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亞庭
摘 要:“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借助閱讀教學,能夠不斷提高概括能力、分析能力、抓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思維方式。閱讀量越大,閱讀面越廣,學生審美水平越高,語言綜合能力越強。文章立足于核心素養,以初中語文為例,芻議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為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群文閱讀
一、 引言
群文閱讀乃一種“多文本”閱讀模式,旨在“以篇帶讀”,提高學生閱讀量,拓寬學生閱讀視野,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徐徐達到發展學生語言綜合能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群文閱讀具有主體性、整體性和開放性特征,與單篇閱讀、主題閱讀有明顯差異。因此,群文閱讀教學雖重要,但也有難度,探索群文閱讀教學方法也就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的重要課題。
二、 群文閱讀與核心素養的關系解讀
所謂群文,主要指多篇文章,通指三篇以上有關聯的文本組合。群文閱讀也就是在課堂教學中連續呈現三篇以上有關聯文本的閱讀方式,少則可有三四篇,多則可達七八篇,數量不一,重點結合學生閱讀能力來定。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需要教師結合某一個議題,選擇一組“互文性”文本,給予學生自主閱讀時間,引導學生圍繞主題走進文本、探究文本,深度解讀文本,最終達成閱讀共識。
一方面,開展群文閱讀有助于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群文閱讀與單篇文章閱讀最顯著的差別在于“量”。眾所周知——“量變引起質變”。要想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首先需要“量”,大量閱讀才能引起質的改變,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在閱讀他人文本中學習寫作方法和技巧,汲取文本內涵,從而達到發展語言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開展群文閱讀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由群文閱讀的方式所決定的。群文閱讀主要采用對比分析和討論的方式進行,引導學生討論和理解一組文章,這一過程有利于打破學生的定勢思維,促使學生集思廣益、思維碰撞,接受他人不同意見,學會借助不同層次的文本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主動去分析和整合閱讀材料,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此外,開展群文閱讀也有利于健全學生的審美觀念。群文閱讀的對象是多篇文本,這些文本既有共性,也有區別。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們可重點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其共性和差異,學會賞析文本,從而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提高學生語言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提高學生審美情趣,這都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所以,從群文閱讀價值來看,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是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是為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三、 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路徑
(一)以教材為本,落實單元整合
群文閱讀設計多篇文本,這些文本之間一定是具有關聯的,只有具有互關性的文本才能進行有序組合,主題是否一致就是衡量多篇文本是否具有關聯的重要標準。因此,在開展群文閱讀時,教師首先應該設定閱讀主題,依據主題精選文本,對文本進行重新組合,將文本串聯成一組具有同主題的閱讀素材,形成“群文”。
從當前部編教材編排結構來看,每一單元文本都具有明確的主題,所以單元內容本就可以成為一組“群文”,這降低了教師建立“群文”的難度,也減輕了語文教師的負擔。例如,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主題是“家國情懷”,整個單元設計的文章包括光未然的《黃河頌》、陸定一的《老山界》、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還有《木蘭詩》。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建立起對文本的理解,自主概括文本的主題,明確文本表達思想情感。
當然,主題也并非要完全按照教材編排設計,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歸納,提煉具有相同主題的文本。例如指導學生閱讀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可讓學生自主歸納詩詞的主題,并且將已經學習過,或者自己了解到的,具有相同主題的詩詞歸納到一起,還可以加個具有統一主題的詩詞繪制思維導圖。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與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都有借月抒懷;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與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都是邊塞詩題材;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與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都有“花”的意象,都有“以小見大”的技法等。如此一來,既幫助學生實現了鞏固復習,也實現了拓展延伸,幫助學生積累了豐富的閱讀素材。
(二)由課內到課外,加強拓展延伸
群文閱讀最直接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閱讀量,但閱讀單單依靠課堂幾十分鐘顯然是不夠的,課內外結合才是良策。所以,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課內外結合,拓展學生閱讀范圍。在課堂閱讀中,教師可以圍繞主題拓展延伸,開闊學生思維,鼓勵學生探究文章內容,借此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例如,教學《“飛天”凌空》這一新聞稿時,教師可提前從網上搜集體育運動相關新聞,可引入劉翔百米跨欄奪冠記視頻,以視頻拓展課內知識,增設課外內容,同時,多媒體展示新聞稿《“紅色閃電”橫空出世——劉翔百米跨欄奪冠記》。最后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兩則新聞稿,歸納總結新聞特寫的獨特之處以及特寫方法,深化學生閱讀理解。除此之外,也可以鼓勵學生課后自主搜集國內著名跳水運動員相關新聞和視頻,比如田亮、郭晶晶、吳敏霞等,要求學生搜集相關新聞報道后整理出一篇新聞特寫,仿照教材新聞寫作方法,嘗試以新聞稿的形式寫作。再如教授《鄧稼先》一課時,可以讓學生閱讀《國士無雙——鐘南山》、顧邁南的《“兩彈”元勛鄧稼先》體會特定背景下,典型事件中所彰顯的人物品格的技法。這不僅拓寬了學生知識視野,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建構和總結能力。
四、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一作者多文比較,深化學生閱讀理解
為什么要將多篇文本組合為同主題“群文”呢?除了快速增加學生閱讀量之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通過對比分析多篇文本寫作方式、表達方法的異同,掌握分析文本的閱讀方法。因此,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系統閱讀,通過大量閱讀練習,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