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數學語言的教學不容忽視。新實驗教材里面安排了許多說的內容。以“說”來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這正是新教材的一大特點。對于一所農村小學,在教學中發現,由于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許多農村低段學生在數學語言表達上存在著節奏慢。《新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中要求: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與結果,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把它當作一門特殊的語言來研究,要確立數學語言培養的觀念。
關鍵詞:數學教學;表達能力;數學語言
一、課堂現狀
目前在我們的課堂中,經常有如下現象:
1.幾個優秀學生的發言代替了全班學生的發言。
2.發言的同學語言羅嗦、表達不完整或詞不達意。
3.學生缺乏自信心,不敢站起來發言或站起來了,發言聲卻很小等。
二、原因所在
1、老師不放心
我們擔心一旦放開了讓學生說,會浪費很多時間,教學任務就完成不了。所以,為了趕進度,我們不得不進行著“一言堂”,忽略了學生思維的表達。學生也就習慣于聽從教師的講解,滿足于被動的完成任務,不會自己思考,不會和同學交流。
2、學生不想表達
關于課堂發言,老師們一直很重視,但是課堂上依然存在著越到高年級舉手發言的孩子越少的普遍現象。這除了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低年級的時候我們沒有把握好時機,為孩子打好口頭表達能力的基礎。為了提高孩子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我們應該從低年級抓起,讓學生“說”好數學。
我調查了我班學生上課不愛表達的原因大約如下:害怕自己說錯。(多數同學),上課變小動作,說小聲話,導致不會回答。(個別人),有時是不會回答,有時是被別人說了。(個別人),懶得思考。(個別人),留給思考的時間太短。(個別人)等
[我的做法:針對這些原因,我嘗試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及時表揚他們的表達。這是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了,慢慢地,持之以恒地學生會樹立起愛發言的自信心。比如,用語言夸獎:聲音真甜、說得很流利、很勇敢、表達得很清晰、有進步、真像個小小播音員、好棒??!……(眼神也要和學生近距離地交流,發出真誠的微笑)。用動作夸獎:豎起大拇指、全班有節奏的掌聲、拿起自己的耳麥給孩子擴音。我也會在上完一節課,全班廣泛性地評星,貼在自己的數學書上,只有極個別沒評上?,F在我班的孩子發言非常積極。今后我將針對發言的質量做一些嘗試。]
3、教師缺乏鼓勵
賞識和鼓勵,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發現,表達能力較好的班級,教師對他們的表達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即使學生表達得不夠完整老師也進行了鼓勵。而數學表達相對較弱的班,老師對學生的賞識和鼓勵是比較少的。建議不要吝嗇我們的鼓勵與贊賞。
4、示范作用不強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優秀數學教師的語言準確、精煉,邏輯性強,“像敲釘子——聲聲入耳”。正如魯迅先生說的那樣:“用最簡練的語言表現最豐富的內容?!苯處熅实慕虒W語言并非與生俱來,只有豐厚的積淀才能使自己的教學語言變得更精彩。
三、培養途徑
(一)怎么說
說話是一門藝術,數學又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我們要求學生準確、簡潔把自己的思維活動,通過數學語言表達出來,而且不能模棱兩可,含糊不清,而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較弱,模仿性又很強,所以教師語言的示范和指導顯得尤為重要。
1、語言示范
低年級的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這就要求教師語言規范,為學生做出榜樣,并要求他們認真傾聽,給其模仿的機會。雖然低年級學生在入學前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語言,可往往隨意性大,顯得零碎不夠完整。為此,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加強示范。結合實際教學,教給學生一句話一句話地說,從講一個正確的數學名詞到講一句完整話,再逐步發展到說一段完整話,示范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數學概念,數學術語,描述數學現象,揭示數學問題。
2、同桌交流
比如教萬以內數的讀寫法,為了鞏固讀法,針對書上的習題,讓同桌讀給同桌聽,錯了要及時糾正。再如名數之間的化法。1米25厘米=()厘米,可讓學生敘述:因為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加上25厘米等于125厘米,所以1米25厘米=(125)厘米。簡單的三句話,通過同桌間的交流,使學生掌握思路。而班級中的學困生,也可在同桌的帶動下,逐步學會敘述,正確地解答。
3、及時糾正或補充
在傾聽同學發言時,當他們說得不規范,不完整,不正確時,可以用這樣一些方法進行對話提問:一是質疑型提問,如“你講的我不太明白,能不能說得更清楚些”?二是反駁型提問,如“如果是這樣,用你的方法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三是補充型提問,如“前面我想的跟你差不多,但是后面我是這樣想的……”。
這樣的課堂能讓學生在相互尊重中互動,在互動中產生思維碰撞,又可培養學生敢說敢想,善于糾正和補充別人的說法的好習慣。
(二)說什么。
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但在每一個環節都要重視對學生說的培養,而且不同課型不同環節培養的側重點也不同。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
1、說算理
只有算法的直觀化才有算法的抽象化,說算理就是擺脫擺小棒,憑借腦海里的操作過程,用語言表述出來。如計算“13-8=?”時,有不少學生算出得數是5,但要他說出算理時,卻說不出來。我便引導學生按課本所提示的三種思路去想:①因為8+5=13,所以13-8=5。并按照這個思路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②從10中去掉8,還剩2,3再加2就是5。③把8分成3和5,13-3=10,10-5=5。經過這樣多次練習,學生會用語言口述思維過程,說清算理。
2、說方法
在應用題的教學中,可堅持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說清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口述解題方法,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清楚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罢Z言是思維的外殼”。在低年級應用題教學中,引導學生說題意、說思路,有利于學生理解應用題結構,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系統性和條理性,為今后高年級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說總結
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說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如在學習了100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之后,課堂小結時,我問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先讓學生同桌討論,完畢后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我懂得四位數比三位數大,三位數比二位數大”。有的說:“比較四位數的大小時,先比千位上的數;千位相同時,再比百位上的數;這樣一位一位比下來”。有的說:“比較數的大小時,都要從高位比起”。總結的方式可以很多,如,老師有重點地說—示范作用;師生一起反思回顧;讓學生說,說得不完整或太簡單,或通過“追問”豐富內容;寫數學日記等。
總之,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成效的,它必須經過我們,進行長期持之以恒的訓練才能得以提高。
作者簡介:
周莎(1987.5.17)女,漢族,湖南省岳陽市,當前職務:教師,當前職稱:中小學一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