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曦娜
摘 要:在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發展學科核心素養既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舉措,同時也是提升現代化教學改革的重要策略。在學科核心素養的影響下,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形式也在不斷地完善和創新,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著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文章立足小學音樂課程教學實踐,首先簡要闡述了核心素養背景下音樂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并對當前音樂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對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音樂;教學方法;創新
一、 引言
我國著名的音樂家冼星海曾經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音樂教育對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了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對于不同學科而言,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也是不盡相同的,從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實踐來看,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是在基礎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有所側重地優化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以及音樂審美鑒賞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二、 小學音樂核心素養的相關概述
隨著現代化教育理念的發展和進步,學生基礎教育環節對于學生自身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相關教育部門也適時地提出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這一理念。從教學價值分析,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很好地解決了“教育應當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這一關鍵性的問題,為教師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對于小學音樂課程教學而言,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不僅優化了傳統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同時也為學生系統地學習和充分應用實踐創造了條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音樂課程的核心素養重點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對音樂美的鑒賞能力。在音樂課程的教學實踐活動中,音樂美的鑒賞能力主要是指在學習和欣賞音樂作品時能夠感悟到音樂中所蘊含情感的一種能力。具體到音樂課程的學習中就是通過感官的真實感受,能夠體悟到音樂中所包含的情感以及音樂的風格,通過直觀的感官刺激使學生能夠發現音樂的魅力,在舒緩或者歡快的音樂節奏中漸入佳境,在音樂作品的賞析過程中產生強烈的對音樂的鑒賞辨別欲望,從而有效促進音樂鑒賞能力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學生在教師的教學指導下循序漸進地提升,通過學科核心素養的滲透教育,在科學的教學策略指導下,針對性地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進行培養。
第二,對美的創造能力。核心素養下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是現代化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形式。同一段音樂作品在不同的學生感悟中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官體驗,每個學生都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這些直觀的感官體驗是建立在外界刺激的基礎之上的,在音樂作品的感官刺激下促使學生產生心理的感應以及情感的想象,這一活動能夠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不僅關注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質量,同時更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實踐和創造能力,通過教師的指導培養,在基礎樂理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大膽地增加音樂元素,如對熟悉的樂曲加入自己的哼唱改編等,都包含在學生對美的創造能力范圍之內。
第三,音樂的審美能力。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不僅僅是音樂本身的教學,更多的是踐行素質教育的一種形式,通過音樂課程教學的形式豐富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借助音樂課程的教學活動,要能夠培養起學生基本的音樂審美能力,能夠從音樂作品中感受到積極向上的引導力量,通過音樂欣賞感悟音樂中的藝術美。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踐能力培養,通過日常的學習活動實踐,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
三、 當前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隨著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和發展,小學音樂的教學形勢和策略也在發生著與時俱進的轉變,課程教學質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日常音樂課程的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現實性的問題影響著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當前音樂課程教學中的問題與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音樂課程教學形式化嚴重。在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以及小升初的壓力,在教學活動中并未將音樂課程的學習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教學觀念的影響直接關系著學生課程的教學質量,致使小學音樂課程教學始終處于比較尷尬的局面,形式化教學的情況仍舊存在。其次,音樂課程教學內容較為單一,教學方式相對落后。在實際音樂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都缺乏積極創新的教學思想,在教學活動中只是生搬硬套地根據課本教學內容照本宣科地進行著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參與和實踐。對于教材中比較重要的音樂知識教師也只是將理論內容進行針對性地講解,并未涉及相關知識的拓展和應用實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這種缺乏新意的教學內容和單一枯燥的授課方式也會大大降低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進而阻礙音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也會影響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四、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
(一)發掘生活素材,讓音樂回歸生活
音樂是生活的藝術,許多音樂作品都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出發,理解音樂內容,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在生活化的音樂課程學習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體會到生活中的情感價值,同時也能夠感知音樂中的喜怒哀樂。基于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從課本教學內容出發,圍繞教學大綱深挖生活中的音樂元素并將其巧妙地融入日常授課過程中,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音樂課程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花蛤蟆》這一課時,課程教學目標在于引導學生學會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說唱歌曲《花蛤蟆》,并能根據歌詞創作相應的動作,從而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以“動物”作為本節課程教學的主線,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聯想池塘中蛤蟆的形態,并設計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看、聽、想、說、做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受。通過這樣的動作創新模仿不僅增加了課程教學的趣味性,學生在參與學習體驗的過程中也能夠感受到音樂中那種動物與自然的和諧美,為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