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友 胡巍 廖金雄
摘要:中高銜接包括課程內容的企業需求崗位銜接、課程體系的銜接、競賽銜接、職業資格證書的銜接等諸多內容,但是在中職人才培養上存在諸多問題,與高職導致學生在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方面不能夠實現有效的對接,到了高職理論完全跟不上,實踐也難以深入只停留在表面,沒法實現綜合技能的全面提升,不能完成從工人到工匠的蛻變,本文針對目前中高銜接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了相應對策,以期對實現中職、高職人才培養的有效銜接有借鑒作用。
關鍵詞:中高銜接;汽車運用與維修;人才培養;策略
2014年國務院在《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加強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渠道多樣化,健全中高銜接、貫通的人才培養及招收方法,同年,教育部聯合其它五個部門共同制定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其中明確指出應全面完善職業教育人才銜接培養體系,強調從明確培養目標、健全課程體系、重構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等方面實現中高職緊密對接,而目前在中高銜接的過程中出現培養目標模糊、諸多問題。[1]本文針對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也為例,研究其人才培養現狀,給出相應的對策。
一、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中高銜接研究的意義
目前,在汽車售后服務企業經濟效益下降,汽車維修技術人員待遇提升速度緩慢的大環境下,全國中職院校汽車專業面臨較大的招生壓力,生源質量下降,招生人數下滑,同時就業穩定性下降。“中職-高職”銜接能為中職學生提供更大空間學習的機會,實現畢業生多渠道分流,拓展招生途徑,有利于緩解目前中職院校就業,高職院校招生雙向難題。
二、中高職中高銜接存在的問題
(一)輕知識和重技能
部分教師和學生、家長對職教教育有所誤解,學生認為之所以選擇職業教育就是因為文化課基礎薄弱,因此仍然輕視數學、語文等公共課課程、思政課程的學習,產生厭學的情緒。家長則直接就放棄了讓學生學好理論知識,認為只要單一的學習技能就好。教師面對厭學的學生,也就失去對文化課教學的熱情。由于文化課程效果不好,有些學校為了對接就業,索性就減少文化課程增加專業課時;一些企業認為汽車維修屬于一線企業,服務于基層,所以只要工人能把車修好就行。由于這種態度思想的存在,久而久之大部分職業院校就會把培養學生過硬的職業技能定為教育目標。不同的學習層次,不同領域必然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不同領域,不同層次專業人才也應該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和綜合素質,這些都需要同學文化基礎課程進行補充。只重技能的辦學就是去了學校的意義,直接去當學徒、當工人反而看上去更實在。某種程度上這樣阻礙和終止了學歷教育,不符合人性發展、教育發展規律。[2-3]
(二)人才培養方案不統一、課程標準定位不準確
縱向比較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屬于不同層次教育,中職教育應該時專業的入門教育,屬于中等教育的范疇,從以后學生以后的工作崗位也是本行業中內容相對簡單的崗位,而對高職畢業生則是要求其能夠憑借專業理論知識和扎實的操作技能解決工作中相對復雜的問題,如故障診斷。因此教學內容和深度應該是一個遞進的關系,但是大部分中職院校和高職院校缺乏有效的交流,導致在教學內容上存在重復的情況,導致相同的課程在中職、高職的課程體系中同時出現,并且沒有清晰的標準界限,導致學習內容的重復或者斷檔。
橫向比較,中職學校之間也都是閉門造車,偶爾借鑒、總覺得要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就出現同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不統一,學生學業水平差異較大,因此,這也給中高銜接帶來了比較大的困難。
(三)教材不分明
目前大多數專業教材,每一個項目幾乎包含了該項目的所有知識點和技能點,無論簡易困難都包含在內。大大超出了對中職學生的要求,若按照課程標準執行教學任務,就會導致內容講不完、講不透,甚至內容被“浪費掉”。
(四)教師職業教育意識不強、設備數量與學生數量不匹配
專業教師與實訓設備是評價學校教學實力的重要指標,設備對于成功的職業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師缺乏對職業教育的認識,認為職業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對知識點的難以程度把握不足,無法對教材知識進行篩分,造成學生接收不了或者知識講不透、知識點漏掉等,部分中職學校設備嚴重缺乏,車和學生的比例甚至是1:100,這顯然都不符合教學的需求。
三、中高銜接問題對策
(一)實施課程改革
1.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反轉課堂、任務式教學模式,利用云課堂、微信、qq等網絡信息技術軟件進行教學,利用動感的教學視頻、動態形象的圖片及清晰流暢的思維導圖進行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印象,在不干擾競賽選手訓練的情況下,增加競賽設備軟件的使用。對教學手段、方法進行篩選和補充從而達到強化有效教學方法,摒除無效方法的目的。
2.優化課程內容。將技能競賽、職業資格證書、企業崗位需求與專業課程內容深度融合,與將不符合中職教育的內容剔除。文化基礎課程中的案例盡量來源于生活,然知識難度盡量符合中職學生的認知水平,從而激發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及求知欲。
3.豐富評價方式。不再以單純的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為考核方式,而是采用過程考核、方法能力的考核,真正體現授人與漁的思想。整個過程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需要給出解決方案,并給出理由,根據整個方案的制定過程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不僅讓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進行有效融入,還考核了學生的方法能力。
(二)統一人才培養方案、準確定位課程標準
針對前面提到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的問題,認為首先要與對接的高職院校進行交流,明確人才培養對象、課程、目標及課程標準與高職院校的不同點以及承接點,在知識點、技能點、素質教育目標與高職教育應有明確的界限課程標準應該就知識、技能的廣度與深度進行嚴格區分但又要盡量實現無縫對接。可以以技能證書考核要求為參考。與此同時,對于該區域的其它中職院校也要進行緊密交流與聯系,甚至可以主張政府教育部門的介入,“強制性”實現統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的統一。
(三)聯合進行教材的編寫
為了使教材更加貼合中職學校的實際要求,以及能與高職院校進行內容的承接,邀請高職院校、兄弟院校共同參與編寫教材,做到知識、技能有區分,知識、技能不遺漏。讓中職學校知識點與技能點復雜度、難度控制在中等水平,高職院校的難以水平覆蓋整個職業范圍(考慮到高中畢業的學生),對于拿到相應資格證書的學生可以免修相關課程。
(四)加強中職院校教師培訓力度及設備投入力度
以提升教師自身素質為目標可以有條件的對教師進行培訓,經費充足的可以到市里、省里參加培訓,也可邀請專家到校進行培訓,并要有所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需重新培訓直到合格為止才能上崗教學。統籌規劃經費的同時,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學校教學設備投資力度、與此同時可以通過與企業聯合培養的形式,吸引企業的介入投資。
四、總結
總而言之,要實現中高銜接就要進行課程的改革,在中職院校之間要實現人才培養方案統一、課程標準統一、培養要求及內容的統一,、中職與高職學校之間要實現人才培養的區分與承接,整個職業教育要實現教育思想的統一,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中高職的無縫銜接。
參考文獻
[1]郭必裕.我國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轉學銜接機制初探[J].現代教育科學,2018(11):1-4+15.
[2]王海文.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中高職銜接問題探討[J].時代農機,2016,43(05):161+163.
[3]鮑小沾.淺談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建設[J].時代汽車,2017(2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