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富
摘 要:在初中階段,隨著地理課程學習的進一步深入,地理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地理教學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它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版圖文化、地理知識的認知,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提高地理文化素養,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欲望,需要在核心素養指導下加強對地理教學的研究。主要對這一內容進行論述和分析,以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文化的感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地理;教學策略
在初中教育領域中,地理學科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鍛煉空間分析能力,還可以更好地提高實踐探究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
一、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構成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學習結束后所產生的知識和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的意愿等態度。此外,它還包括通過使用所學到的知識來處理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能力以及構建起來的道德素養。地理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后所獲得的相對穩定的心理素養,主要包括對地理知識、方法、能力、態度等相關問題的理解和感悟,這是構成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關鍵。
二、教學策略
1.創設豐富的藝術情境
情境教學是一種常見的教學藝術。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藝術形式創設情境以實現地理課程教學的目標。聲音、圖片以及視頻和其他表達形式可以成為創設藝術情境的豐富材料。在創建語言環境時,教師可以引用諺語、詩歌和公式等特定表達方式,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實現地理課程核心素養的培養。此外,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初中地理教師還應主動了解和掌握多媒體和數字成像等新的教學媒體,以補充和改變傳統的靜態地理課堂模式,同時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抽象的地理基本概念或現象,很難借助語言來清晰地進行解釋。因此,初中地理教師需要進一步創新、豐富、完善課堂教學方法。
2.以實踐為導向的地理教學
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學環境可以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供有效的載體。例如,地理觀察、實地調查和社會調查之類的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感知地理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增強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和主體意識。地理教師指導學生在生動具體的地理環境中進行有組織的實地調查和社會調查活動,可以帶領學生親近大自然,在知識和實踐之間建立完美的聯系,并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該地區的地理環境。在實際地理課程活動中,學生需要分析歸納、比較和評估地理環境,以獲得特定區域的地理特征,并綜合考慮交通、市場、勞動力和政策等因素。在實際的調查和地貌識別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學生可以利用教科書中的知識或通過老師的指導,來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真正實現知識與行動的統一,進而改善地理實踐活動。例如,在學習“自然資源概況”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該地區的氣候、水資源、地形等內容進行學習和分析,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念,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和地理思維能力,最終實現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
3.靈活的問題教學
問題教學法的重點是敢于質疑和提出疑問。在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地理課堂教學中組織者和指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提問和釋疑。可以看出,開展這項討論活動將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學習的重點和困難,這對促進學生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以及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一起分析以確定問題的中心,從而引導學生分析、探索,并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樣一來,學生可以通過獨立學習和合作討論更好地發現地理課程學習中的問題。同時,通過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之間形成思維火花的碰撞,并更深入地探索地理知識。例如,在分析“世界的發展差異”時,必然涉及全球的發展變化和趨勢,這是國內外的一個熱門話題。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導致全球不同發展模式的因素是什么?導致不同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的原因是什么?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并從不同角度和層次探討其背后的原因。在學生討論結束后,及時總結,指導學生從地理思維出發,并提出對策,以建立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初中地理課程核心素養能力是學生地理課程學習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地理課程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地理文化的魅力,達到對初中生進行地理課程教育的目的,不斷提高初中生地理課程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恩才.地理情境教學課堂實踐:以“自然資源與人類活動”教學設計為例[J].地理教學,2018(22):20-22,16.
[2]江靜波,毛學剛.基于核心素養的主題式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的應用:以“一帶一路”背景下南亞的農業規劃為主題[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10):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