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北京市“十三五”課外、校外規劃課題“豐臺區少年宮專業教師梯級發展體系建設實踐研究”把豐臺區少年宮的專業教師發展劃分為五個不同的梯級,并將教師個體和群體的連續性、動態化專業發展過程作為課題研究內容。該課題從實踐中研究、挑戰中轉型、迭代中發展及反思不足與未來設想四個方面分析、論述研究過程,梳理研究成果,對成就有特點的校外專業教師提出自己的思考,并指出幾個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校外專業教師;梯級發展;實踐研究;體系資源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8502(2021)02-0114-06
作者簡介:孫茜,北京市豐臺區少年宮主任。
2018年5月,在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韓愈《進學解》中“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的語句,來闡述“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的道理?!吨袊逃F代化2035》明確要求: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要“夯實教師專業發展體系,推動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自主發展。”要為孩子建構面向未來的校外教育,同樣需要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專業化的創新型的新時代校外教師。豐臺區少年宮特對校外教師專業發展模式進行了初步探索。
一、明確思路,實踐中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講話中多次強調:要全面提升教師隊伍質量和水平。教師不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者,教師要堅持“四個相統一”,即“堅持教育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爭做“四有”好老師,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當好“四個引路人”,即“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這些要求同樣適用于校外教育教師,校外教育教師要著重思考如何有效轉變教育理念,轉換教師角色,提升校外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科學性、實效性與持續性。
根據豐臺區少年宮專業教師發展整體水平與教師隊伍質量的具體發展實際需求,課題組首先結合國內外文獻對相關核心概念進行分析、總結與自定義。
(一)聚焦核心概念,奠定研究基礎
1.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是指由少年宮、青少年宮、兒童中心等特定的校外教育機構實施的教育形式,[1]開展科技、藝術、體育等課程與活動。校外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多樣化的資源,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獨特的內涵,有多重的任務目標和豐富多彩的內容,能夠為孩子提供自由和社會化的學習環境,成為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中心的戰略支點和突破點。[2]
2.校外教師
區別于學校公共課教師,校外教師指在學校之外從事專業教育活動的教師。本課題所指的校外專業教師是在校外教育機構從事藝術、科技、體育等學科教學的一線教師。
3.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即從新手型教師到專家型教師的發展過程。
(二)分析研究實際,確立梯級重點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新要求。校外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如何培養合格、優秀的青年教師;如何培養中年骨干教師;如何發揮專家型教師的帶頭作用,需要校外教育機構在新教育時代下不斷去探索和實踐。
課題通過研究教師群體發展的規律、途徑和方法,建立豐臺區少年宮專業教師梯級發展體系;為豐臺區少年宮開發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實效性特點的有梯次、專業化的宮本課程體系資源;以宮本課程體系的建立為載體,產生豐富的研究成果,為更好地研究校外教師專業發展提供研究模式;在校外教師的隊伍建設、業務提升方面,尤其是青年教師和成熟型教師的培養方面產生一定的理論影響與可借鑒的實際意義。
1.查找文獻資料,建構梯級發展思維
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以及對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關鍵詞檢索,課題組發現國內外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劃分及名稱描述并不一樣,且大多數是針對學校教育的教師,但從教師發展的目的來看則如出一轍。本文所指的梯級發展是針對校外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出的,以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為依據,根據教師的從業年限、發展特點,結合教師自身發展、評價,將教師發展按照逐級發展的過程劃分為入門型教師、新手型教師、勝任型教師、成熟型教師和卓越型教師,關注五個梯次教師個體和群體的連續性的動態專業發展過程。
2.落地實際調研,找尋研究重點內容
通過豐臺區少年宮專業教師年齡分布狀況、(見圖1)和畢業院校分布狀況(見圖2)可見:目前,豐臺區少年宮專業教師以青年和中年教師為中堅力量,大部分為專業院校畢業。根據多次調研的結果,課題組總結出豐臺區少年宮專業教師的發展特點:新手型教師的數量不僅比重較大,且具有學歷高、專業能力強,但教育教學能力與教育科研能力較為薄弱的特點。因此如何培養新手型教師向勝任型教師順利過渡是完成豐臺區少年宮專業教師梯級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另外,豐臺區少年宮在卓越型教師的培養上是空白,這就確定了課題研究中的又一重點內容。
二、理念梳理,挑戰中轉型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為培養面向未來的青少年兒童提出了更新、更全面的要求,歸根結底是要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生存、生活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專業教師只能夠簡單地教授單一的知識點已經成為過去式,新時代的教師需要具備綜合的學科素養思維和對學情更精準的分析能力。新時代下的校外教師則更應該守住“校外教育活動育人”的基本理念,為廣大青少年兒童開展大量科學、系統的校外活動,在復雜的學習活動過程中更多地關注、記錄、評價學生學會了什么,能夠養成哪些好的習慣,是否會自己反思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才真抓住了校外轉型升級的關鍵。
(一)樹立項目制思維——勢在必行
針對校外教育課程靈活、學科素養要求綜合的特點,項目制發展思維有其必要性。豐臺區少年宮作為區域內校外教育的先行探索者,必須以開展各類藝術、科技、體育活動和專業性教師培訓及教研活動為抓手,實現指導、協調和服務功能。真正成為中小學生科技、藝術、體育教育的指導機構。
(二)建設項目化團隊——必經之路
如果說項目制發展思維勢在必行,那么項目化團隊建設則是建構新時代面向未來的校外教育的必經之路。教師個體單一專業的單打獨斗已經不能滿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需求,那么整合相關專業教師資源,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生的項目制師資團隊才是校外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巨大動力。
(三)建構項目化課程——重要載體
項目化課程是教師團隊專業發展、項目制理念提升的重要抓手。圍繞項目核心內容研發課程、實施各種活動,發展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個性成長,完善學生社團建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面向青少年兒童,提供豐富的課程菜單,是發揮區域內校外教育引領作用的集中體現,是項目化團隊建設水平的最好檢驗。
“豐臺區少年宮專業教師梯級發展體系建設實踐研究”的課題成果就是把樹立項目制思維、建設項目化團隊與建構項目化課程三方面作為轉型、升級的理論依據,并以編寫《豐臺區少年宮專業教師梯級發展體系匯編》和《豐臺區少年宮宮本課程體系資源資料匯編》作為成果形式進行總結、推廣。
三、“三多”模式,迭代中發展
應對校外教育轉型升級的新挑戰,圍繞項目制概念和校外專業教師發展的核心問題,豐臺區少年宮在課題實際研究的過程中,提煉出“三多”培養模式,積累了些許培養經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效果。
(一)多角度培養,立體全面發展
當今校外專業教師應是多面、立體、綜合的全能型教師,是項目的建設者、課程的設計者、教材的開發者、科研課題的研究者、學生素養的培育者……故豐臺區少年宮建構了“轉變教育理念-梳理課程意識-成就專家型教師”的立體發展思路。
1.轉變教育理念,建構學科素養
青少年兒童作為實現偉大中國夢的追夢者,要具備面向未來生存、生活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正確的價值觀念,需要在大量豐富的學習活動中提升素養。倘若校外教師還只是進行單一的知識技能的傳授者,那將制約學生的發展,影響校外教育發展的前進力。因此,豐臺區少年宮從轉變、引領校外專業教師的教育理念出發,以相關學科素養綜觀融合的模式,以項目制的思維協同教師團隊研制、建構各個專業的學科核心素養。
2.注重教師能力,樹立課程意識
課程是專業、科學、系統化的教育活動,是教師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是教育功能校本化實施的路徑,是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抓手。新時代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同樣要在課程意識下架構才可通行。從學生的視角出發,理清課程的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四個基本要素,引導校外專業教師做學生學習的導游。教師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1)從課程目標思考到底把學生帶到哪里去?(2)課程基本的素材是什么?課程內容如何設定?(3)怎樣帶學生到達目的地?課程如何具體實施?(4)怎么知道他們已經到達那里?如何評價課程實施的效果?
3.堅持科研引領,培養專家型教師
教學與教研如同車之兩轅、鳥之雙翼,是教師專業發展兩個不可忽視的方向。校外教師只有能夠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反思,針對教學的不同側面進行研究、探索,運用課題、教研活動、論文撰寫等方式進行科研引領,如同中醫切脈、診斷、抓藥一般,才能向研究型、專家型教師方向發展。
(二)多途徑培養,整合梯次發展
如果說“多角度”培養為造就有特點的校外專業教師發展建構了成功的大門,那么“多途徑”培養就是打開多個大門的萬能鑰匙。
1.繼教平臺+區級教研+宮本學習,保駕各梯級教師順利發展
通過北京市教師學習平臺的繼續教育學習,從通識性課程、必修課兩方面為校外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基本保障;立足豐臺區校外教研室下設的四大教科研模塊:管理干部沙龍,骨干教師工作室,青年教師聯盟及美術、聲樂、舞蹈、器樂、群文等幾大教研組開展專業選修課的學習,為各梯級專業教師發展提供有效途徑;聘請校外教育專家、高校師范教育教授、國內外一流學者從教育理論、專業實踐、活動開展等不同途徑進行校本課程學習,全面保駕五個梯次教師順利發展、轉型迭代。
2.借助市級“三個一”優質項目,整合全宮教師團隊發展
2016年以來北京市開展的校外“三個一”優質項目評選活動,將所有校外開設的教育教學活動以“項目制”的思維建設、發展,旨在將項目建設課程化、育人目標素養化、授課教師團隊化、研究教學一體化、教師培養制度化落在實處。豐臺區少年宮各梯次教師的專業發展依托“三個一”項目,逐步形成項目制教師團隊發展的大趨勢。
3.依托校外教師實踐活動,提升各梯次教師專業發展
“活動育人”是校外教育的本質特征,在教師專業發展上同理。豐臺區少年宮以教師活動為主線,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如:展示、交流校外專業教師基本功的展評活動;提升校外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教師聽評課活動;檢驗教師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的微課評比活動;推介活動課程的“三個一”項目成果推廣活動;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的論文撰寫及課題研究等,以點帶面,拉動了整個校外教育體系教師的整體發展水平和質量。
(三)多重點培養,優先特色發展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理論素養
為使豐臺區少年宮全體教師能更好地掌握教育理論知識,把握教育理論前沿,提升專業發展,我宮在課題研究的起始階段,就更加注重通識性課程的培訓,督促、安排全體教師認真學習通識性課程,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
2.以課程為載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每學期豐臺區少年宮根據教師不同梯級發展的需要,開展各種形式課程培訓和基本功大賽。青年教師素質拓展班、各專業教師基本功大賽以及各專業大師班課程,促使豐臺區少年宮不同梯級的教師都獲得成長,尤其是在新手型教師向勝任型教師的轉變方面有很大收獲。多數新手教師能夠在這一系列課程的學習及參賽過程中獲得突破性發展。
3.傾聽專家講座,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豐臺區少年宮面向教師開展了系列專家講座。有針對“十三五”教育文件、校外政策文件的宣講交流;有針對“三個一”項目建設能力提升方面的專項研討;有針對校外專業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的培訓;有針對科研能力提升方面的培養等。這些培訓工作提高了各梯級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更加有力地促進了課題研究的開展。
4.“青藍聯盟”,兩大難題相結合
“多重點”培養則是從課題研究內容出發,解決研究重點,這也是課題研究的特色內容。即針對新手型教師的發展,豐臺區少年宮成立首屆青年教師素質拓展班(簡稱:青拓班),將工作5年內的專業教師與成熟型骨干教師組成“青藍聯盟”,使青年教師和骨干教師形成發展共同體,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另外還把青年教師作為青拓班課程開發的資源,利用班內教師的專業優勢,設置朗誦等藝術課程和陶藝等體驗課程,拓展青年教師的教育視野,提升個人綜合素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四、反思不足及未來發展設想
(一)激發自主發展,用好網站資源,蓄力課題持續研究
教師專業發展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工程,需要激發教師積極地進行專業自主發展,利用宮本網站,將教師課程資源做成線上課程,定期發布在少年宮網站上,并實時跟進,供各梯次教師自主學習。
(二)可持續眼光,適時調整標準,動態監管教師素養
教育在不斷發展、理念在不斷更新、教育手段在不斷現代化,教師的發展過程更是動態的、持續的。課題組制定的《豐臺區少年宮教師梯級發展專業素質標準》有利于目前豐臺區少年宮教師的專業發展,然而隨著教師隊伍的不斷更新,各梯次的教師數量和發展趨勢也會發生變化,因此我們將不斷調整、完善上述標準使其更適應教師的未來發展需求。我們將會在此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繼續規整并建設豐臺區少年宮專業教師梯級發展體系,為建設高水平、高素質的校外教師隊伍不斷蓄力。
【參考文獻】
[1] 王秀江. 我國校外教育政策的價值分析[J]. 教育科學研究,2016(02).
[2] 陳東升. 推動新時代校外教育高質量發展[J]. 中國校外教育,2021(01).
[3] 盧曉明.新形勢下校外教育機構轉型發展的實踐與探索[J].上海教育,2018(4).
[4] 崔允,周文勝,周文葉.基于標準的評價研究叢書:基于標準的課程綱要和教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5] 金紅梅,郝秀輝,李海麗.區域教研與教師專業發展[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
[6] 鄭金洲.校本研究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7] 高耀明,李萍.教師行動研究策略[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