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濤
摘 要: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學工具被應用到課堂教學中,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了全新體驗。微課作為其中之一,不僅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還能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文章分析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微課的運用意義,探討其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微課;教學效率;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7-0114-02
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教育的變革,使得越來越多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化教學工具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這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了全新體驗。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應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微課,優化教學結構,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運用數學知識。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分析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微課的運用意義,探討其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的運用策略。
一、微課運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微課是指運用信息技術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其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主題突出、內容具體、反饋及時、針對性強等特點,無論是對教師的授課還是對學生的學習,都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1.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把握數學內容的本質。提倡采取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等多種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發展。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應用微課優化教學結構,為學生創造更多學習、思考、實踐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并不斷把握數學的本質。另外,微課視頻時長較短,學生可以將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隨時學習知識,這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時,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持的,可以適當融入趣味性元素,而這部分趣味性元素可以讓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激勵下,學生主動觀看微課視頻并對其中的內容展開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微課視頻包含的數學知識與邏輯思想,并在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建立起更加縝密的邏輯思維,進行深層次的學習與實踐。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微課的運用策略
1.課前預習與導入
充分的課前準備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在教學、學習新知之前做好準備工作,以便在課堂上更好地進入狀態。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師可以提前錄制講解知識的微課視頻。錄制微課視頻時,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研讀并根據教學經驗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情況,分析教學的重點、難點,從而確定在微課視頻中重點呈現哪部分內容。在充分把握知識脈絡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更好地掌握課堂授課節奏,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最大限度利用課堂時間,這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學生通過觀看教師提前錄制的微課視頻完成自主學習,可在自學中初步了解知識內容,在頭腦中勾勒出知識框架,這有利于其在課堂教學中緊跟教師的思維,并對知識展開深層次思考,進而在不斷的有效思考和分析中大幅提高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微課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基于教學內容、學生學情錄制微課視頻,再將微課視頻應用于課前導入環節。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一“函數的基本性質”之前,教師就可以學生在學習“函數的概念及其表示”時的狀態和情況為基礎確定重點預習方向,錄制介紹單調性、奇偶性內容的微課視頻,并在微課視頻中重點講解最大值、最小值與單調性之間的關系以及計算方法。錄制完畢后,將微課視頻發送到班級微信群中,讓學生結合紙質預習單進行預習,要求學生將自己難以理解的知識記錄在預習單上,并盡可能回答預習單上的簡單問題。如此,學生通過微課視頻能提前了解課堂教學內容并明確自身知識的薄弱之處,這有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前5分鐘對微課視頻內容進行提問,要求學生將預習的收獲遷移到答案中,從而將課前預習和課堂導入有機結合在一起,這有利于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課中指導與解惑
教師錄制微課視頻并應用于課前準備環節,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基礎知識并明確自身知識的薄弱之處,也可以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情況,進而將更多的時間用于答疑解惑,幫助學生走出認知誤區,使其迅速理清知識脈絡并建立起數學邏輯思維。以此為基礎,教師可以將微課和分層教學模式結合在一起,應用于分層指導環節,即根據學生在認知結構、知識水平、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差異,因材施教,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最大限度發揮微課的教學價值。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平面向量的運算”時,教師可以錄制以講解“向量的數乘運算”和“向量的數量積”為主的微課視頻。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在提問環節的表現和平時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將學生分為A(綜合能力強)、B(綜合能力一般)、C(綜合能力弱)三個層次,然后播放微課視頻。讓C層次學生重點觀看并思考“向量的數乘運算”部分內容微課視頻,并為他們提供針對性指導;讓A層次學生幫助B層次學生結合微課視頻學習“向量的數量積”部分內容。這樣一來,在層次遞進的指導和針對性的學習中,每一名學生的困惑都能得到及時解決,其學習效率也能實現同步提高。同時,在適合自己的層次進行學習,學生的數學思維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3.課后復習與思考
學生想要最大程度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課后鞏固和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只有及時反思自身在基礎學習環節的表現以及在鞏固實踐環節發現的深層次問題,并及時做出調整,學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實現思維和能力的同步提升。這也就意味著教師需要錄制支持課后鞏固與反思的微課視頻,讓學生一邊觀看微課視頻復習知識,一邊思考并調整自身的學習方法。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數學選修一“直線和圓的方程”教學結束后,教師就可以錄制章節知識總結微課視頻,讓學生結合微課視頻回顧本章所學知識,同時制作章節知識思維導圖。如此,將課后復習與實踐統一起來,并通過微課為繪制思維導圖提供支持,學生就可以在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發現自身知識的薄弱之處并進行調整,從而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微課優化教學結構,不僅可以緩解數學帶給學生的枯燥之感,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在降低知識理解難度的同時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讓學生更輕松地理解并掌握知識。這可為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奠定堅實基礎,對提高整體教學效率也具有積極促進意義。高中數學教師應提高對微課的認識,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深度融合,并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主動運用微課創新數學課堂教學形式,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田建房.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數學“習題型微課”的教學實踐[J].高中數理化,2019(24).
[2]屈俊浩.淺析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3).
[3]汪全鴻.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淺析[J].天津教育,2019(33).
[4]王承菊.微課在初高中數學課程銜接中的價值與應用[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9(33).
[5]康繼軍.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數學立體幾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生數理化,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