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卓壯
摘 要:近年來,我國教育教學的現代化水平變得越來越高,這得益于教育在信息化領域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下,教師可以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個性化的學習環境。與此同時,該模式還可以有效改善我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實現各地教育信息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促進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要積極構建互聯網+教育模式,并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特色的教學體系。基于此,本文對互聯網+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問題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希望能夠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模式;教育信息化;模式構建;教學實踐
一、互聯網+教育模式的構建
(一)互聯網+教育的O2O新模式
與傳統的教育模式相比,在線教育具有開放性和分享性的特征。但在高校中,在線教育的實施大多停留在互聯網視頻授課這一簡單的層面上,課程都是教師提前錄制好的,雖然學生可以反復觀看,但這并沒有關注到互聯網+教育模式的本質特征,即利用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所開展的新型教育形態,它是建立在現代電子信息通信技術基礎上的教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學生、教育機構在其中使用多種媒體和多種交互手段實現了通信聯系。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處于缺失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疑惑無法得到及時的解答,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和情感教育效果受到了影響,這同時也對學生自制力和主動性提出了挑戰。而在互聯網+教育模式背景下O2O教學模式的構建就可以有效緩解這一問題,可以避免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簡單復制,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來實現教學改革。在線上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會將內容進行提煉,通過縮短知識點的學習時間來緩解學生的枯燥感與倦怠感;在線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則會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查漏補缺。
(二)互聯網+教育的生態體系新模式
在構建互聯網+教育模式的時候,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互聯網與教育之間的相互滲透,或者將互聯網作為知識的傳播工具。而是要實現線上與線下這兩種教學形式的融合,使二者形成相互補充與循環的關系,在這個基礎上構建起持續發展的教育生態新體系。要使線上與線下教育之間形成互補與循環關系。線上教學的內容需要通過線下學習的方式來進行深化,幫助學生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而線下的學習也要將解決線上自主學習的不足作為重要目標,進而促進線上學習的效率。由此可見,這兩種教育模式在互補與循環的過程中需要克服彼此的局限性。線上教育要突破線下教育在內容和時空上的限制,能夠落實因材施教的理念,為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創造條件;而線下教育則要解決線上教育在場景交流和情感培養方面的不足。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兩種教育模式在結構上的延伸,最終形成更加完備的教育生態新體系。
二、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實踐
(一)互聯網+作業、構建教育橋梁
在高校教育教學當中,作業的布置是一項重要的活動,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發現自己的不足。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下,可以實現互聯網與作業之間的融合,除了在課堂教學之后為學生布置作業之外,還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來為學生設置多樣化的作業,增強學習的趣味性。這種模式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企業教育模式,它使教育變得更具針對性,對于學生的創新創業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互聯網+作業的模式還可以幫助高校學生解決實踐能力弱的問題,將實踐活動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當中來,使課后作業變得更為靈活,為學生參與社會化企業提供實踐的機會,促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有效對接。
(二)互聯網+學校、促進資源融合
在高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需要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實現各地教育資源的整合。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優質院校的課程分享到各個地方高校當中,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學習。不同專業、不同愛好的學生,還可以在互聯網+學校的模式下選擇自己需要的和感興趣的課程,并將這些課程分享給自己的同伴。同時,互聯網+學校的模式還可以為遠程教育提供便利,學生在線完成課程的學習并通過相應的考核,同樣可以獲得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個院校的學生能夠更好地受到多元化的教育,使名牌大學先進的教育資源能夠被共享到更多的地區。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下,繼續教育的覆蓋面可以被擴大,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實現自我提升,獲得相應的學位證書。
(三)互聯網+老師、確保教育質量
因互聯網本身就具有形象化與趣味性的特點,在授課過程中運用互聯網技術手段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圖形、動畫、聲音等元素,將抽象的學科知識以形象化的方式被呈現出來,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更重要的是,互聯網平臺可以實現優質師資資源的整合,學生不僅可以接觸到自己本專業教師的課程,同時還可以選擇旁聽其他學校教師的教學課程,解決了教師在地域上的限制。在完成學習之后,學生還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上對教師做出評價,并提出意見,這有利于教育質量的持續改善,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對于教師來說,與其他教師一起不斷切磋,可以提高教學能力水平,豐富教育功能,為學生提供更為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同時也可以更好地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互動。
三、結語
總的來說,互聯網+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進一步強化了教育改革,為高校的教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對這種新模式,在教育改革的過程當中要將線上與線下這兩種模式的優勢進行集合,構建O2O模式、生態體系模式。而在實踐的過程中,還可以將互聯網與作業、學校以及教師這三個要素進行融合,使教學內容變得更為豐富,同時促進教學方法的創新。
參考文獻
[1]王波,杜曉昕,陶佰睿,于曉敏,李敬有,劉艷菊,張銀霞.大數據環境下“互聯網+教育”現代教育信息化MOOC課程多元評價研究[J].現代信息科技,2019,3(02):133-135.
[2]王紅偉,徐素鵬.“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冶金化工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以濟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3):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