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華
摘 要:學校德育環境是中小學德育工作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通過學校德育環境的生態分析,發現生態建構理念的缺失與空位、德育環境內部的惡劣與貧瘠、學校德育環境的封閉與單一等問題,進而探討優化學校德育環境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德育環境;德育工作;中小學
環境對于人的教育有著重要影響。“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墨子·所染》)“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晏子春秋》)這些論述無不是突出環境對人的影響。
德育環境是指影響德育對象德行生成的各種因素總和。學校德育環境是指在學校層面影響德育對象德行生成的各種因素的總和。在學校德育工作的推進中,如何優化及利用學校德育環境,對于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意義重大。
一、學校德育環境的生態分析
1.生態建構理念的缺失與空位
(1)學校德育環境的生態建構要有整體性的關注。反觀當下,學校內外德育環境的隔離和不統一,讓學生在校內和校外兩套理論、兩個世界中無所適從。學校缺乏對自身德育系統因素的優化與組合導致德育活動流于浮表,形式盛行。這些割裂學校德育生態的現象時有上演,究其原因就是整體性理念的缺失。
(2)學校德育環境的生態建構要有和諧性的追求。學校德育關注的根本點應該從關注德育對象個體的被動接納轉向德育對象在特定德育生態環境中的和諧發展與健康成長。所以,如何創造內部環境的生態和諧,是學校德育生態建構所應涉及之命題。
2.德育環境內部的惡劣與貧瘠
(1)“集體道德”的強勢生長。現代學校的德育內容,過分強調公共價值及集體利益,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個體道德的合理表達,“集體道德”的強勢生長,導致學生“個體道德”的缺席。在這種價值多元的時代和個性張揚的群體中,過分壓抑或缺少個體表達,引來得更多的是對集體道德的質疑與批判,對個性生命的壓抑與摧殘。
(2)“知性德育”的過分倚重。知性德育是以道德規范知識傳授和學科教學為載體而進行的,是一種認知性的德育。對“知性德育”的過分倚重,讓學校德育環境停留在“認知”的邏輯環境中,脫離了“行動”的真實環境,形成知與行之間的鴻溝,造成“知、情、意、行”的脫節。
(3)“道德灌輸”的簡單粗暴。道德灌輸方法單一,形式僵化,讓學校德育環境喪失了生機、活力與魅力,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個人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產生抵觸,失去了參與的興趣。
3.學校德育環境的封閉與單一
(1)學校內外部德育環境生態系統聯系性不足。杜威曾指出:“學校的那種隔離現象,就是學校跟生活隔離開來。”對于學校德育而言,學校德育與兒童校外生活環境和經驗的隔離同樣是造成其教育浪費的根源。
(2)學校內部德育環境生態系統的失衡性明顯。縱觀學校內部環境:學校物質環境建設缺乏設計整體性,人文關懷不足;學校文化環境的架構脫離現實生活和人的真實需要;學校人際環境對個體德育的影響性基本忽視。
二、優化學校德育環境的有效方式
1.確立學校德育環境生態建構理念
(1)樹立以人為本、可持續的德育環境建構觀念。雅斯貝爾斯認為,現實教育環境缺乏愛心,是冰冷的模式化的環境。在建構學校德育生態環境時,要對生命個體加以人文關懷。
(2)營造德育生活化的真實、自然環境。有效、有益的德育必然是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同時亦能應用于生活。營造生活化的德育環境可以從營造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有趣美好的校園生活、充滿體驗交往和德行文化的校園生活著手。
(3)學校德育環境的建設要有整體性和和諧性的追求。“學校應樹立開放性的整體大德育理念,以開放的心態積極吸納社會環境中有益的德育資源為己所用,而非故步自封、畫地為牢,將學校德育自我束縛在校園圍墻之內。”學校內部環境要素要有機和諧,與系統整體動態平衡指向學生德行的形成與完善。
2.加強學校內外部德育環境生態系統的聯系性
(1)充分發揮學校德育的引領和主導作用。學校德育生態德育網絡要居于主導地位。在學校德育環境的建構上,一要適時優化自身德育生態系統。變革學校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和德育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學校德育物質環境、文化環境和人際環境的建設。二要主動搭建社會力量整合的平臺。密切家校聯系,定期召開德育家長會,開設家長、學校德育課程,多重手段保持家校溝通。
(2)加強學校內外部德育環境生態系統的聯系性,實現校內外德育環境的有機對接,在學校與外部環境之間積極、持續的互動中,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具有高度統一性的基礎和背景。
3.保持學校內部德育環境生態系統的平衡性
(1)重視學校物質環境的美化。完善校內基礎設施,為德育開展提供物質便利;營造教學場地德育氣息,在潛移默化中熏陶渲染;合理規劃建筑布局,提升舒適感;巧妙設計自然景觀,增添其優美感。
(2)凸顯學校文化環境的溫暖。以完善的校風校訓,增加學生的認同感;以優良的教風、學風,提升學生的正能量;以科學的德育制度,如完善的德育管理體系、高效的德育運行機制、序列化的德育實施規劃和以德育測評為核心的評價體系,保障學生德育的高效;以民主的管理風格,彰顯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綜上,學校德育生態構建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它既需要社會、家庭與學校在德育環境生態建構中的“生態聯盟”,又需要學校內部要素生態建構的“和諧共生”,期待良性、綠色的學校德育生態愈發美麗。
參考文獻:
[1]姜浩.智慧德育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
[2]李倩.論現代學校德育環境的生態建構[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7.
[3]馮秀軍.現代學校德育環境的生態建構[J].教育研究,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