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文
【摘要】隨著提升學生核心素養能力教育要求的提出,如何在經濟水平落后、傳統觀念影響深遠、教學資源有限的農村中實現學生思想教育有效性,成為一線教師關注的重要問題。通過對農村思想教育現狀的分析,本文提出相關策略,以期能促進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思想教育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教育;思想教育;留守兒童
農村經濟發展緩慢、不均衡等問題,促使農村家庭結構以老年人、留守兒童和外出務工的青年為主,直接導致留守兒童的教育、撫養以及監護等問題日益嚴重,從而吸引社會各界熱切的關注,特別是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其中又以思想道德教育問題尤為突出,但僅通過學校思想教育效率的提高并不能完全解決該問題,還需要社會各階層相互聯系,共同構建學校、家庭以及社區三位一體的思想教育體系,才能暫時緩解該問題。
一、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思想教育現狀
(一)家庭親子思想教育的缺失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優化,使農民解放雙手和雙腳,可以向外務工增加家庭收入,減輕家庭負擔,但也因此不得不將兒童交由家中的老年人撫養或者寄養在其他農村家庭中,這對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產生了深遠的負面影響。
在農活繁忙時,有的農村老年人由于思想傳統保守,更愿意讓學生幫忙農活,而不是在學校里學習。因此,以農活忙不過來為由請假的現象在農村初中學校也時有發生。同時,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務工,一方面不能對學生的言行舉止進行及時地糾正,不能對其進行有效思想教育,使得一些留守兒童產生了“學習無用論”的想法;另一方面,因外出務工不能陪伴在兒童身邊的內疚感,造成家長更愿意通過物質方式補償缺失的教育。
(二)農村學校思想教育的局限
農村學校思想教育的局限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由于農村家庭現實情況的特殊化,造成家長將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完全交由學校,但學校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更注重提高學生卷面成績,忽視學生思想和德行的教育。
另一方面,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情況對我國農村學校教育具有決定作用,而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造成初中農村思想教育發展差異大。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農村,教育資源較豐富,能夠重視對初中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能夠為學生思想教育提供專業的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如網絡、多媒體教學等,能提高思想教育的效率,但在經濟發展落后的農村,受傳統觀念的深遠影響,教學資源有限,能夠配置的教師自身專業能力、修養有限,容易忽略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難以發揮教師言傳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效率較低。
二、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思想教育策略
(一)優化農業生產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經濟是實現教育質量提升的基礎要件,要實現農村經濟的發展,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在農業生產中引入高新生產技術,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為農村教育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另一方面是在社區資源管理中,增加對農村經濟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使得農村能從鎮村、城市獲得資源上的幫助,如,在城市與農村學校之間建立幫扶項目等。
(二)學校轉變傳統觀念,合理分配教學資源
在傳統觀念中,學校、家庭以及教師都將思想教學作為輔助科目,是純知識的教學,在教學方式上采用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單向方式,在教學評價上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主,導致學生對思想教育課不重視,將其作為娛樂休閑課的消極態度。因此,轉變傳統觀念,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是提高思想教育效率的前提。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共同對思想教育課程進行設計,對課程中的難點和重點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學校可以組織與鎮、村學校之間的合作,共同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學生典型問題;學校還可以將學生思想的提升、個人的發展作為教師評價的標準,鼓勵教師改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農村教學資源有限,在能夠分配教學資源的地區,學校可以合理分配教學資源,為思想教育課程引入專業的教師,而非由其他科目教師替代;在學習資源嚴重受限的地區,教師可以學習基本思想課程內容,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同時可以掌握基礎的兒童心理知識,能與農村初中生實現無障礙交流,及時解決學生問題。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優化教學模式。思想教育是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既需要教師與學生建立緊密的師生關系,還需要學校與家庭的融洽相處。教師可以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對留守初中生的家庭情況、學生的生活情況以及學習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并根據學生不同階段不同發展情況進行更改,以此作為教師設計課堂模式的依據;教師可以與學生家長建立定期固定的溝通方式,交流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交流并非向家長告狀,并非是家訪,不是對兒童發生問題后的突然襲擊,向家長施加壓力,而是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各自發揮對學生教育的重要作用,共同致力于學生的成長。
學校,家庭以及教師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供良好的客觀環境,能夠發揮核心作用的是初中生自我學習、教育思想,但初中生智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還未發展完全,其行為容易受到身邊環境的影響。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室里、樓道間的墻上張貼名人名言,提醒學生嚴格要求自己;教師可以組織獎勵活動,對表現良好的學生予以表揚,鼓勵其他學生向其學習,提高自身行為素質;教師還可以在授課過程中,向學生講授知名學者的優良品德事跡,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個人的良好品質對個人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從而提高學生自我教育意識。
(三)構建社區思想教育體系,彌補家庭思想教育
社區思想教育體系的建立是“社區照顧”的重要方式之一。“社區照顧”是通過對社區內各方資源的整合、分配,以實現對社區內特殊群體的照顧制度,起源于英國。在我社區治理模式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社區照顧”能夠對社區內的留守兒童思想教育效率提升發揮重要作用。
具體而言,由學校與社區構建幫扶活動,如在課外組織成績優異的兒童和學習有困難的兒童構建學習小組,組織學生為村里其他困難人員開展幫助活動,既能豐富留守兒童課余生活,也能讓學生從實踐中感受幫助他人的樂趣,培養其助人為樂的品質。
除此之外,社區的助力還能更新農村傳統觀念,社區可以邀請學校的專業教師集中向農村家庭傳導科學的教育理念,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不過分溺愛學生,平時注意自己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
三、結束語
總之,提升農村初中思想教育課的效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僅依靠學校和教師難能實現,還需要通過提升農村經濟水平,發揮社區資源分配作用,這當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和解決。
參考文獻:
[1]王麗.淺談農村初中留守兒童的教育方法[J].當代家庭教育,2020(23):28-29.
[2]奚延華.淺談當前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J].祖國,2018(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