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萍 王海生
摘 要:平面幾何是初中數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標下,幾何課程的目的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關系,以及培養有條理表達等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并逐步滲透給學生,下面談談我在幾何教學中對培養學生能力的幾點嘗試。
關鍵詞:幾何教學;培養能力;分析圖形
一、動手操作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較為抽象的幾何知識,只有通過親自觀察、動手操作才能獲取幾何圖形的知識,培養觀察和動手能力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動手操作的真正目的,就是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在這一實踐活動中會獲得對數學知識的加深和理解。在幾何知識的教學中,盡量每節課都能安排不同的圖形制作或展示,且有重點有選擇地運用制作作品,幫助學生理解,解決思維上的停頓。還要鼓勵學生多動手、多操作,通過圖形的制作來幫助學生理解。反過來在動手操作中,也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確保制作的正確性,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幾何圖形的特征,并從不同的角度體會解題方法的多樣化,思考問題的多元化。在不斷的觀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中,讓學生感受到動手制作直觀模型有助于自己對幾何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從不同角度全面認識事物。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規律,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例如在講“矩形的定義”時,可以讓學生先做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模具,然后把平行四邊形的一角變成直角,學生會發現平行四邊形就變成了矩形,從而得到了矩形的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又如講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學生自己剪出一個等腰三角形,將它兩腰折疊重合,折痕兩旁的圖形重合,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究,發現等腰三角形是一個軸對稱圖形,這樣就以發現它的底角相等以及三線合一的性質。這樣不僅容易得到結論,而且使學生認識更加深刻,同時它的折痕對性質的證明有啟發作用。
要讓學生多動手,勤動手,教師也要多動手。課上要想把知識點講清楚,在課前做一些教具是很有必要的,有了教具輔助,圖形就變得更形象和直觀,這樣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形成鮮明的印象,學生通過直觀感知、動手驗證,有利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全等三角形時,我提前準備好一些教具,如銳、鈍、直角三類型全等三角形,彩筆、剪刀、硬紙,并提前布置全班學生每人做兩個三角形必須能重合。上課時讓學生動手比較自己所做的兩個三角形,回答下列問題:兩個三角形滿足什么條件才能重合?兩個三角形重合后你又發現了它們具備哪些特征?從而很自然地導出全等三角形定義。講到“圖形的旋轉”這節課時,我課前準備好單擺小球,通過實驗加深學生對“旋轉”和“旋轉中心”定義的理解;并且制作好兩個三角形。學生通過觀察老師的旋轉演示,加深對“對應點、對應線段、對應角”等的理解。
二、邏輯推理能力
幾何知識是用邏輯推理而形成的知識網絡系統。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是初中幾何教學的根本目的之一,推理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平面幾何教學之中。因為幾何知識是按一定的邏輯順序編排,即應用前面學過的圖形知識,通過邏輯推理得到有關的新圖形及性質。這種邏輯關系的本身就是發展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極好教材。教師應從教材的實際出發,根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追根溯源,讓學生探討并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不僅讓學生獲得科學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各種方法。
三、讀寫能力
要想正確解題,必須先認真讀圖、讀題。幾何的讀題,要結合圖形,找出圖形各個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整體模型,一邊讀題一邊在圖中標明已知條件,找出圖形中的隱含條件。幾何證明離開了幾何圖形猶如紙上談兵,不可能寫出簡潔、嚴密的推理過程。讀圖是在讀題的前提下進行的,而讀圖又促進了學生理解題意,理順關系,把條件放在圖上再讀,更能啟迪思維,開拓思路。
幾何語言是學好幾何的敲門石,是揭示概念,認識圖形,順利進行推理的必備工具,學習幾何語言是幾何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幾何語言分為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三種表達方式。特別是在講述概念、命題時,教師都應有意識地給出三種語言的轉化形式,要求學生能夠將幾何概念、命題的文字表述轉化為圖形表示,再將圖形轉化為符號語言。這樣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概念、定理的實質,培養和提高他們使用幾何語言的能力,以便在以后的解決問題中,準確而綜合地運用幾何語言,完成推理論證。
四、直覺思維能力
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深化,作為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覺思維越來越為人們所注重。數學直覺思維是以對整體問題的理解為基礎,把已有的學習知識和經驗與數學問題的實質進行迅速識別、直接理解,隨后通過聯想、猜想等直覺的綜合判斷方法獲得問題的答案或者進行求解的過程。想象力對于人們的創造性勞動的重要作用馬克思曾作過高度評價:“想象是促進人類發展的偉大天賦。”解題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自然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在解題過程中,培養學生從已知條件進行分析,從結論進行分析,則往往可由此得到不同的解題途徑,甚至發現新的知識。培養直覺思維能力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適應新時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要主動創設情境,及時把握時機,啟發和誘導學生的直覺思維。在求解證明幾何問題時,觀察圖形,分析圖形,結合題目所給的已知條件,借助于圖形進行合理的想象與聯想對尋求解題思路十分重要,部分幾何圖形本身就給我們提供了充分的發揮想象力的空間。例如通過觀察,我們可以設想某些線段或某些角相等,某些三角形全等或相似,等等。而這些又往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和突破口。當然這些設想應該是結合題設進行的,是合理的而不是盲目的,此種方法在涉及全等或相似時運用比較廣泛。
在平面幾何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絕非一日之功。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循循善誘,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讀寫能力,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崔鈺婉.中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領域的心理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32):322.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榆樹川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