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建設中國金課”是教育部對中國大學的課堂教學提出的教育新理念、新要求,已寫入了教育部文件。只有對課堂進行了革命,教育才能真正革新。大學英語線上“金課”的建設正是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的必然結果,又是解決教育最根本問題的有效途徑。文章以QQ直播間為依托,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優化大學英語在線教學設計,重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智慧課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QQ直播間;大學英語;線上金課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01-0106-04
Abstract: Classroom plays a major role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nstructing "Golden Course" is the new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requirement put forwar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China's university teaching, which has been written into the official documen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It's imperative to conduct reforms on classroom teaching, only after which can education be actually renovated. Constructing college English online "Golden Course" is not only the inevitable consequence in response to the call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but also it'll be the effective solution to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with education. Based on QQ live broadcast classroom and oriented by the all-a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llege English online teaching designs are to be optimized, with an attempt to reconstruct the learner-centered wisdom classroom, thus promot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 QQ live broadcast classroom; college English; online Golden Course
一、概述
淘汰“水課”,打造“金課”,是2018年12月吳巖在第十一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做的題為“建設中國金課”的報告里談到的。他透露,未來中國將要打造包括線上“金課”在內的五類“金課”。論壇上張大良指出:當代大學生是互聯網的原住民,灌輸式的教學理念與方式,已無法滿足和適應學生的需求,因此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優化課程體系,以學習者為中心創設互聯網環境下的智慧課堂,促進學生主動探求知識。2020年2月,陳寶生在全國教育系統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上提出:停課不停教不停學。要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高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持續打造具有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金課”。英語在線開放課程的涌現,帶來了英語學習內容、講授方法、教學模式等方面的變革,給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和帶來了新的挑戰。建設大學英語線上“金課”必將拓寬優質教育資源的時空,擴大受益面,讓學生從被動聽記變為主動參與,既增強教學吸引力,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讓互動式教學、啟發式講授、批判式討論貫穿課堂,從而改革和優化傳統的教學結構與教育本質,培育具有21世紀能力素質的創新人才。當下,“金課”“水課”成了高校管理者、高校老師和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和熱議的話題。那究竟何為“金課”?又何謂“水課”?
二、“金課”和“水課”
2018年6月,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第一次提出,合理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真正把“水課”轉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8月,“金課”在教育部專門印發的《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下稱《通知》)中第一次被正式使用,“淘汰水課、打造金課”首次正式寫入教育部的文件。《通知》明確指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合理提升學業挑戰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什么是“金課”?簡單歸結為“兩性一度”: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高階性,就是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課程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要利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辨力的培養,注重學生探究問題和親身體驗的引導,側重學生能力和思維的訓練。創新性,指的是課程教學有助于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育。課程內容體現前沿性和時代性,緊跟時代步伐,符合時代要求,洋溢時代氣息;教學形式靈活多樣,不再是“填鴨式”或“一言堂”;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激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激發求知欲,發揮學生的個性和潛能。挑戰度則點明課程要有一定深度和難度,要學生和老師共同努力,因此老師要花心思備課講課,學生要下苦功學習思考。
什么是“水課”?“水課”就是低階、陳舊的課,說得嚴重點就是老師不用心教、學生不用心學的沒良心的課。其低階性使得學生腿都不用抬就能輕而易舉地通過,課堂不注重訓練學生的能力,課程不關注培養學生的素養。加之課程陳舊、過時,長時間不更新,與現實脫節,體現不出時代氣息和特征。學生基本不需要花時間下功夫,隨便聽聽就能毫不費力通過。這樣的“水課”必將禍害學生,一定要成為老師感到慚愧的課,羞于拿出來的課,要成為學生抵制的課,勢必遭淘汰的課。
三、傳統的英語線上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的問題
從學生層面來看,傳統的英語線上教學多流于形式,學生往往是為了應付老師布置的作業草草了事,而不是主動積極地認真完成。對于相當多的學生,網絡是休閑娛樂、交友聊天、購物淘貨的方式,上網就是游戲、社交、放松的代名詞。由于監管不到位或無法監控,那些自控能力弱的學生,只要一拿起智能手機或坐在電腦前就不由自主地迷入網絡游戲或陷進其它的娛樂功能,哪還顧得上進行線上學習。久而久之,學生不僅視力低下、精神不振、學習無勁等,英語學習興趣轉弱變無,使得線上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更別提打造英語線上“金課”了。
(二)教師的問題
傳統觀念普遍認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充當著知識的傳授者、督促者和評價者(周園,2014)。在社會發展、信息技術高速迅猛的互聯網+時代,“一本課本+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已無法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積極性,新型的多媒體教育技術讓廣大的教師面對新一輪的挑戰。有的老師尤其年齡稍大一點的不愿意更新教學理念,繼續進行傳統的教學活動;有的老師由于自身的畏難情緒對線上教學也是望而卻步;還有的老師對線上教學理解存在偏差,擔心線上課堂會讓教師成為“兩不管”,學生變成“被放羊”。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高校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效和影響英語線上“金課”建設的進程。
(三)學校管理的問題
學校管理的問題說到底就是肯不肯投入和愿意投入多少的問題,也就是學校的領導層是否愿意投入足夠的財力(資金)、物力(設備)和人力(專門人才)。眾所周知,多媒體教學設備及流暢的網絡連接是線上教學必備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購買、保養和維護、網絡的使用、學習平臺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由于資金投入不足,有的高校沒有網絡連接或校園WIFI覆蓋不全,多媒體就成了單一的PPT播放器,老師和學生在校園里無法實現課內外的線上教學和學習。缺乏相關的技術人員,時間久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及學習平臺會出現老化、功能故障等問題,甚至不能正常使用,這些嚴重影響英語線上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四、大學英語線上“金課”建設研究
(一)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為建設大學英語線上“金課”鋪路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積極更新觀念,緊跟時代的步伐,為英語線上“金課”建設鋪路。在面對學生大學英語學習興趣日益淡薄的窘況,英語教師當務之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拋棄“一言堂”“填鴨式”的課堂教學,給學生機會“支配和調控個人學習”。首先教師要在思想上深刻認識“教育中最根本的問題是培養人”。如果不培養人,教育就不配叫教育,學校就不配叫學校,大學就不配叫大學(吳巖,2018)。其次教師要弄清楚培養什么樣的學生和如何培養學生。在新時代背景下,培養的當然是具有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創新人才,是順應新時代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教師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效整合來實現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和全新的、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何克抗,2002),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更新、時代的脈博,讓學生真正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此外,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覺悟,“對于中國的英語教學來說,保持并提高英語教師的英語水平將是貫穿其職業始終的任務”(夏紀梅,2007),堅持專研新穎的教學手段,主動適應教育信息化,努力使自己具備復合型知識結構,打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英語線上“金課”。
(二)充分利用QQ直播功能,為建設大學英語線上“金課”助力
“大學的天職是教書育人,大學的良心是潛心教書育人!”(吳巖,2018)。在大學里學生最直接、最核心、最顯效的受益源自課程。課程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要實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這個世界高等教育共同的理念,關鍵在于課程。消滅“水課”、建設“金課”是高校乃至社會拍手稱快的舉措。“金課”乃一流的課,是教師用心備和講的課,是學生真心喜歡認真學的課。廣大教師只有真正讀透“兩度一性”的“金課”標準,才能弄清楚怎樣去打造“金課”;只有對QQ直播間的功能了如指掌、運用自如,才能提升QQ直播課堂潛力,優化教學設計安排,實現大學英語線上“金課”的建設。
(三)因材施教,夯實基礎,變被動為主動
建設大學英語線上“金課”,改革大學英語教學并不是全盤否定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統大學英語教學中不乏經典的教法,如詞匯的累積、聽力的解讀,可作為精華繼續傳承。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智能手機、電腦,優化現有資源和平臺,整合傳統教學的經典教授與互聯網的優勢,因材施教,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使教有成效、學有所得。
文中因材施教的“材”包含兩層意思:其一,“材”指學生。教師必須了解所教的學生,清楚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英語水平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方式指導,“對癥下藥”。英語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QQ直播間的連麥功能,同時邀請1-6個學生不等,來分享事先準備好的東西。學生自由選擇是否出鏡,這樣一來,就算英語較弱或膽怯的學生也會有話可說,有膽去講。分享完畢,教師鼓勵連麥學生結合主題相互發問,既鍛煉了學生的聽力,也提供機會給口語好、愿意講的學生,展示口頭表達能力,還激勵害羞的學生大膽開口,其他同學則發送彈幕各抒己見。教師找準時機向連麥學生提出難度有異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露一個微笑的點頭表贊許,發一個“大拇指”或“Good /Great”表稱贊,講一句“You're awesome.”表欣賞。隨著師生互動、生生交流愈加火熱,學生漸漸融入課堂學習,自主動腦,主動發言,課堂氣氛活躍。其二,“材”指教材,一般使用的是讀寫(綜合)教程和視聽說教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將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定為“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兩種教程線上線下設計各具特色又相輔相成、互為補充。讀寫(綜合)教程側重讀寫譯能力的訓練、詞匯句型的積累、語用的提升,視聽說教程注重培訓學生聽說能力,幫助學生切實提高語言交際能力。課前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作業,在QQ群下載PPT、視頻資料自主預習,把疑惑上傳QQ群聊。針對學生預習中提出的疑惑,課堂上教師及時總結和解答,并拋出新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訓練其思辨力和創新意識;課后教師把疑問較多的內容和書面解答及時通過群公告置頂發布,讓學生有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幫助鞏固和吸收所學內容。對那些問題較多、基礎稍弱的學生教師通過QQ私聊,借助圖片、文字、語音進行單對單答疑,個性化指導。無論是讀寫(綜合)課還是視聽說課,教師圍繞“單元主題+時事熱點”來設計活動。在講授“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新世紀綜合教程2 Unit1),教師引導學生分享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中那些平凡而又可歌可泣的例子,深入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演講、視頻、小組合作等形式展示,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慢慢地從“教”向“學”、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為了使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統一,教師選取富有時代氣息、思想性和趣味性結合的語篇,涵蓋社會、歷史、文化等主題,引導學生理解中西文化差異,加強文化對比性,增強文化感知力和理解力,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四)創境設疑,教學創新,培養學生思辨力和創造力
建構主義(皮亞杰,1984)指出:學習是在真實的、具體的語言情境、鼓勵學生進行活動的環境中,以學生為中心,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創設一定是內含問題的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質疑問題、獨立思考和積極探索。營造“問題課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合適的時機進行設疑,應成為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皮亞杰,1984)。學生是一個主動的、積極的知識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布魯納,1973)。妙選社會熱點、中外時事,營造“自由論壇Free Forum”,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把“啞巴英語”變身為“脫口秀”。創設“故事聯編Story Making-up”,放飛學生思維。課堂上教師PPT投影6張聯系不大的圖片,給學習小組(6名同學組成)10分鐘準備,要求組員用所學詞組結構,把給出的圖片串成一個合情合理的故事。小組各自線上“協作”、“會話”,時間一到,用QQ連麥一人一句把故事講出來。“英語情景劇English Opera”是學習小組利用課余結合主題、自編自導的角色演繹,拍成視頻在課堂通過QQ直播間“影視播放”與大家分享。情景劇的構思、編排和演繹是小組協作的成果,以表演的魅力激勵學生勇敢地說出來、演出來。情景劇反映一個社會現象,鼓勵學生國事家事事事關心,有助他們社會責任感的養成。“自由論壇Free Forum”、“故事聯編Story Making-up”、英語“情景劇Opera”讓學生以一種不同的方式體驗英語,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渴望,甚至是對英語的熱愛。再加上PPT或視頻呈現直觀生動,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視、聽,在聽看中動手記,動腦想,用口說,全方位調動身體感官,呈現真實語境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合作、想象和創造能力。此外,QQ的作業布置靈活機動,學生網上提交圖片、文字、語音均可,簡單便捷。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業時,可進行差異化點評、單對單答疑、有效指導,有助學生提問、質疑,夯實語言基本功,激發學生思辨力。QQ群聊拓展學生學習交流的時空,教師隨機解答和點撥,提升英語學習的效果。總而言之,小小QQ直播間蘊含大智慧大能量,為大學英語線上“金課”建設提供一種簡單易操作且高效率高效益的有力保障。
(五)完善評價,使大學英語線上“金課”名符其實
要使依托QQ直播間打造的大學英語線上“金課”名符其實,就得有一套公正客觀、符合“兩性一度”的評價體系對其進行檢驗。“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是打造大學英語線上“金課”有效的評價指標。高階性在于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維,體現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線上授課是否有效鞏固和扎實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聽、說、讀、寫、譯的技能?線上教學是否通過批判性問題啟迪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思辨力?學生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各種翻譯資格證考試、一些商務英語等級考試的通過率是否有明顯提高,如合格率由原來的20-30%上升到50-60%?是“金課”的話,就一定會出成績。創新性從教學內容、形式和結果直觀顯現。教學內容是否結合當前社會?教學形式是否注重培養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和創新思維?教師是否針對學生的不同進行差異性教學、因材施教?這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勤于更新思維,善于創新模式,敢于推陳出新,積極開發個性化、合理化、靈活化的與時俱進的活教材。至于挑戰度評價,要求教師和學生攜手用心去做。教師不能只顧認認真真培養自己,卻馬馬虎虎培養學生了,要在備課講課中用足精力下足功夫。學生要從醉生夢死的日子蘇醒,全心全意認真學習。大學本該是每個學生不斷挑戰、提升完善的緊張而充實的美好時光和人生經歷。“閑下來”還是“緊上去”至關教師和學生是否愿意挑戰自我和提升學習狀態的標準。挑戰度評價是否取得實效,必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來衡量教師和學生能否完成相應的挑戰度評價指標。
五、結束語
“金課”是新時代發展的潮流,建設大學英語線上“金課”是新時代的召喚,是每一個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全身心投入去追求的目標。“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而大學英語教學首先必須遵循一個“學生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情感訴求”的需要,因材施教來挖掘學生們的主動學習熱情,創境設疑去刺激學生求知欲望,激發學生好問、樂問、質疑,積極探究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提升個人思辨力和創造力。“學無止境”,教中學,學中教,教師始終堅持用“兩性一度”的標準指引課堂教學,提高能力、掌握信息技術,優化和創新貼近學生的教學設計安排,那么成功打造大學英語線上“金課”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布魯納.教育過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2]何克抗.e-Learning的本質——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J].電化教育研究,2002(1):3-6.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4]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Z].教高函[2018]8號.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
[5]李志義.“水課”與“金課”之我見[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24-29.
[6]皮亞杰.結構主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7]全國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EB/OL].http://www.go
v.cn/xinwen/2020-02/08/content_5476065.htm.
[8]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9]夏紀梅.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對教師的挑戰:教師發展問題與對策[J].中國外語,2007(02):3-5.
[10]周園.應用性本科大學英語教師課堂角色研究[J].海外英語,2014(13):56-57.
作者簡介:孔衛瓊(1974-),女,漢族,廣東高要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和教學、教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