正向循環的良好狀態,就必須恢復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中去,讓他們從引導式學習慢慢進入探究式學習中。在日常的數學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讓他們慢慢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以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教材中的《負數的初步認識》為例,課本是通過小學階段的知識點進行引入的,但要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教師在進行負數的教學前,可以先給學生復習一下正數的概念。這樣做一個適當的導入,讓學生回去先自行預習并思考什么是負數,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運用?學生帶著問題會進行有目的的自主學習,在理解教材上概念和例題的過程中,部分學生會思考什么情況下會用到負數來表示生活中的事件,用負數表示是否會更準確,并且把這些問題帶到課堂上,通過同學間的溝通總結得出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正確運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這樣課堂教學的狀態才能更加高效。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一定是從對所學內容的質疑開始的,學生只有先學會發現問題,對問題展開獨立深刻的思考,才能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提升自己的自學能力。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只有對數學知識達到深度掌握的程度學生才能產生自己的問題和見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找準課堂知識的切入點,以合理高效的方式讓學生在對小學數學知識的自學中生長出更多的問題,提升他們發現、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在合作中生長方法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著重于知識的灌輸,不太重視學生隱形能力的培養,課堂上學生跟老師的互動比較少,學生間的合作交流也是少之又少。但具備合作能力是當前社會發展對每個學生的硬性要求,只有學會與他人合作,才能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數學知識適當安排分組合作的環節,這樣既能加強學生間的溝通交流,通過各種觀點、想法的碰撞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增加學生參與課程的興趣度,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只有引導小學生學會相互合作,才能讓學生在同學間的合作里學習到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
以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材中的《統計》為例,讓學生進行統計是一個動態的綜合過程。在進行統計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分工合作。課前,教師要讓班級學生自由分組,分成等份的三組,每組同學統計不同的問題,如統計一天各個時段的氣溫,統計班級同學的身高,統計班級同學家的人口數等。讓每組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合作統計,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的分工可以不同,部分同學可以進行測量,部分同學負責記錄,還有一部分同學負責根據數據建立圖表。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對統計的感受更加直觀,同時也更能理解合作學習的意義,同學間的關系也會更加親密。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以合作推動課堂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是中學數學的前期鋪墊,中學數學涵蓋的知識點比小學數學更深更廣。只有通過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好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讓學生明白合作在小學及以后的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學生才會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中形成合作能力,并通過同學間的合作促進小學及后期數學的學習。
(三)在反思中生長思維
當前的小學數學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能力,還要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之后有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的能力。只有通過反思才能完成小學數學學習的“閉環”,才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整體的梳理。對前面學習過程的反思總結既是終點也是起點,只有對前面的知識點進行完善的總結反思,才能讓學生更高效地學習后面的數學知識點。小學數學學習中的反思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多維生長,讓學生在總結反思的同時不斷調整學習方法和學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