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英
摘 要:在新課改的指導下,國家對于初中階段的英語做出了新的規劃。初中學生在初中階段最主要的任務是能夠養成學習英語的習慣,并且在初中階段能夠發揮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師在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一階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培養學生養成對于觀察記憶思維以及想象能力各個方面幫助初中學生得到提升。隨著新的教育理念逐漸的深入人心,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教師的教學方法需要發生很大的變化才可以適應當代的時代潮流。就是需要真正地放手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的課堂上,時間上,學習上都能夠做真正的主人。
關鍵詞:初中英語;英語水平;解決情況;引導討論;教學設計
課堂不應該局限在教師的理論上,而是應該讓學生真正的掌握課堂的主動權,這樣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活躍教學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師生共同參與的課堂才是真正的課堂,在新時代的要求下,對英語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老師需要準確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目標和內容,善于運用教育學和新語理學的理論。同時需要研究語言教學的規律,在這個規律上能夠敏銳地察覺到學生的變化。同時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有效地調整教學策略,更加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
一、及時解決突發情況
在新課標英語中,第1單元分別有三個部分,三個部分里的教學內容處理的都非常靈活,在這個階段,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語言能力出發,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只有照顧到每一個學生,才可以在每一節課堂上都獲得成功。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情況。尤其是會出現許多突發情況,這些突發情況和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所產生的情況是不同的,出現了很多預料之外的事情。這是需要解決每一次突發情況,從每一節課程中獲得經驗。從而提升自己教育水平的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在七年級上冊的一節課程中教師可以先進行設計,從課程的標題入手。學生是非常熟悉課程的標題了,但是學生可能不會用英語來表達,所以整節課可能會顯得有些枯燥沉悶,那么如何調動課堂的氣氛,讓整節課堂活躍起來。教師可以抽取一兩名學生作為代表來和教師進行課本上的對話,也可以抽取幾名學生進行互相對話。教師主要著眼于學生的興趣點,從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入手。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出現錯誤,在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教師不要嚴厲的批評,從學生的錯誤點著手,一步步地糾正學生,讓學生也可以從錯誤中來得到提升。
二、引導學生參與討論
教師也可以在每節課中給學生留留一些時間讓學生可以進行討論,學生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也可以進行語言能力的提升。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觀察學生到底適合哪種教學形式。采取最適合自己所教授的學生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育教學。學生之所以開始對教育教學不感興趣很大的,從學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課程進行結合。在發現學生的思路偏移課堂之后,教師不要急忙訓斥,可以先詢問學生偏離課堂的原因是什么,學生之所以思路出現了便宜,那么是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可以和其他的學生進行分享。教師一定要找到問題的切入點,對癥下藥。
例如,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能會帶有情緒化摻雜自己的私人感情,但其實這種方法是錯誤的,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執行者,在進行教育教學的時候,不能摻雜自己的私人情緒。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會教授無數個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擁有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師要關注到每一個學生。教師在教授學生的時候,盡量將注意力放到全體學生身上,因為教師教授的是全體學生,而并不是一兩個學生,如果在課堂上只有一兩個學生回應教師的話,那么教師一定要反思自己,是否是自己的教學方法出現了問題?要及時的改正自己的教學方法,盡量配合學生,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才是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做的。
三、運用不同教學設計
教師在進行每一節課的時候都應該擁有不同的教學設計,因為每一節課教授的學生都是不同的,同時學生是會成長的,每一個學生可以接受的知識都是不一樣的,就是盡量找到一個班級中學生所能接受的知識的綜合點。在一節課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進步。如果教師可以修改自己的教學方案,從情感技能的角度來說,也是非常有效果的。每一節課可能都會出現突發情況,迫使教師來改變自己的教學策略,改變教學策略雖然是不得已的,但是如果學生可以從課程中得到更大的進步,那么教學策略其實也是可以進行改變的。
例如,針對這樣的現象,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來重新設計活動。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主動縮短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融入學生和學生之間能夠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和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讓學生可以在心里得到放松的同時,又能夠及時的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在新課改的提倡下,英語課堂越來越強調靈活的內容,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調整教學內容。
總而言之,教學過程其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會受到其他的教師學生的突發情況以及環境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過程總會是不斷變化的,但是教師可以利用突發情況來推動課程的進行。課堂上難免會充滿獎勵和懲罰,學生如果表現優異的話,那么就是一定要及時地給予學生獎勵,同時教師的獎勵不能太過于片面化或者是口頭化。教師的獎勵一定要真誠。同時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犯了錯誤的話,教師要及時的對學生進行懲罰。懲罰的措施選擇讓學生抄寫課文等。但是教師在懲罰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絕對不可以體罰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夠遇見課程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能夠巧妙地在學生當中不知不覺地做出相應的變化,所以教師應該根據課程上出現的突發情況來不斷的推進課程,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
參考文獻:
[1]王國權,劉萬輝,高玉芝.高職院校班主任對學生養成教育培養的實踐研究[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04).
[2]敬攀,胡珍玉,吳瑕,梅曦,禹海航.寧波市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學生失眠狀況調查和比較[J].中國現代醫生,2018,56(31).
(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九集鎮龍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