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三妹

【摘要】在小學生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高效課堂的方法。因為這種方法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小學生快速提高學習成績。本文從高效課堂帶來的優勢入手,分析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使用高效課堂的方法來促進學生學習,讓學生從中獲得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質量,幫助教師在課堂中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教師輕松地實現高效教學。
【關鍵詞】小學教學;數學課堂;高效
教師要利用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在課堂中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達到高效學習的效果。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實際學習情況有一個良好的把握。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尋找有助于學習的實例,結合課程內容,引導學生創建學習的情境,來解決書本中困難的問題,以此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優化學習內容,構建高效學習的課堂。
一、調整上課時間
想要建立高效的課堂,就應優化上課的時間。這并不意味著,要像傳統課堂那樣,滿堂課進行理論知識的傳輸,而是要合理安排時間,達到高效的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將上課時間分為四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向學生提出本節課需要講解的內容和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學習。第二階段,為學生講解課程相關的概念、公式以及做題方法。第三階段,帶領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并在課堂中進行做題練習,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第四階段,教師可以留出5至10分鐘左右的時間給學生提問題,培養學生提問題的習慣。這樣,學生可以將自己不懂的知識點,在當堂課中解決,做到不累積難點知識。而教師則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再次進行講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從生活中尋找案例
教師在教學的準備環節中,可以充分調查學生的興趣所在,深入學生的生活,尋找有關教學內容的案例。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案例的導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材中,教師在講解關于“圓的周長”的內容時,就可以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圓形,或者向學生提問“生活中常見的圓形物體?”等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引入生活中的圓,如,“時鐘”“乒乓球拍”“硬幣表面”等圓形,代入數據,帶領學生一起計算這些形狀的周長,使課堂生動起來,同時又達到了高效課堂的效果。
三、創建教學情境
在教學的過程中,可創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實踐情境,去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數學知識。
例如,在給學生講解“加、減、乘、除”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聯想,想像自己是一名售貨員,在為顧客結賬時,將不同的商品價格進行相加,將相同的商品進行相乘,對顧客支付的現金進行找零等情景模擬。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學會“加、減、乘、除”的相關知識和技巧,鍛煉學生的心算計算能力,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數學對生活的指導意義,進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四、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在進行高效課堂的教學中,要正視自己的職業,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推陳出新,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實現高效課堂的目的。因此,教師要破除傳統教學觀念的限制,了解新時代的變化,將社會中的新觀念和新元素與課程內容完美地結合起來,制定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不斷地進行革新,把學生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優點,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結合有效的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達到高效課堂的效果。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程度、學習效率有一定的了解,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有一個很好的認識。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聽取學生的建議,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此外,還要將學生的需求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及時完善,保證高效課堂的順利實施。
五、促進師生關系
隨著教育的發展,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關心學生的日常活動,還要充當學生的朋友,與學生以平等的方式相處,建立密切的亦師亦友的關系。通過這樣微妙的關系,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不對教師感到畏懼。如此,有利于教師開展各類課堂活動環節,讓課堂的氛圍變得輕松起來。因此,教師要破除傳統的師生等級觀念,尊重學生的身份,用平等的方式與他們進行交流,建立愉快的師生關系,促進高效課堂的開展。
六、指導學生學習要徹底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要不斷地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對該問題進行深入地學習,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做到當堂學習內容當場消化,不為之后的學習遺留任何問題,不累積難點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上課時,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推導公式的精神,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要培養學生認清問題的重要性和解決問題的自信心。對于一些簡單的知識要牢記,對于相對較難的問題要進行深入學習,將學習進行徹底,從而提升學習的質量。
比如,在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材中,對“分數”的學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舉一反三的學習習慣,并在解決一組分數相加的問題之后,聯想其它可能性,發現其中存在的規律。如,進行“+”計算過程中,要思路清晰和一眼看出這道題是需要通分計算的。同時,不僅僅要知道的結果,還要掌握其分母或者分子變化的規律,最終結果與原來的結果有什么聯系等問題。透過表面問題看到實際的問題,發散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七、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課堂中采用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力方法之一。這種方法的使用能提高學生在課堂中對知識的接受效率,讓學生輕松地學習數學,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這種方法的順利實施,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和學習情況。同時,教師也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點,多方面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從而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娟華.淺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1):165.
[2]熊冬華.優化學習過程——淺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2019(31):200-201.
[3]盧國會.淺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與實施[C].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貴陽會場)論文集,2019.
[4]嚴東升.淺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的有效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13):52.
責任編輯? 林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