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輝
摘 要: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想和行為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對他們的言行進行良性引導,有助于學生完善自身的人格,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此,本文也將以初中階段的學生成長為切入點,從英語課堂的設計出發,分析英語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并探討英語核心素養培育的有效對策,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和幫助,引導學生通過英語與他人展開溝通和交流,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提高學生的交際水平,僅作拋磚引玉之用。
關鍵詞:英語課堂;核心素養;基本內涵;培育方法
引言:
相較于其他類型的學科來講,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類學科,給學生帶來的挑戰是尤為新穎的,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在實踐的過程中面臨多種多樣的挑戰和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要想真正推動學生靈活運用英語,運用這一門技能去解決社會生活中重要的問題,就必須要重視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打破思維定式,深化學生對英語學科的認知。教師要從填鴨式的模式中脫離出來,不能只是讓學生用死記硬背去遷移理論,而是要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視野,鼓勵學生積極創新,通過英語感受到學習的魅力和價值。
一、分析英語核心素養內涵的相關內容
通常意義上所說的英語學科素養,主要指的就是在英語學科的影響下,學生一些關鍵能力持有的基本價值,這些價值伴隨著學生日后的成長和發展。在這里,英語學科素養是學科價值內涵和本質屬性的集中體現,充分展現出了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應當具備的能力和心態,涉及到學科教育模式的轉型和優化,也是學習方式變革和調整的指南針。再加,英語學科本身就擁有獨特的魅力,不僅集合了核心素養,而且也強調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結合了這一門學科本身的文學價值和育人價值??偟膩砜?,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科素養可以概括為,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思維品質的強化,學習能力的進步,文化品格的完善。
雖然英語學科素養的培育已經取得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但仍舊有相當一部分教學主體沒有認識到這一領域的重要性,仍舊把自己當作課堂教學的掌控者和支配者,沒有為學生設計特定的語言環境,引導學生練習自己的口語表達,讓學生的學習狀態變得十分被動。而且,部分教師過于強調學科素養中的語言能力,只是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習題訓練來提高筆試成績,并沒有從中引導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也沒有讓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探究習慣,學生只是把英語當作應對高考的一項工具,并沒有將其作為發展文化品格的重要推動力。
二、分析初中英語學科素養培育的方法和對策
(一)塑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教師應當讓學生在更加愉悅的環境下,喚醒內心的學習動力,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和好感,引導學生展開一系列的探索活動。大部分初中生對于英語學習的意識是相對薄弱的,仍舊停留在應試教育的硬性要求層面,所以他們也只是強迫自己對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這種機械性的記憶不僅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會讓學生產生極大的審美疲勞,在日益探索中消磨自己的熱情和自信心。對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意識和自覺意識,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能夠挖掘英語學科的魅力和價值,體會到個中的樂趣[1]。所以,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更加完善且優化的語言環境,引導學生夯實基礎。例如,在學習相關的英語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為學生整合多種類型的網絡資源,展示出趣味性的圖片或者是短視頻,運用創設情境的方法,設計出有效的問題鏈,幫助學生逐步梳理自己的認知沖突,啟發學生總結出文本呈現出來的信息,并對文本深層次的內涵進行挖掘和提煉,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并初步培養學生的判斷思維和發散思維。
(二)通過閱讀教學強化思維品質
閱讀始終是英語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對于學生來講也是一項不小的挑戰,對此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發揮出學生的思維品質特點,引導學生認真完成閱讀,充分理解文章的標題和圖片,然后再對文體進行解讀。在這里,教師應當讓學生懂得分析文章背后所表達出來的內涵,不僅要達到read between the lines,更是要做到read beyond the lines,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者的本意。教師也需要站在讀者的視角和作者的視角,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養成綜合性的事業,這樣學生也可以用辯證且客觀的角度去看待文章的行文結構和寫作特點。
(三)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
語感是引導學生展開交流和溝通的重要先導,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一旦擁有了語感,就可以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科素養,充分理解英語學習的精髓,對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發揮出自己的引導作用和組織作用。例如,在鼓勵學生朗讀文章的時候,教師就應當觀察學生表現出來的語調和語速,要讓學生重點讀出文章的感情,注意輕重音的分別,注意語句的停頓,感受到文章的情感變化。同時,教師也需要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經典的英文影片或者是聽力音頻,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領會到地道的英語表達,從中汲取經驗,并與自己的口語作對比,反思自身在練習中存在的不足,在后期的實踐中進行改正和優化[2]。
(四)轉化教學理念和思想
教師必須要打破過去的思維定式,科學素養的養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不僅局限在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上,更是涉及到學生的綜合層面。例如,英語的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等等,教師應當認真分析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及時轉變自己的理念,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而且,教師在課堂上也需要引導學生觀察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讓學生廣泛借鑒并吸收優秀的理念,及時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構建更加全面的知識框架,讓學生樹立辯證的文化價值觀。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持續性推動初中英語學科素養的培育是合理且必要的舉動,這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應有之策,也是鍛煉學生交往技能的有效措施。本文通過興趣的激發,思維品質的培養、語感的練習、理念的調整這幾個角度,論述了學科素養發展的措施,充分結合了初中英語教學的相關內容,尊重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在未來,教師也需要向著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方向逐步邁進。
參考文獻:
[1] 陳卓. 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2020(9):75-75.
[2] 徐潔.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 女報:時尚版,2020,000(003):P.1-1.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