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華
摘 要:個性化閱讀教學是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以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目標的創新型閱讀教學方式,可讓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容,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針對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注重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問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增加閱讀量開拓學生的視野,并積極完善閱讀評價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閱讀興趣;閱讀能力;視野;評價;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7-0106-02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閱讀能力是學生應具備的語文素養之一。為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教師可在教學中引入個性化閱讀教學方式。個性化閱讀教學是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以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目標的創新型閱讀教學方式。這種閱讀教學方式突破了傳統閱讀教學方式的局限,可讓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容,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分析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探究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
一、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對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認識不足
在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強調個體閱讀的自主性,而沒有遵循閱讀教學規律,沒有關注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從表面上看,課堂熱鬧非凡,學生非常投入,但是學習效果并不理想。這是因為學生缺乏教師的有效引導,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研究,所以討論的內容十分空洞,討論的結果價值不高。同時,還會出現課堂秩序失控的情況。另外,有的教師鼓勵學生搜集大量的閱讀資料,但同樣沒有進行有效指導,導致學生搜集信息的目的性不強,這也不利于提高個性化閱讀教學效率。而之所以出現這些情況,是因為教師對個性化閱讀的認識不足,過于強調學生的自主性,而忽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性。
2.閱讀評價方式單一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在評價中過于重視結果而忽略綜合考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及學生的閱讀興趣、價值取向、閱讀方法與習慣、選擇閱讀材料的能力等。語文知識的學習重在運用,但有的教師將學生的考試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唯一標準,將標準答案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這就導致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高,創造性被扼殺。
二、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
1.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同時,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不斷提高閱讀能力。例如,在教學《少年閏土》時,有的學生對祭祀、忙月感興趣,想要探個究竟,有的學生被閏土講的玩耍經歷所吸引,有的學生被閏土和“我”的感情所感動。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筆者充分發揮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讓學生發出質疑,表達自己的個性化理解。“我知道大家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也有與課文中閏土和‘我類似的感情經歷,有過一起玩耍的快樂,也有分別時的傷心。那么,請兩位同學以閏土和‘我對話的形式,再次演繹一下這段珍貴的友情,好不好?”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生立刻活躍起來,前后上來好幾組學生,分角色朗讀閏土和“我”的對話。朗讀之后,學生對友情討論的熱情還很高漲,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有意引導學生繼續分享自己在書中讀到的有關友情的故事,或講一講自己經歷的和友情有關的故事。對此,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雖然學生的表達略顯幼稚,但卻是最真實的,是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可見,這種個性化閱讀教學方式不僅凸顯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還讓學生通過活動、討論促進了個性化發展。
2.設置問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問題的引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問題可圍繞課文內容設定,讓學生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從而提高個性化閱讀教學效率。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探究問題,不斷拓寬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以《四季的腳步》教學為例,筆者首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之后借助多媒體播放當地一年四季景物變化的視頻,組織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當學生全面了解課文內容之后,筆者針對課文中出現的八個“悄悄”,提出問題:“文章中的八個‘悄悄分別是什么意思?”“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你喜歡一年四季中的哪個季節?為什么?”學生在分組討論前兩個問題時需要反復閱讀課文,并通過思考得出答案,這有利于強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第三個問題是開放性的,學生可以課文內容為基礎,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給出一個個性化的答案。可見,這種以問題引領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方式可讓學生主動鉆研課文內容,并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3.增加閱讀量,開拓學生的視野
在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開拓學生的視野。對學生通過多種媒介進行閱讀的行為,教師要多加關注,并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同時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以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效率。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可以教材為基礎進行適當延伸,從而以更高的視角把握課文內容。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內容、范圍以及難度進行把控,使課外閱讀與學生的能力水平相適應,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拓展學生的視野。可以給學生推薦與其認知發展水平相符的課外讀物,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西游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寫心得體會,并給學生創造面對面分享交流心得體會的機會,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4.完善閱讀評價方式
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合理評價也是提升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效率的方式之一。恰當、合理的教學評價,不僅可以增強學生閱讀的信心和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及時了解自己閱讀的不足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和改正。同時,對學生的閱讀過程進行合理的評價,也可以使教師合理調整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法,制訂出更符合學生能力、水平的閱讀教學計劃,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個性化的閱讀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促進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閱讀結果進行評價,還要綜合考查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及學生的閱讀興趣、價值取向、閱讀方法與習慣、選擇閱讀材料的能力等,然后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給出個性化的評價。另外,教師可在評價主體上進行創新,即在原有教師評價的基礎上,增設學生自評以及學生互評,從而使評價方式更加合理、公平。多種評價方式與多元評價主體相結合,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動力,可以使教師更直觀清晰地了解閱讀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指導,達到提升個性化閱讀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結語
個性化閱讀教學方式突破了傳統閱讀教學方式的局限,可讓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容,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鍛煉思維。在教學中,教師可在全面把握教學目標與教學方向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注重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通過設置問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增加閱讀量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積極完善閱讀評價方式,不斷提高個性化閱讀教學效率,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鄭調霞.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19(22).
[2]韓愛琴.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策略[J].天津教育,2019(29).
[3]李昱.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9(27).
[4]周梅翠.“互聯網+”背景下個性化閱讀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