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樹華
摘 要:素質教育的實施,對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本研究認為,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與專業技能過程中,通過不斷優化學生道德素養,使得學生塑造成具有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高素養人才,以契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同時,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生活以及服務社會所需的道德素養與技能。因此,在農村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需要始終立足于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需要,將作為立德之本、家庭幸福和睦基石、社會公德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所需的孝道文化納入德育教育之中,彰顯農村小學開展孝道文化教育的意義,并提出加強農村小學孝道文化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核心素養;農村小學;孝道文化教育
小學環節是對小學生進行文化知識啟蒙的階段,也是開展孝道文化教育的黃金時期,對于品德培養與健全人格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促進核心素養的培養,小學德育教師應切實注重孝道文化教育的滲透,將孝道文化所具有的內涵與時代特色彰顯出來,引導學生通過孝道文化教育來領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夯實學生個人品行。尤其是要意識到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開展農村小學孝道文化教育的意義,并基于核心素養的提升而針對性地實施農村小學孝道文化教育。
一、 核心素養下農村小學開展孝道文化教育的意義
核心素養下的農村小學孝道文化教育的開展,主要的教育者運用科學的教育方式方法,對學生實施以孝道為核心的道德教育,使得學生的孝道品質得到不斷提升,促進學生健康孝道觀的形成。孝道文化教育作為農村小學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其中的“教”是核心,“教”字包含了“孝”字與“文”字,所以教育的前提就在于構建孝道人倫,其余教育則隨之而實施,達到育人化人的效果。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孝道觀形成的啟蒙階段,其所具有的德育功能十分明顯,對于學生德育核心素養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農村小學中,有著濃厚的孝道文化背景,相較于城市小學的學生,城市小學學生往往只與父母住在一起,而農村小學學生不僅與父母住在一起,還與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父母對爺爺奶奶的孝順,能給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城市小學學生的父母在孝敬自己的父母時,更多的只是在物質上滿足,很少與父母在一起居住。但是同時我們還要意識到,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小學生成為留守學生,很多時候的行孝,都是直接針對爺爺奶奶,而對父母的孝道則較為缺失。新課改下的小學德育教學,旨在從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等方面強化學生的培養,讓學生具有可以適應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所需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因此,核心素養下的農村小學孝道文化教育的實施,不僅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而且還能促進孝道文化的傳承和培養,將學生培養成國家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讓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實現家庭和睦、社會安定、團結和諧,此外還能達到修身養性、融合家庭、報國敬業、凝聚社會、塑造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二、 核心素養下農村小學開展孝道文化教育的途徑
(一)理順關系,做好引導
核心素養下的農村小學孝道文化教育的實施,學校是實施的主體,但是不能忽視家庭與社會教育的作用。在家庭方面,主要是做好以下引導:一是著力營造和諧而又溫馨的家庭關系;二是正確樹立家庭教育觀,秉承以孝治家的良好家風;三是父母做好孩子孝道文化教育的榜樣;四是在禮儀教育上加大力度,注重長幼有序、稱呼有敬、尊卑有別;五是以生活小事為載體,切實強化孩子良好孝道習慣培養。而在社會教育方面,主要是引導社會切實注重現代傳媒作用的發揮,著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以榜樣為引領,大力實施孝道文化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孝道文化教育進村鎮、進家庭的活動。在理順關系的基礎上,為切實強化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在孝道文化教育中的作用,提升學生的德育核心素養,應在引導過程中,著力構建三位一體的多元復合教育模式,學校應定期開展家長會,引導家長學會梳理現代教育觀念,以家長學校的方式,注重孝道文化教育方法的分享和學習,并做好以政府部門、社會宣傳機構之間的聯系,大力實施豐富多元的孝道文化教育活動,以促進孝道文化教育的實施。
(二)發揮主體作用,實施多元教育
由于核心素養下農村小學開展孝道文化教育的主體是學校,所以在做好對家庭引導和社會合作的同時,需要在孝道文化教育中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具體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 注重學校德育教育主體作用的發揮
德育教育的實施主要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階級要求,對學生在思想、政治、道德三個方面實施目的性、計劃性、系統性的教育,強化學生的認知、體驗、踐行,從而形成與社會和階級發展所需的品德教育活動。為發揮德育教育在農村小學孝道教育中的主體作用,需要在德育教育中切實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將孝道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因為孝道文化教育本身就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核心素養的德育教育工作,要求學生學會關懷、學會感恩,促進孝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所以以德育教育為載體,使得教育內容不斷豐富,在緊扣時代發展主題的同時,回歸到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將德育教育始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在孝道文化教育中,蘊含了大量的民族精神與道德觀念,更是民族自信與民族認同的關鍵所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在不斷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回歸,作為學校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切實引導廣大農村小學生學會承襲孝道文化中的優秀文化基因,致力于民族核心精神的培育,從而通過文化沉淀來歷練學生的人格,幫助小學生更加健康而又豐盈地成長。使得德育教育在核心素養下農村小學開展孝道文化教育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彰顯。
2. 注重孝道文化教育氛圍的營造
為了在農村小學中形成良好的校園育人氛圍,促進孝道文化教育的深入實施,在注重主體作用發揮的同時,還要致力于良好孝道文化教育氛圍的營造。這是因為校園文化是對學生實施隱性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為促進其吸引力和示范與滲透作用的發揮,彰顯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增強校園的凝聚力與向心力,采取教育引導和發展創造以及娛樂調節與激勵凝聚等方面的作用有效地發揮出來,盡可能地為育人創設良好的環境。因此,在孝道文化教育中,不僅要注重制度建設與管理的規范化,而且還要發揮文化育人與氛圍渲染的作用,借助農村小學的特點和元素,深入實施孝道文化教育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