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燕
摘要:高度重視精神與文化層面的教學,融數學文化于常規課堂,植理性精神于兒童內心:在好奇中探尋未知, 感悟精思之美、探索之趣;于關聯中感受嚴謹,提升思維縝密、精準研判能力;將求真浸潤課堂,正視科學現實,關注精神品質培養、良好品格塑造,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關鍵詞:數學文化;理性精神;探索;嚴謹;求真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特別強調: 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精髓思想方法,學會用“理性的思維 方式”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在問題解決中了解數學的 價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態度。基于此,充分 挖掘教材中隱藏的數學文化內涵,將數學文化因子融入 常規課堂,在散發著文化芳香的有"生命張力”的課堂 中實現理性精神的傳承是數學課堂的核心追求。現結合 日常數學文化研究課例,在怎樣更好地承擔起"學生理 性精神的培養”方面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一、探索——隱藏于教材、受益終身的研究精神
克萊因認為"數學是一種理性的精神”,齊民友先 生則進一步地認定“數學精神集中體現為徹底的理性探 索精神”。可以說,“整個數學幾乎全都是研究精神的 產物,沒有探索便沒有數學的發展”(米山國藏語)。教 師只有潛心鉆研教材,深刻理解知識的發生、形成過程, 設計核心問題,引領學生經歷觀察、分析、猜想、驗證、 推理、概括等發明發現的過程,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性 思維的學生。
(一)創造"驚奇",培養"好奇”,感知數學探 素之趣
兒童是天生的探秘者。教師應將教材內容巧妙加工, 以一種學生喜歡的、生動有趣的形式呈現,激起學生強 烈的探究欲望,進而深入地進行思考,解開成功的密碼。 如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多數教師都會在創設有 趣情境、激起學生數數的欲望后,安排數100個物品的 小組活動。由于學生年齡小,對活動的要求不夠明確, 數數活動秩序亂、耗時長。教師不妨設計這樣一個前置 性親子數數活動:選擇身邊最喜歡的一樣物品,試著從 1數到100,邊數邊想,怎樣表示出來才能讓別人一看就 知道是100個。此活動既能融洽親子關系,又可規避"死 記硬背式的計數”,有效實現數與物的一一對應。此外, 豐富的數數素材能夠使學生在多樣的活動體驗中理解數 的組成、數序,突破"拐彎數"出錯的難點,還能促使 學生在原有認知基礎上思考并創造出“一串”“一排” 這樣的單個計數方式來表示十個物體,鮮活的“十個一 群"的生活素材形象地幫助學生在認知結構中植入"十" 這個抽象又重要的計數單位。懷著"好奇”去創造,永 遠是學生探究數學未知世界永不枯竭的動力!
(二)聚焦“核心”,探尋“本質”,感悟數學精 思之美
作為一名數學教育工作者,我們應正視大多數學生 將來很可能從事的工作不需要研究數學的事實,正確認 識"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越來 越多地激勵思考"。因此,要為學生留下終身受益、為 未來而學的本領一思考。如執教"圓的認識”,可 提出問題:"你能想到用什么辦法畫圓",讓學生在課 前有充分的時間體驗和感悟畫圓的方法;“你對這些畫 圓的方法有何想法”,在方法類比中引導學生發現“除 了用現有物品中已經有的圓形描摹下來,其他方法都是 利用造出的工具畫圓,共同之處是定點、定長度。為真 正觸及研究的精神,借助計算機動態呈現多邊形畫圓, 聚焦數學史料"圓——中同長"(墨子語),給出自 學提綱:“一中"指圓的什么?你是怎樣理解“同長" 的?什么樣的方法可以證明你的理解?"學生通過量一 量、折一折等多種方式進行驗證,特別是將直徑、半徑 旋轉后分別重合的agffl行演示,更是讓學生見證了 “一 中同長"這一獨屬于圓的最為本質的特征。整節課,學生的 數學學習心情是愉悅的,這種美妙的意境使學生深刻領會 到數學知識之深邃。如果把學習基礎知識比喻為"畫龍”, 學會數學思考就是“點睛” o數學之美,美在精思!
(三)延伸拓展,蘊藏"未知”,探尋數學未解之謎
"明智的教育者不僅僅向學生傳遞'已經打開的盒子' 里面的內容,更應當培養學生對'尚未打開的盒子'和'即 將打開的盒子'里面內容的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去 發現。"如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當學生在課件創設 的故事情境“'買賣國'的乘法隊長”中充分體驗到運用 乘法解決問題的成功和快樂后,教師拋出新的困惑:“難道 還得把長長的加法算式給算出來,才知道乘法算式的得數 嗎?有沒有一種妙招可以讓'買賣國'的人們能夠輕輕松 松學會乘法計算呢? ”以此引發學生新的探索。又如,執 教"因數和倍數”,課程結束時,借助微課小視頻介紹完 全數并提出以下問題:“到底有多少個完全數?有沒有奇 完全數存在?完全數還有哪些特性呢? ”相信這些疑問一 定能激起孩子的求知欲,促使他們始終保持著對數學未知 世界的好奇,并在査找資料、篩選信息、找尋答案中享受 著自主汲取新知的愉悅。因此,教師應努力挖掘學習主題 中令人好奇不已的特性,幫助學生在探索未知中成為數學 美的發現者與創造者!
二、嚴謹——充滿于教學內容、蘇含于數學思考中的 嚴密精神
數學的嚴謹指向數學邏輯的嚴密及結論的精準,具體 表現為:在知識體系的編排上,有嚴格、周密的邏輯結構; 在數學問題的解決中,注重思想方法的適時滲透,能從“數學的視角和方法”去觀察,并清晰、有序、準確、深 刻地表達,做出研判。
(-)構建精巧而優美的數學知識體系,感受數學內 容的結構嚴謹
布魯納指出:“不論我們選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 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數學學習同樣如此,如果新知 與學生已有經驗吻合,接受起來就比較容易;相反,知識 的掌握就會慢一些。多年的教學經驗提醒我們,“小數的 初步認識“應該基于學生學習自然數時積累的經驗一“數 來自數” O以此作為小數與自然數的銜接點、小數學習的 生長點,讓學生在聯系中深刻理解小數與自然數數數的方 法相同,都是在點數計數單位的個數。教師可借助計算機 出示數軸,動態呈現自然數是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一百 一百地數,而小數是依據需要創造了比“1”小的計數單 位(0.1、0.01……),小數就是在用這些比小的計數 單位不斷“度量”中產生的。神奇的數軸將自然數與小數 直觀地納入同一個嚴密的數系之中,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數 的整體性結構,并切身感受到中國古代人民首創的“十 進位值制”在數學發展中創造出的計數奇跡。數學教學 不是看給了學生多少知識,而是看能否幫助學生建立知 識間的聯系,因為“道理相同”,知識掌握定會“一通 百通”。
(二)關注問題探究解決的規范程序,提升數學思 維的縝密、嚴謹性
學習數學就是要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嚴謹性,即考 慮問題時嚴密、有據。人教版“問題解決”板塊的教學 思路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知道了什么”(問題簡化) 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引導學生學會抓問題的要點,盡 量將問題簡化;“怎樣解答”(問題的解決方法)能夠 指導并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展開思考,并在方法對比中學會 “步驟完整,理由充足”地表達見解;“解答正確嗎” (檢驗反思)引導兒童對自己的思考活動進行反思,提髙 數學思維的嚴密性。不難發現,解決問題的教學恰好使 學生能夠完整經歷“化繁為簡,抽象本質一清頭緒, 學會推理一發現規律,建立模型”的思維過程。長此 以往,這些思維習慣的培養也就促成了學生言之有據的 數學嚴謹精神的有效養成,并在學生的一生中隨時隨地 發生著作用。
(三)注重學科核心素養的細微培育,會從“數學的 視角"精準研判
如今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引導學生用數學的 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 達世界”,即擁有“數學的視角和方法”去觀察、分析 社會,辯證地看待問題并做出選擇和決定是數學核心素 養的終極表現。如在“條形統計圖”教學中,為幫助學 生了解數學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推動作用,培養學生的 數據分析觀念,教師可借助課件出示近年來中國疾控中 心統計的兒童平均身高的最新數據,同時給出國家規定 的兒童身高購票標準:低于1.2米的兒童免票;1.2米至 1.5米的買兒童票;超過1.5米的買全價票。讓學生了解 購票標準的調整其實是基于大數據分析下的一種理性分 析研判,而不是政府的隨意行為。隨著兒童營養狀況和 成長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將來會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 購票標準。唯有時時處處于學科知識教學中融入核心素 養的精心培育,數學課才能真正“教活教深”,學生也 才能在感受數學對人類生活和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中提 升學習質量、生活質量乃至人生境界。
三、求真——無聲浸潤課堂、塑造良好品格的德育 精神
理性精神還表現為一種信念,一種對真理的追求。 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對學生適時進行唯實、求真等德育滲透,把學生培養成為 一個智力與人格全面發展的人。
(一) 利用計算機融入數學史,在介紹知識形成過程 中感受數學家的執著
每一個數學知識的產生都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成 果展現。數學史上眾多數學家在知識探索過程中表現出來 的執著、堅韌、嚴謹乃至責任感、民族精神等,在潛移默 化中會對學生的學習品質產生深遠的影響。如"三角形的 內角和,,,當學生利用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等方法猜 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后,教師可借助計算向學生介 紹古今中外驗證三角形內角和的方法,在動態演示中完善 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認識,使其體會古人的智 慧和數學方法的多樣,感受數學的嚴謹、簡潔、準確與深 刻。又如,在講“圓的周長"這節課時,教師可借助幾何 畫板演示"割圓術",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在艱難推算中 創造出的奇跡:在計算工具極端落后的情況下,劉徽經過 多年努力推算出圓周率3. 1416,為中國在這一領域處于領 先地位奠定基礎;祖沖之第一個將圓周率的值精確到7位 小數,使得這一紀錄在世界上保持千年之久。同時,還可 出示20世紀遇上強大的對手一計算機后,計算機科學家 將“的數值推算到小數點后千位、萬位、百萬位甚至千億 位的偉大奇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數學史有效融入課堂, 科學家們對真理的探索精神、理性的精神,也自然滲透進 我們的數學課堂。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樹立了勇于探 究、執著追求的人生志向。
(二) 國際視野下正視科學現實,在了解不足中積聚 勇于創新的愛國熱情
身為教師,總會在教學中打破時空界限,將涉及學科 主題內容的中外數學歷史資料整合到教學中,宣傳我國處 于世界領先地位的成果,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值得注 意的是,我們更應讓學生擁有國際視野,能夠直面科學現 實,找準我國與先進國家之間的差距,理性看待不足。如 教學"秒的認識” 一課,教師可結合微視頻"1秒的長度 是怎樣定義的與計量秒工具的發展史",提醒學生:“在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全世界90%的'時間',包括我們 的北京時間,都是由美國造飽原子鐘來守時。目前世界 上最精確的'鐘'則是由美國科學家于2021年研制的“宋 時冠軍”原子鐘。學生敢于挑戰的奮斗精神更需要我們 培養。短短的一段文字告訴學生:人類一直在發展,中 國一直在努力,要想實現"強國夢",需要從小樹立“為 中華之崛起而努力”的信心和決心!此時,求真、奮發、 執著等精神已點點滴滴地滲入學生心田,而這些都將有 力地促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 在學生日后的人生歷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只有高度重視精神與文化層面的教學, 潛心鉆研教材,基于數學文化設計教學活動,才能將探 索、嚴謹、求真等數學理性精神的培養付諸行動,并深 深鐫刻于學生頭腦中,進而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數學 智慧的大寫的人”!
(此文為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2019年重點課 題“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開發與應用課例研究"(JCJYB19041714 )階段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張維忠.文化視野中的數學與數學教育[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齊民有.數學與文化:珍藏版國].大連:大連理 工大學出版社,2008.
[3]米山國藏.數學的精神、思想和方法[M].毛正中, 吳素華,譯.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4] 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5] 珀金斯.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M].杭州:浙 江人民出版社,2015.
[6] 弗賴登塔爾.作為教育任務的數學[M].上海:上 海教育出版社,1995.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 (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