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 鄭曉坤
摘 ? 要: 本研究對吉林省通榆縣培智學校38名教師的基本狀況、專業發展現狀、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結果顯示通榆縣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緩慢;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技能不高;教師考評機制不合理;教師工作負擔較重等原因,使通榆縣特殊教育教師的崗位吸引力相對變弱。本文就如何提高特殊教育教師的崗位吸引力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特殊教育教師 ? 崗位吸引力 ? 精準扶貧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對教育的關注日益增強。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社會需要構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殘疾人是人類多樣性的一個表現,殘疾人接受教育是為了“人人盡其才”。教師是特殊教育發展的核心要素,特殊教育學校擁有專業素質過硬、工作熱情極高的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對特殊兒童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也是“盡其才”的前提條件。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府都特別注重特殊教育的發展,十七大時提出關心特殊教育,十八大時提出發展特殊教育,到了十九大,更是直接呼吁全力以赴辦好特殊教育,更加注重教育權利,注重支持和保障特殊教育師資體系建設。
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意見的通知》指出:“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三十條“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指出,要“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采取措施落實特殊教育教師待遇”;第六十六條“組織實施重大項目”指出:“對特殊教育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教育教學水平。”[2]2012年發布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指出:“到2015年,初步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并強調加大特殊教育師資的培養力度。”[3]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教育部等部門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的通知》指出:“完善教師管理制度,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研究建立特殊教育教師專業證書制度,逐步實行特殊教育教師持證上崗。”[4]發展特殊教育事業,提高特殊教育水平的關鍵,即需要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相對穩定、具有較高專業化水平的特殊教育師資隊伍[5](73-78)。《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的總目標指出,教育質量全面提升,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富有愛心的特教教師隊伍[6]。“發展特殊教育事業,師資力量是關鍵,特教教師的發展是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前提和有力保障,關乎特教事業的振興大計,是特殊教育事業前進與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源泉”[7]。
十三五期間,黨和國家明確要求在2020年之前實現全面脫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關注和研究國家級貧困縣的脫貧問題。吉林省通榆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貧困一直制約著當地經濟的發展。該縣經濟發展水平在吉林省經濟發展中處于落后水平。通榆縣特殊教育學校成立于2009年8月,招收對象為中重度智力障礙、自閉癥及腦癱兒童少年的學前教育至九年義務教育一貫制學校。在近幾年發展過程中,特殊教育教師崗位的吸引力相對變弱,難以吸引優秀的特殊教育教師加入。本研究針對這一現象,對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進行調查,以期改善當前通榆縣特殊教育學校面臨的問題,提出一些有效的改善措施。
二、吉林省通榆縣培智學校特殊教育教師的現狀及專業發展現狀
(一)培智學校特殊教育教師的現狀。
本次調查的培智學校特殊教育教師中,教師的年齡結構,30歲以下教師占7.89%,31歲—40歲的教師為23.68%,41歲—50歲教師為47.37%,50歲以上的教師為21.05%,41歲—50歲的教師為47.37%,50歲以上的特殊教育教師為21.05%,從中可以看出通榆縣培智學校特殊教育教師呈老齡化趨向。從培智學校教師對薪資滿意度的調查來看,大多數特教教師對薪資的滿意度還是很高的(基本滿意及以上的高達73.69%);另有26.32%的教師對目前薪資表示不滿意。在教師的工作壓力方面,培智學校68.42%的教師認為工作壓力較大,31.58%的教師認為工作壓力大。52.63%的教師認為教學工作量偏重,13.16%的教師認為教學工作量很大。在個人專業發展困擾方面,65.79%的教師認為困擾來自工作負擔太重。
(二)培智學校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
培智學校60.53%的特殊教育教師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職業會選擇繼續從事特殊教育,21.05%的教師希望從事普通教育工作,18.42%的教師將會選擇轉行。培智學校的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工56人,特殊教育教師入職前所學專業情況,其中48人的學歷為本科,8人的學歷為專科;在全體教職工中,13人為特殊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專業對口的教師僅占全體教師的23%。關于教師參加特殊教育教師培訓的態度情況,有97.37%的教師希望可以參加特殊教育教師技能提升的相關培訓,僅有2.63%的教師不愿意參加特殊教育教師技能提升的相關培訓。在調查的38人中,有11名教師參加過校級培訓,有6名教師參加過縣市級培訓,有28名教師參加過省級培訓,只有2名教師參加過國家級培訓。在個人專業發展困擾方面,65.79%的教師認為困擾來自缺少進修的機會。在特殊教育教師對技能水平的評價方面,2.63%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技能水平很高,39.47%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技能水平較高,50%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技能水平一般,7.89%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技能水平較差。
三、吉林省通榆縣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吸引力弱的原因
(一)通榆縣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緩慢。
通榆縣位列2020年之前的脫貧范圍縣,雖然政府給予一定的財政撥款和政策傾斜,但是在短期內還是難以改變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的現狀。經濟的高水平發展是帶動社會發展的根基,也是吸引人才的前提。經濟的發展可以帶動社會基礎設施、福利制度等一系列發展。特殊教育教師在選擇工作時,會先考慮工作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因為經濟發展水平影響著當地的教育、醫療、交通等方面,成為特殊教育教師選擇該地工作的影響因素。
(二)要求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技能得到全面提高。
特殊教育教師除課程教學外,還要承擔殘障學生班級組織管理和課外生活照料等任務,特殊教育教師還需要就學生的發展情況等較多方面與家長進行溝通,部分學生來自離異家庭,教師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較為困難,且學生家長的經濟水平相對較差,文化程度相對較低。雖然學生家長對教師工作表示支持和理解,但是特殊教育教師面對的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及授課時需具備的特殊技能,需要他們不斷高強度學習才能應對。調查顯示,2.63%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技能水平很高,39.47%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技能水平較高,50%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技能水平一般,7.89%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技能水平較差。這與特殊教育教師應具備的特殊技能的高要求有較大的現實差距。
(三)教師考評機制不合理。
55.26%的教師認為教師考評機制不合理,78.95%的教師認為職稱晉升困難。職稱晉升與教師教齡和發表科研論文相掛鉤。有39.47%的教師認為科研論文難發表,與教師的教學工作量有很大關系。平時教師除了教學工作以外,留給自己的空余時間很少,就算他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了教育問題,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科學研究。其次,教師的學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師的科研能力。
(四)工作負擔較重。
對特殊教育教師的工作壓力的調查顯示,68.42%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壓力較大,31.58%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壓力大。52.63%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工作量偏重,13.16%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工作量很重。在個人專業發展困擾方面,65.79%的教師認為困擾來自工作負擔太重,包括多方面因素,首先是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需要老師更多的照顧,不僅要保障學生安全,還要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這就需要特殊教育老師擁有更高的專業技能并且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在普通學校中,教師和學生間的學習生活豐富多彩,教師往往有一定的成就感。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往往由于職業壓力和職業環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在個別訪談過程中發現,部分老師下班回家后,不想與家人多說話,逐漸變得沉默寡言,有時候會對家人亂發脾氣,事后又特別后悔,經常處于矛盾當中。長此以往,逐漸出現了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倦怠。職業倦怠是個體長時間投入受情緒需求影響的工作中導致的身心疲倦的狀態,多產生于助人型、服務型行業工作者[8](194-196,201)。特殊教育教師(以下簡稱“特教教師”)是職業倦怠的高發群體[9](65-71),職業倦怠可降低個體工作滿意度,不利于提高工作質量[10](149-159),特教教師職業倦怠與離職意向呈正相關[11](46),直接影響特教師資隊伍建設甚至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
四、建議
(一)大力促進通榆縣經濟的發展,加強通榆縣基礎設施的建設。
特殊教育教師吸引力與社會支持有著重要的關系,政府的支持、社會的認可都是吸引教師加入的重要影響力。通榆縣計劃在2020年摘掉貧困縣的帽子,這也是通榆縣面臨的一個發展契機,國家通過一定的財政補助和政策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促進通榆縣經濟的發展。當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起來,才會提高整個通榆縣的人才吸引力。其中政府應劃撥專項經費確保特殊教育發展的需求,建設校園環境,更新教學設備,確保教師有足夠的培訓經費。
(二)進行層級較高的特殊教育師資培訓。
由于特殊教育教師的入職門檻較低,只有23.21%的教師的專業是特殊教育,因此在專業性方面相對較弱。近年來,各級行政部門開展了一系列針對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培訓,但是效果和質量不佳。另外,就培訓廣度而言,教師們希望得到更多的培訓機會和名額。在調查的38人中,有28.95%的教師參加過校級培訓,有15.79%的教師參加過縣市級培訓,有73.68%的教師參加過省級培訓,只有5.26%的教師參加過國家級培訓。在個人專業發展困擾方面,65.79%的教師認為困擾來自缺少進修的機會。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發現有97.37%的教師希望參加特殊教育教師技能提升的相關培訓,期望提升教學技能。就培訓的深度而言,教師們希望更多地接受發達地區跟崗培訓、學習的機會,將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付諸實踐,改變通榆縣特殊教育總體水平較低的局面。教育部門應為通榆縣特殊教育學校提供更多的專業性較強的培訓機會,加強學校校長和骨干教師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學校管理能力和課堂管理能力。
(三)教師考評機制更加合理化,職稱評定因縣制宜。
教師的評優爭先、支撐晉級、績效考核等應盡可能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合法合理合情,不但關系到學校整體的發展,而且關系著教師的個人利益。該校特殊教育教師在科研論文的創新、寫作和發表過程中都遇到了各種障礙,科研論文在教師的考評機制和職稱評定過程中占據較大的比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應合理制定教師考評機制,進行多樣化考評,讓老師獲得職業認同感,職稱評定要結合當地的實際發展情況。學校管理者應向相關部門申請,爭取更多的評優評先和進程晉級的機會,為老師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意見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09-05/08/content-1308951.htm,2009-05-08.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177/201008/93785.html,2012-06-07.
[3]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EB/OL].http://www.edu.cn/zong-he-870/20120723/t20120723-813704-54.shtml,2012-07-23.
[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教育部等部門《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的通知[EB/OL].http://www.lawyee.org/PubPage/Detail?DataID=530c079285279e3664b443 db&Page ID=23&RowNum=2&CurrentPage=1&IsRecord=true.
[5]樸永馨.中國特殊教育師資的培養[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8(06).
[6]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7/28/content_5214071.htm.
[7]鄭曉坤.中國特殊教育師資培養研究(1978—2016)[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5.
[8]湯麗霞,張育紅,王聰敏,等.鄭州市護理人員組織支持感、職業倦怠與抑郁傾向相關性[J].中國職業醫學,2018,45(2).
[9]楊柳,李方方.國外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倦怠的研究進展田[J].中國特殊教育,2016(9).
[10]Volker R, Bernhard B, Anna K, et al. Burnout, Coping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Service Staff Treating Opioid Addicts: From Athens to Zurich[J]. Stress & Hea1th, 2010, 26(2).
[11]王探.特教教師離職意向與工作倦怠、心理韌性的關系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5(6).
本文系2019年度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吉林省特殊教育學校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以通榆縣培智學校為例”(項目編號:2019LY504W2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通訊作者:鄭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