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榮
摘 要:目前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理解能力有限,難以通過課堂學習,形成系統化的歷史時空觀念,從而不利于初中學生有效地構建自身的歷史知識體系,也對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提升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鑒于此,文章將主要圍繞初中歷史教學中基于時空觀念素養的情境教學法應用策略為中心展開論述,并結合實際情況給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歷史;時空觀念;情境教學法
一、 引言
由于初中歷史課程的內容較為繁多復雜,各類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知識點使得學生經常感到眼花繚亂,學習的難度較大,且考試的內容和形式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極易給學生造成不良的學習體驗,難以使學生體會到歷史學習的成就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初中歷史教師就應該高度重視和加強對于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研究,以培養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的時空觀念素養。
二、 初中歷史教學中基于時空觀念素養下情境教學法的概念闡述
(一)時空觀念素養
時空觀念,顧名思義指的是時間和空間兩個概念,是指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反映歷史事件的兩個維度,分別可以歸納到時間軸和空間軸兩個方面。在時間的概念方面,時間是反映歷史事件發生順序的重要依據,是一種有方向性的且持續運動的物質。在空間的概念方面,是指歷史事件發生的空間位置,是反映歷史事件發生范圍的重要依據。在時空的概念中,時間和空間是不同方向的判斷依據,兩者緊密結合又各具特點,共同反映了歷史事件發生的全貌。在初中歷史的學習過程中,時空觀念素養指的是學生能夠通過對于歷史事件發生時間和空間的全面認識,增強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歷史學習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因素。
(二)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指的是教師通過搜集一定的情境素材,借助對于教學目標的理解,進行教學情境的有效創設,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知識性教學的高效教學手段。這種教學方式的理論基礎為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其認為學生的知識獲取過程是其與外界環境進行互相作用,從而獲得自身的經驗和理解,并構建自身知識體系的過程,從而能夠借助最近發展區的教育原理進行高效的歷史教學。
(三)時空觀念素養和情境教學之間的聯系
時空觀念素養是初中學生學好歷史所必須具備的關鍵品質之一,教師應該進行重點的培養式教學,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化學習能力。情境教學是教師經常采用的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培養對于歷史事件的時空觀念,逐步養成歷史學習過程中的時空觀念素養,從而能夠反作用于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提升情境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促進初中歷史學科教學有效性的整體提升,所以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
三、 初中歷史教學中基于時空觀念素養下情境教學法的意義分析
(一)有利于提升初中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歷史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情境教學法的深度應用,以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能夠使學生借助時間軸和空間軸的學習模式,對于歷史事件的發生過程進行高效的記憶,掌握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和意義,從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積極性體驗,促進學生對于歷史學科學習興趣的有效提升。
(二)有利于促進初中歷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對于學科專業性知識的系統化梳理,充分掌握初中歷史的知識體系,提升教師的知識儲備量。同時還能夠積極地應用情境教學法的教育知識,開展自身教學手段與教學方式的進一步優化,促進初中歷史教師專業化教學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有利于提升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
在初中歷史教師充分應用情境教學法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時,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感,感受到學習歷史知識給自身帶來的巨大提升,從而形成良性的學習循環,加強了學生對于初中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知識吸收效率,促進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四、 初中歷史教學中基于時空觀念素養下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分析
(一)加強時空觀念素養下情境素材選擇的科學性
為了有效地加強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掌握歷史學習的核心方法,將歷史學習作為一件輕松而快樂的事情,從而提升初中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對此,教師應該著力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使學生初步形成對于時空的概念理解,掌握歷史事件的發生維度,從而站在更高的角度進行歷史事件的認識和學習。鑒于此,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加強情境素材選擇的科學性,結合所教授班級的歷史學習情況,明確情境素材選擇的重點和難點,使得選擇的情境素材能夠更好地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拉近歷史知識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即體現出情境素材選擇的生活化原則。對此,教師應該善于挖掘當地的歷史發展沿革素材,積極地進行資料的查閱和整理,充分利用好當地的實物性歷史資源,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有效的聯系,促進情境素材選擇的科學性提升。
例如,在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科學的選擇情境素材,更好地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在講授“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這一節課時,以南方地區的學校為例,教師應該對當地的歷史發展進行有效的研究,找出江南地區的開發對于其所在城市的歷史影響,如精耕細作、水利工程、繅絲、制瓷、造船、制鹽等方面。由于在西晉末年時期,大批的北方人為了躲避戰亂逃到南方,為南方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工具以及技術,江南地區得到了顯著的開發,蘇南等地的水稻種植業也得到了顯著的發展,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前往當地的歷史博物館進行研究學習,親身感受江南地區開發對于所在城市的具體影響,對于反映江南開發的文明遺跡和珍貴文物進行實地考察,由教師進行現場的指導講解,并將古文物的現代演變形式和我們常見的器物進行比較,通過拍照和視頻錄制的方式進行教學素材的留存,強化了情境素材選擇的生活性和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