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科勇
摘要: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各個領域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與此同時,社會對于各個階段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初中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精神。因此,在新時期的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將合作學習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促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提高,再加上初中生物課程自身的實驗性和探索性,這些屬性是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良好基礎。所以,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就將針對基于合作學習視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學進行闡述,除此之外,還會在文章中提出一定的具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建議,促使合作學習成為初中學生進行生物學習的新模式。
關鍵詞:合作學習;初中教學;生物教學;教學策略
初中生物課程中合作學習的開展存在結構單一、缺乏指導的問題,嚴重影響了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素養培養。其中結構單一問題是表現在合作學習都是以小組模式開展,但是分組中缺乏對學生差異的考慮,教學結構是簡單的問答模式,學生參與興趣不高。缺乏指導是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造成合作學習中的知識理解有所不足,影響了學科知識的掌握,也降低了合作學習的教學效率。針對實際問題教師應在教學上加以改進,提高初中生物合作學習教學的有效性。
一、應用合作學習模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前預學落實存在問題
初中生物教學工作在應用合作學習模式時,為了保障教學效果并且留給學生一定的合作學習時間和空間,就需要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預學,這樣才能保障合作學習模式的效果和質量。但是,目前很多初中生并未養成良好的課前自學習慣,沒有意識到生物課前預習的重要性,進而在合作學習模式中,部分初中生處于無措的狀態。而一些認真進行預習的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好,學習興致也會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初中生物教學就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二)初中生主動性不強
筆者在實際調查之后發現,在初中生物合作學習模式當中,只有少數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主動性,剩余學生在合作學習模式當中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是聽取別人的意見,自身充當旁觀者的角度進行學習,而在這種情況下難以實現高質量的學習,也不利于學生社會性的發展。時代發展已經對初中生的社會能力和社會性提出了嶄新且更高的要求,但是這一問題的存在,難以滿足這種要求,初中生物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將會存在滯緩現象,這對于初中生的綜合能力和個性化成長都具有不良影響。
二、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結合分層教學合理分組
初中生物課程中的合作學習開展著不同的方式,但是核心內容依舊是讓學生之間合作交流,完成對知識的探究性理解。因此,合理的合作模式就成為了有效性關鍵。在合作學習的分組中應結合分層教學來進行,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合作中發揮自身的作用,獲得成長,并確保合作學習可以完成生物知識的獲取。以《能量的釋放與利用》這一課為例,傳統的分組都是以經驗來進行,學生在其中合作并不多,更多的是各自呼吸作用的觀點闡述。教師基于分層教學模式,保證每個小組都是同層次的學生,能夠有共同性的理解認識,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分層教學目標,建立呼吸作用的理解認識。這樣的分組下,合作學習的開展中不會出現優等生完全決定學習走向的情況,能夠有真正的學習探究和討論分析,既能保證教學效率,也能讓合作有實踐性的參與。
(二)結合情境教學提高認知
合作學習是教師組織的一個學習過程,其中以學生的知識理解為主體,其目標也是讓學生可以在合作中完成知識的理解認識。但是實際教學中,部分學生不愿意參與到生物知識的合作學習過程中,等待別人的討論和總結,這種消極的學習方式嚴重降低了合作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合作學習的開展環境。鑒于此,合作學習的開展應建立一個情境,讓學生有個人生物探究的想法,愿意去主動地表達和陳述,營造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互動的氛圍。例如,在《人體的神經調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膝跳反射實驗和人體神經調節例子來構建合作學習的情境,使學生有感受和體會,建立進行探究人體神經調節的意愿,也讓情境指導學習的方向,強化課程知識的理解認識。通過情境讓合作學習的知識理解變得深刻,教師需要注重情境內容的感受性,在生物知識與學生認知之間建立聯系,這樣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會有深度的理解認識,并建立學習、思考、應用的過程。
總而言之,對于初中生的生物課程知識學習來說,合作學習讓其進行表達陳述、討論分析,能夠增加知識的理解認識,也能促進學習能力和生物素養的養成。但是有效性的開展需要完善學生的想法和認識,并且在內容和形式上做出改變,保護學生的求知欲,讓合作學習的形式可以有效建立,形成一個積極探索知識的環境,從學生獲取知識、素養養成的角度保證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軍,新智慧.核心素養下初中生物教學的優化思考[J].學周刊,2019(36):36.
[2]沈敏芳.基于合作學習視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學研究[J].求知導刊,2014(09):137.
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大石初級中學 四川 廣元 62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