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瑞
摘 要:幼兒園的區域活動作為一種自主游戲的活動,是實現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等教育目標的重要路徑。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素材比較廣泛,但基于生活和童趣的教育資源是優選對象。皮影戲是甘肅環縣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將皮影藝術運用到區域活動中,既豐富了區域活動的內容,又達到了傳承家鄉傳統文化的目的。
關鍵詞:幼兒教育;道情皮影;區域活動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皮影戲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堪稱世界上最早的“動漫”電影,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集剪紙、雕刻、美術、音樂、戲劇以及表演于一身。皮影戲有著豐富的故事題材,多角度的視覺表現藝術形式和多樣的娛樂元素,所以孩子們很容易接受和感興趣。道情皮影藝術是環縣一大特色,也是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如此璀璨的家鄉文化,就需要我們去學習和傳承。幼兒園的區域活動作為一種自主游戲的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同時也是集體教學活動的延申。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自主地選擇活動內容和合作伙伴,主動地進行探索與交往,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深受幼兒喜愛。所以,我們有意識地將家鄉的傳統文化藝術——皮影藝術運用到區域活動中,既豐富了區域活動的內容,又達到了傳承家鄉傳統文化的目的。相對而言,皮影在表演區,美工區,科學區運用得比較廣泛。
一、道情皮影在表演區的運用
小班的幼兒年齡比較小,經驗比較少,我就采取欣賞和模仿的方法讓他們學習皮影表演。如果早晨小班集體教育活動是音樂活動:我們來演《西游記》,下午的區域活動時,我就為幼兒提供皮影幕布(俗稱:亮子),燈光,用素描紙剪的卡通人物——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骨精等,并且在這些卡通人物后面粘上木棍或一次性筷子,讓幼兒欣賞一段皮影戲表演之后,再自己試著表演。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進行分工,擅長動作的幼兒拿著卡通人物在幕布后擺弄動作,記性好的幼兒對臺詞,節奏感好的幼兒可以打節奏。語言活動《猜猜天線寶寶在說什么》之后,區域活動時,我就會為幼兒準備天線寶寶,皮球等的圖片,讓幼兒在皮影幕布后表演。隨著時間的推移,集體活動越來越多,我們給幼兒提供的卡通人物也越來越多,葫蘆娃,蛇精,喜羊羊,美羊羊,灰太狼,小豬佩奇,喬治,大耳朵圖圖,櫻桃小丸子等等,這么多卡通人物都被我們做了出來。慢慢地,這個皮影戲表演區就變成了皮影動畫城,每天區域活動時,幼兒不僅可以表演集體教育活動的內容,也可以表演看過的動畫片,還可以表演繪本故事,每天都有新內容,他們覺得非常有趣,所以每天樂此不疲地玩著。中班幼兒稍微大些,語言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所以我開始讓他們學習道情皮影的唱法。比如語言活動《學說家鄉話》之后,我就編一段《我愛家鄉》的兒歌:媽媽說/到環縣/山寬草嫩,人厚道/民善良/氣雅風清……讓幼兒用環縣話說,用道情的唱法去唱,他們會覺得親近和新鮮,所以很感興趣,唱著唱著,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簡單的道情皮影的唱法。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語言表達能力和動作協調性都有了提升,我就會讓幼兒進行真正意義上的皮影表演,不僅要學著挑線,還要自己編詞唱出來,同時配上樂器。比如集體教育活動:皮影戲《豬八戒吃西瓜》之后,區域活動時,我會給幼兒提供帶線的真正皮影豬八戒,幼兒在表演時要通過挑線來變換豬八戒的胳膊,腿和頭的動作變化,還要配上音樂。剛開始,這對幼兒確實是個不小的挑戰,不過,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們喜歡嘗試和挑戰,一段時間之后,好多幼兒還玩得不錯。有些幼兒還嘗試著自己編詞來唱。他們曾經編了一段夸我們幼兒園的詞:北關幼兒園呀,幸福大家庭呀,唱歌跳舞游戲玩耍……每天區域活動時,在這個皮影表演區都可以自由發揮,他們快樂地玩著,悄悄地進步著,成長著。
二、道情皮影在美工區的運用
小班幼兒可以畫出他們心目中可愛的卡通人物或者給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涂色,然后老師幫他們剪下來,粘上木棍后放到皮影表演區供他們表演用。中班幼兒可以把自己喜歡的人物畫到素描紙,然后涂上顏色,再沿著邊緣剪下來,用透明膠帶封起來,最后在背面粘上木棍,就可以放到表演區表演了。大班幼兒的小手更加靈活有力了,就可以在素描紙上刻簡單的皮影了,(通過反復實驗,幼兒用素描紙刻皮影最合適,羊皮太硬,幼兒刻不透;卡紙又容易出現毛邊)例如十二生肖。他們刻的皮影可以放到皮影表演區供表演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激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或藝術品布置環境”。所以,也可以把他們的作品掛到墻上或樓道來美化環境。
三、情皮影在科學區的運用
道情皮影在科學區運用比較適合中大班幼兒。中班幼兒在表演皮影戲的過程中,慢慢會發現,每次表演時都需要燈光,而且在幕布上還發現了影子,他們感到很神奇。我告訴了他們影子是怎樣形成的。接著,他們玩起了手影,一只只小手變成了漂亮的孔雀,美麗的蝴蝶,可愛的小狗,一個個眼睛里發出奇異的光,我告訴他們,這就是科學的力量!大班的幼兒,探究的欲望更加強烈,他們總想著怎么樣自己制造出光。于是,區域活動時,我為他們提供了電池,開關,小燈泡,導線讓他們去探究。沒想到,他們真的點亮了燈泡!他們個個激動地手舞足蹈。我告訴他們:不做不知道,科學真奇妙!在自己點亮的燈光下進行皮影戲表演,他們感到無比的欣喜!不得不驚嘆老祖先的智慧,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他們就發現了光與影的原理。
結語
環縣道情皮影既是家鄉璀璨文化,又是中國民族文化之一,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有責任和義務讓她傳承和發揚廣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斷地探究道情皮影在幼兒園的傳承方法,讓她祖祖輩輩永遠流傳下去。
參考文獻
[1]楊麗珠.學前教育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第95-103頁
[2]丁海東.學前游戲論.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第264-280頁
[3]劉焱.學前教育原理.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第143-148頁
[4]劉焱.幼兒園游戲教學論.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第320-322頁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環縣道情皮影融入幼兒園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2962)階段性成果。