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華
【摘要】隨著教育的改革,初中階段的教學著重于“立德樹人”理念的滲透。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生活經驗比較少,如果教師一味地采用“灌輸”的方式,會使學生對書本上的知識理解不透徹。為能使學生學有所用、學有所得,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展開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本文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為主要內容,探析實踐教學具體實施策略。希望通過此文能給相關教育教學工作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初中教育;《道德與法治》;實踐性
在以往的初中教育中,教師只是教授學生書本上的知識,學生實踐機會相對較少,難以與實際生活建立真正聯系。《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設對學生來說非常有必要。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其價值思想、道德品質的樹立需要“外力”和學生自身共同作用,《道德與法治》課程屬于“外力”的一種。“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由此可見,實踐對于認識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如果只是教師講解書本上理論性的知識,僅限于課堂教學,那么,教學效果就會只作用在學生思想層面。所以,需要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將理論知識作用于實際生活當中,從而真正發揮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價值,提升學生的實際知識運用能力。
一、突出實踐性教學與課程內容的內在聯系
傳統教育中,學校不夠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也只是教授學生書本上的知識,學生實踐機會較少,難以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因此,筆者認為,要突出實踐性教學。首先,教師要了解實踐教學與課程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基于教材中的知識點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搭建可供溝通的橋梁,使學生將《道德與法治》的知識融入到實際生活當中。基于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督促學生善于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將實際學情為著手點,開展有效的、豐富的、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比如,社會調查、實際實驗研究、實地考察等活動形式。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興趣,同樣也能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
二、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在初中課堂中,合適的教學氛圍能夠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尤其是對于初中生來說。以往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主要是教師講解,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比較少,導致學生難以充分理解與消化知識,因此,難免會出現學習效率較低的問題。基于此,教師可以通過情景教學這一方式,提升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內容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思考、獲取知識,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在情景教學當中,教師的責任是引導學生為實踐活動提供保障。其次,在情景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應當結合本次教學開展的實際情況,總結經驗,并對其加以改正和優化,不斷地創新,才能使實踐課程更加適合學生的喜好、更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
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在于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以及掌握基礎的法律知識,并將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以《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實際生活場景,比如,學生在購買東西時看到有人插隊;有人在公共區域吸煙等。學生選擇情景之后,自動結成小組進行合作表演,由學生來表達自己的理解以及解決方式,并以表演的方式呈現出來。然后,再由教師和其他組的學生對表演進行點評,說出自己的看法。從而使課本上的知識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到學生面前,學生可以在表演時融入自己的想法。同時,從實踐的角度出發,可以使學生對課程上所學習的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將知識內化吸收,進而外化于行,產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
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踐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理念
所謂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進入社會環境當中,開展實踐活動,將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真實的環境,從而提升學生自身的理解。
傳統實踐教學大多是在學校當中,然而實踐活動并不局限于課堂上。在初中階段,教師可以有選擇性地開展社會實踐性活動教學,幫助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習的知識與社會實際生活相結合,從而帶給學生更加真實的活動體驗。比如,學生在學習“我們所了解的環境污染”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社會調查活動,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習的知識,設計需要調查的內容。之后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可以去小區、環保部門等地,通過實地考察訪問以及問卷調查的方式開展實踐活動。當學生回到教室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自己調查的內容,并整理成環境保護的倡議書以及宣傳手冊。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參與到知識運用的實際過程中,獲得更為深刻的體驗,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同時也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習的理論知識。
四、以德育目標為導向,組織參觀訪問實踐活動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實踐活動構成體系當中,調查和采訪屬于其中重要的活動方式。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校外特定的地點,實施走訪活動,讓學生在詢問的過程當中獲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并將其與《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相聯系。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同時也能讓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在無形當中滲透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道德認識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做好安全保護工作,有序地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從而實現實踐教學的作用。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實踐教學仍處于探索階段,實踐活動的形式以及活動的內容都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實際來制定實踐計劃。基于此,教師應當具備創新的理念,突出學生學習主體性作用,了解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構建更為適合學生學習的《道德與法治》課堂。限于筆者水平有限,請相關教育教學工作者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姜玲.重視實踐教學? 培育綜合素養——淺析初中道德與法治實踐性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下),2019(12):185.
[2]梁啟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8.
[3]滕傳國.基于核心素養視角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6):47-48.
[4]劉國新,代鵬,隋瑩瑩.合作教學模式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家教世界,2013(20):201-202.
責任編輯? 羅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