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當代教育與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英語在社會交流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詞匯作為英語學習中最基礎的部分,對英語學習有著重要意義。然而,傳統的英語詞匯教學方法因為過于機械單一、枯燥乏味、教學效率不高,所以漸漸淡出英語教師的視野。本文對多模態教學的概念和理論基礎進行了梳理,探討了目前英語詞匯教學的現狀以及多模態教學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多模態教學法;詞匯教學;高中英語;多模態詞匯教學法的概念
【作者簡介】張燦美(1998-),女,漢族,新疆庫爾勒人,新疆師范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
一、 多模態詞匯教學法的概念
Kress&Van Leeuwen(2001)認為模態是物質媒介經過社會長期塑造所形成的意義淺勢;是用來表現和傳達意義的社會文化資源;是可以通過一種或多種媒介實現話語和交際類型同步實現的符號學資源。張德祿(2009)提道:多模態是指使用聽覺、視覺、觸覺和其他感官,通過語言、圖像、聲音、動作和其他用于交流的符號資源。英國著名外語教育家Harold(1921)認為,學習一門新語言的出發點應該是詞匯,而不是語法。因此,詞匯是語言學習的中心和關鍵,詞匯學習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模態教學法于1996年由新倫敦小組首次提出,研究者主張將多模態理論應用于語言教學。多模態教學法倡導的英語教學應包含多種模式和符號學,以培養學生的多模態能力。多模態詞匯教學法是指在課堂上利用各種符號模式資源(語言、手勢、媒體工具等),這些符號模式資源相互配合,增加和擴大語言表達,調動學習者學習英語詞匯的積極性,使學習者積極參與詞匯教學活動。一個相對輕松、活躍、民主的教學氛圍中,更容易讓學生充分理解詞匯教學內容,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 多模態詞匯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多模態話語研究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為理論基礎。系統功能語言學是韓禮德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它支持多模態理論有兩個原因。首先,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意義的表達和實現有多種方式。韓禮德(1978)認為語言是在實際語境中傳達個體相應目的的有效社會符號系統,但除此之外,非語言系統,如圖像、音樂、動作、肢體語言、色彩等,也能表達意義。正如張德祿(2009)總結的那樣,系統功能語言學之所以是研究多模態的最合適的理論,是因為他認為話語意義的實現是由各種符號系統完成的。由此可見,多模態理論與系統功能語言學是一致的。其次,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語篇的生成包括5個層次,構成了多模態理論的理論框架。文化層面注重意識形態與體裁的結合。對于多模態交際,交際者需要根據文化背景知識和語篇類型來組織表達意義的方式。語境層面包括由話語范圍、話語語氣和話語模式構成的語境結構。韓禮德(1978)認為語言交際和社會交際都涉及語境,由于社會交際活動是非言語的,交際者需要借助非言語符號系統來實現。多模態理論也是如此。意義層面是指語篇意義、概念意義和人際意義。非言語符號可以幫助言語符號充分表達多模態交際中的三種意義。形式層面包括語言系統、視覺系統、聽覺系統和觸角系統,它們是實現意義的不同系統形式。對于多模態理論來說,它們是多模態的不同形式。媒體層面是指媒體是言語的物理形式,包括語言和非語言兩大類。語言媒體包括純語言媒體,如聲音媒介和書面媒介,以及副語言媒體,如音調、音量、字體形狀、字體大小等。非語言媒體由身體媒體(如手勢和表情)和非身體媒體(如環境和工具)組成。多模態理論也承認媒體的重要性。從上述兩種意義表達觀和多模態理論的理論框架看,不可否認,多模態理論最合適的理論模型是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
三、 當前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現狀
目前高中英語教師對詞匯教學的重視程度較低,沒有系統地進行詞匯教學。相反,他們只是利用傳統的語法翻譯法來解釋詞匯的用法,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大多數學生只是死記硬背詞匯,既繁瑣又低效,而且對一些同義詞的意義和用法掌握不準確。學生的詞匯學習是被動的、低效的,有的甚至厭倦了詞匯學習和記憶,導致詞匯教學的低效。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的飛速發展,人們的交往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傳統的單模態教學法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多模態話語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四、 多模態教學法在高中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1. 文字的運用。多模態文字不僅是教材、教案、板書,也來源于PPT、視頻字幕、網絡新聞以及歌詞等。文字模態的詞匯教學,教師需要擴大課外閱讀,積累豐富的英語素材,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多維度為學生提供真實和地道正式的文本來幫助學生理解詞匯。
2. 動畫視頻的運用。與傳統的詞匯教學相比,動畫和視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和課堂氣氛,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體驗詞匯的運用。然而,視頻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要求教師在備課時進行合理的安排和設計,不能使學生產生娛樂心理。與視頻相結合,可以使詞匯的表達更加實用、真實,貼近學生生活,增強詞匯記憶;人物訪談不乏趣味性,既能調動課堂氛圍,又能把握學生心理,引發學生思考。
3. 聲音的運用。聲音模態教學形式主要是指英文演講、英文歌曲、英文故事、一些經典獨白和戲劇配音等。在詞匯教學中,利用英文歌曲來學習詞匯,不僅可以緩解學習的疲勞和無聊,而且可以增強學習興趣,增強記憶。通過這種聽與賞的結合,可以更生動、更富有情感地表達詞語的內涵,既渲染了課堂氛圍,也加深了學生對詞語和短語的理解。
4. PPT的運用。多模態PPT教學設計是指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符號資源的PPT教學設計。? PPT模式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和圖片將孤立的單詞連接起來,為學生構建詞匯網絡,提高學習效率。在PPT制作中可以穿插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不同形式的教學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幫助他們學習和記憶詞匯。
5. 網絡的運用。網絡承載著大量的學習資源。平板電腦和多媒體設備可以下載所需的音頻、圖片、文本、視頻等素材。一些適合手機的英語學習軟件,如:流利說、百詞斬,都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詞匯學習和發音練習。
總之,在詞匯教學中,不僅可以采用上述幾種教學模態,還可以采用教師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投影等教學模態來加深學生對詞匯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安排和設計,結合多種教學模態,提高詞匯教學質量。
五、 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應用多模態的意義
多模態詞匯教學集文本、圖像、視頻、動畫、聲音等多種模態于一體,通過多種模態共同完成意義的建構,與學習者產生共鳴;其次,它也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因此,知識的呈現更加現代化。多模態教學避免了單一的傳統教學模態,使教學環境更加生動,使學習環境更加有趣,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這一模態也帶來了英語詞匯教學方法的突破性變革。這種教學模態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提高學生的學習情趣,加強信息輸入,提高教學效果,而且可以突破自然語言在課堂上的局限性,使教學環境煥然一新。通過圖像、聲音、動畫、文本,學生可以在一個多模態的時代學習英語詞匯。我們可以發現多模態理論對英語詞匯教學有很好的效果,它可以豐富英語詞匯學習理論,為英語課堂注入新的理念。它對詞匯學習和教學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同時,新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英語詞匯教學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對詞匯教學方法的研究有一定的意義。
六、 結語
多模態教學法為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但是,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局限,在多模態教學中一定要合理安排模態的使用比例,防止過多分散學生注意力。
參考文獻:
[1]Kress G, Van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 London: Rutledge, 1996.
[2]Kress G, Van Leeuwen T.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 London: Arnold, 2001, 21-22.
[3]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don: Edward Amold, 1978.
[4]樂春利.多模態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
[5]妥代代.多模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探究[J].外語教學,2018(27):212.
[6]張德祿.多模態話語分析綜合理論框架探索[J].中國外語,2009 (1):24-30.
[7]顧曰國.多媒體、多模態學習剖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7(2):3-12.
[8]周正.詞匯教學策略在農村中學高三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2):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