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培
摘 要:在新時期的教學之下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有效激發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接下來筆者將和大家共同討論,如何在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教學過程當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希望文章的研究能夠為讀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和閱讀意義。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一、 前言
新課改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當中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有效地激發出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的教學活動當中,為學生構建一個高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以此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在現階段,探索學科核心素養,有效地提升教學的高度和教學的內涵,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所必須重點思考的內容,同時也是文章將要解決的問題。
二、 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
作為一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成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應當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并樹立以德育人、立德樹人的良好的教學理念。跟緊時代的腳步,實時關注中國的教育動態,并積極地將最新的教育理念運用到教學過程當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一定要認識到自身作為教師的力量,形成高尚的人格品質,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以此影響學生優秀道德品質的形成,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 制定正確的教學目標
要想保證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順利、高效開展,必須制定正確的教學目標。正確的教學目標能夠幫助學生去梳理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有所側重點,使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去努力。所以說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一定要提前制定正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應當包含有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兩大方面,同時還需要在教學目標當中突出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和教師觀念的培養。在具體進行教學目標的制定時,教師應當從教材內容出發,并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興趣愛好、學習特點、學習能力等方面,以此保證所制定教學目標的科學、合理性。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人民當家做主》這一章節內容的講解時,教師應當從三個方面進行教學目標的制定,第一方面是知識目標,第二方面是能力目標,第三方面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從知識目標的角度來說,學生必須通過這一章節的學習認識到國家的含義、國家的性質,以及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全面地掌握中國人民民主廣泛性和真實性的表現等;從能力目標的角度來說,應當讓學生聯系實際真切地感受到中國人民民主的真實性,理解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并且養成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習慣;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角度來說,教師需要逐漸引導學生確立國家意識、民主意識,并真正地認識到中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使學生進一步關注和了解國家的政治生活。
四、 從時事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想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師不應當只將學生局限于課堂的學習當中,而是應當鼓勵學生關心國家大事。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將生活當中的熱點事件、熱點新聞引入教學課堂當中,以此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以一個最好的學習狀態進入學習活動當中。還能夠促進學生養成主動了解社會熱點、社會時事的好習慣。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九年級上冊《創新驅動發展》這一章節內容的教學時,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深刻地了解到創新為國家帶來的變化,以及創新的重要價值和重要作用,還可以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引入社會的熱點事件,如“華為事件”。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講解“華為事件”的前因后果,讓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創新的力量。將社會當中的熱點事件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對于所學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愛國之情,糾正學生盲目崇拜的錯誤認知。
五、 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多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應運而生,生活化情境教學法就是跟隨新課改的腳步出現的一種全新的、有效的教學模式。生活化情境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在進行實際的教學時,深入教材,并在教材當中尋找與學生實際生活經驗相契合的點,為學生構建一個熟悉的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產生親切感和熟悉感,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最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所以說作為一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當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促進學生高尚道德品質的形成。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法律伴我們成長》這一章節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引入社會當中經常發生的一些現象,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如,“遇到摔倒的老人到底要不要扶?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呢?”讓學生從道德和法治雙重角度進行問題的思考,使學生成為一個有思想,并且具有良好道德品質、遵紀守法的良好公民。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一起進行情景劇的表演,讓學生在情景表演當中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并且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和看法。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拉近學生和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距離,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道德與法治就在身邊,消除學生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恐懼感和陌生感,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六、 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
在新的教學理念之下,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多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提升自身的綜合學習水平,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能夠真正地凸顯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交流與互動,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積極地轉變為主動的知識探究者,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氣氛,還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