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摘 要:當下,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傳統的零互動課堂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知識獲取的基本需求。互動教學作為經典課堂教學模式之一,有助于促進師生雙方的相互了解,實現課堂教學重心的轉移。高中數學整體教學難度高,知識體系復雜,思維跳躍性強。傳統的課堂教學能夠有效提升教師的知識輸入效率,但學生的反饋并不理想。加強課堂互動,是平衡教學難度、調節教學速度的關鍵,也是及時查漏補缺的有效方法。特基于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互動教學的優勢,探索互動教學方法在數學課堂中高效運用的方法。
關鍵詞:互動教學;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8-00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8.003
高中階段作為素質教育的特殊時期,其教育方針的落實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高考形勢的影響。家、校、生三方對學生成績的變化保持著高度的警覺。創新型教學方法的運用必然要經過一個從稚嫩到成熟的過程,這也成為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最大阻力。互動教學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也是促進數學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推力。新時期,學生的學習地位逐漸為社會各界所重視,急需通過互動教學的形式拉開數學課堂教學的序幕,促進教學質量的穩定提升。
一、互動教學的相關概念
(一)互動教學的定義
互動教學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傳統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而言的。互動教學將學習的過程定義成知識交換的雙向過程,通過及時反饋,強化教學主體之間的聯系。廣義上的互動教學,是教學活動參與者之間的交流溝通,既包括師生對話又包含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通過互動教學,改善師生雙方割裂的關系狀況。讓原本缺乏雙方互動的課堂重現生機與活力。數學本身就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跳躍性,通過交流,集思廣益,能夠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期間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重燃對數學的信心。我們可以簡單把互動過程視為各學習主體之間的交流溝通,通過雙方,甚至是多方互動,讓數學難題成為集中探討的對象,讓數學理論成為相互學習的媒介。
(二)互動教學的本質
互動教學的實質與核心問題在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創建。首先在于師生觀念的轉變,受到眾多歷史因素的影響,我國近代的教學活動均圍繞教師進行開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享有最大的主動權。在傳統的師生關系中,學生長期扮演著弱勢的一方,在知識獲取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創建互動教學課堂,最重要的是重建師生雙方的動態平衡,促進學生學習地位的提升,轉變學生的依賴心理。互動的過程也就是師生雙方一起思考的過程,也是學生提升學習主動性的過程。
(三)互動教學的優勢
互動教學并不涉及教學內容的改動,其重視的是課堂交流,因此,這一教學方法的落實并不會對學生的成績產生任何負面影響。不同于大刀闊斧的教學模式改革,互動教學理念的引進充分考慮了當代高中生的升學現狀,有效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此外,互動教學能夠有效改善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的現狀,頻繁的課堂互動、點名問答能夠有效防止學生精力渙散、開小差。互動學習能夠有效縮小班級內學生的差距,為教學進度的統一規劃提供便利。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能夠幫助后進生取得長足的進步,縮小班級成績差距。
二、現階段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
就數學學科特點而言,高中數學本身極具思維的跳躍性,對公式的轉化和靈活運用要求過高。知識點、知識鏈的銜接更為緊密,知識面的交叉更為復雜。這也是許多學生反映學習困難的客觀實在。這些客觀因素增加了學生課堂知識吸收的難度,再加上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度高,這使得不少接受能力差的學生感覺數學理念越來越深奧,越來越難。長此以往,學生之間的差距懸殊,學生常常感覺數學課堂晦澀難懂,知識框架的漏洞長期得不到彌補,學生在課堂上的存在感也會逐漸降低,最后對數學產生畏難情緒和抵抗心理。
(二)師生之間缺乏溝通
真正能夠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的往往是成績優異的學生,而那些真正存在學習困難、需要幫助的學生往往并不敢開口。高中階段,學生面臨著更加繁重的課業負擔,課程規劃更為緊湊,這就使得在有效的課堂時間中,教師不得不安排更多的教學內容,爭取完成教學進度。師生之間缺乏有效溝通,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缺乏了解,盲目進行理論灌輸并不能帶來學習質量的提升。速度過快,學生必然存在理解方面的問題,甚至開始掉隊。師生溝通是對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協商的最佳方式,溝通也是解決當下學習問題的關鍵。
(三)學生之間的差距懸殊
高中生的學習情況受到眾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的差距過大會對教學進度的安排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生普遍理解能力強,知識接受速度快,那么教學進度就可以相對加快,而參差不齊的學生成績分布更加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對于后進生,傳統課堂教育一直沒有很好的幫扶辦法,教學進度并不能完全根據后進生的需求制定,這是一個綜合考量的結果。長期以來,學生成績差距懸殊是眾多高中數學教師無法回避且難以解決的問題。
(四)課堂內容單一
數學課堂主要由教師講解、習題鞏固、查漏補缺三個部分組成。一成不變的數學課堂使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數學課程教學模式創新難度較大,一直以來創新型教學方法難以運用到數學學科中來。就知識點本身而言,或許注重邏輯性必然造成趣味性的丟失。此外,學習難以參與到教學計劃中,教師沒有正視學生的客觀需求。當下的數學教育更多的是對傳統課堂的保留。新課標的全面落實,高考制度的全面改革,對學生的能力和知識點的難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倡導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是實施趣味性學習的需要,也是調整教學難度,促進數學課堂教育變革的根本需求。
三、互動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密切交流,問答結合
教師將上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用問題的方式呈現出來,通過提問的形式,促進學生對已學內容進行鞏固,迫使學生完成課后消化吸收和課前預習。提問也有助于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數學學習的重點內容,避免學習的盲目性。課前提問和課后提問,能夠檢驗學生的上課效率和知識接受情況。師生問答的過程也是查漏補缺的過程。教師問,學生答,則能夠增強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對班上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大致的認識。而學生問、教師答,則能夠有效解答學生心中的遺留問題,在班級內倡導一問一答的學習風氣,積極鼓勵后進生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在回答學生問題時,則需要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補充,通過重復講解,徹底將難點問題搞透、吃透。教師的提問應當做到班級學生的全覆蓋,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重視,同時也避免部分學生存在僥幸心理,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態度的轉變。通過問答學習的形式,逐漸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邁開傳統教學方式轉變的第一步。
(二)分組學習,教學相長
分組合作既能夠增進學生友誼,又能夠將數學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數學理論、公式晦澀難懂,習題形式多種多樣,在課堂上,教師無法做到所有題型的全面講解,而分組學習則能夠發揮班級內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教師的幫扶能力必然有限,針對后進生群體龐大的客觀現實,分組學習的形式是幫助后進生的最佳選擇。通過優生帶差生,倡導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在課間和課后,同學之間有大量的相處時間,合理利用這部分時間,既能夠幫助優等生鞏固知識構架,又能夠幫助后進生解答數學難題。在數學學習小組的劃分上,應當遵循學生志愿,盡量保證人員分配的均勻合理。既要避免優等生扎堆現象,也要避免男女生比例差距過大。此外,也可以積極鼓勵同桌之間相互學習,在座位的編排上,在每一個后進生旁邊安排一名成績較好的學生進行幫扶。通過同桌之間的交流學習,促進雙方成績的提升。小組學習能夠有效降低部分問題的難度,以學生的角度去講述數學問題,如此一來,既避免了課堂公共時間的占用,又能夠實現點對點幫扶。
(三)注重反饋,調整進度
我國很多高中存在數學教學進度過快等問題,教師之間相互比較,爭先恐后。在整體教學進度的安排上部分教師過于專斷。教學進度的安排應當根據學生的反饋和具體知識點的難度及重要性而定。教師在上完每一堂課后,應當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回訪,詢問聽課效果和課程講解的難易度。通過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教師適當進行教學速度的調整。對于學生反饋普遍的問題,在下一節課進行復習。有效的回訪和教學評價能夠幫助數學教師正確地認識教學環節中存在的不足。客觀的反饋信息是教學相長的前提和基礎。
(四)硬件基礎,網絡優勢
隨著多媒體教室的全面普及,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便捷性,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通過網絡視頻課程的學習,教師能夠借鑒優秀教師的講課風格,促進自我教學能力的提升。通過對優秀教學課程的展播,讓學生體會到多樣化教學風格,教師也應當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課程結構,增加課程的趣味性。網絡平臺密切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遇到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可以在網絡上尋求教師的幫助,而數學教師則能夠在網絡上對重難點知識進行錄播,供有需要的學生進行課后學習。多媒體教學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的知識鞏固和吸收提供一定的時間,緩解緊張的課堂氛圍。利用多媒體平臺進行坐標系、幾何圖形繪制,不僅能夠提升圖形的精準性,還能夠大量節省繪圖的時間。
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賴于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交流是師生相互了解的基礎,也是培養師生情感的關鍵。學習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數學課堂教學目標的高質量完成離不開學生的積極配合,更離不開數學教師的無私奉獻。希望本文的以上內容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幫助,從而促進我國高中數學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方芳.互動式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上的應用[J].中學數學,2020(7).
[2]苗春蘭.互動導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高中數學教與學,2020(4).
[3]杜重山.淺探高中數學互動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0(6).
[4]蘇志成.高中數學課堂中互動式教學法的運用[J].科學咨詢,20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